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清梳工序中棉结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重点研究清梳工序中棉结的变化情况及减少棉结的措施.测试了各工序棉结的分布情况,介绍了棉结的概念和半制品中棉结的检测方法,分析了轧工方法、清梳各工序、纤维的成熟度和细度以及原棉中的短绒对棉结的影响.指出:降低清梳工序棉结就要合理制定混配棉指标、改进清梳工艺流程、重视梳棉和精梳.梳棉工序通过控制落棉、减少搓擦、控制生条短绒率、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采用新工艺和严格控制温湿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棉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清梳联降低棉结、减少短绒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焦记  陈立安 《纺织器材》2007,34(3):15-19
为了降低清梳联工序中所产生的棉结和短绒,结合进口代表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的立达C51型清梳联的使用经验,从"抓棉→开棉→混棉→清棉→梳棉"各工序进行分析,指出:①打手速度应根据原料进行优选,过大易产生棉结、短绒且损伤纤维;②调整好隔距也是影响棉结、短绒的重要因素;③清棉工艺应以轻打、少伤纤维为原则;④优选梳理器材并进行合理配套,调整各部件参数是清梳联减少棉结、短绒的保证.总之,清梳联工艺应贯彻"连续均匀喂给,薄喂柔和开松,落杂大少伤纤维、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气流参数保证"的要求,另外各工程技术人员,应采用新技术、新器材、加强日常管理,贯彻以"原料为前提、设备为基础,工艺为核心,器材为关键,操作为后盾"的生产,全面提升纱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立达清梳联结杂与短绒控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探讨在立达清梳联上降低棉结、杂质和短绒率的工艺优化。以CJ14.6tex紧密纱为例,在抓棉工序要抓轻、抓小、抓匀、抓全,开棉工序打手速度480r/min,混棉工序提高多仓混棉机的运转效率,清棉工序以梳代打,梳棉工序优选针布,增加前后固定分梳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经AFIS测试得出:生条短绒在原棉基础上下降0.1个百分点,喂入梳棉的筵棉棉结较原棉增长68%,梳棉的除结率高达89.68%。  相似文献   

4.
徐学尹 《纺织器材》2013,40(4):52-54
为了使低级棉纺制的纱线满足质量要求,针对原棉品级低、含杂高的缺陷,通过优化清梳联工艺配置,清花采取轻打击、少损伤、多排杂工艺原则;梳棉通过合理调整工艺隔距、速度等相关措施提高开松、梳理质量,降低结杂和短绒;并条以伸直弯钩纤维、改善纤维伸直平行度为重点;粗纱、细纱工序灵活采用"两大两小"工艺原则,最终纺出质量符合要求的纱线;指出,利用低级棉纺纱,开清棉和梳棉工序是排除短绒杂质,减少纤维损伤和棉结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5.
熊伟  孔庆平  徐良涛 《纺织器材》2006,33(Z1):56-61
通过对清梳联各工序与短绒率、棉结间关系的描述,详细地分析了清梳联影响短绒率、棉结的主要因素是清花工序的工艺流程、清花各工序打手的速度、打手的形式、清梳联不同制造厂、不同型号、梳棉机刺辊、锡林、盖板速度、盖板根数、棉箱内给棉和开棉罗拉、固定盖板、除杂装置、吸风除尘装置等;阐明了当今清梳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清梳联今后改进的方向,用试验和数据说明了减少清梳联梳棉条短绒率、棉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介绍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纤维、薰衣草纤维和长绒棉纤维的性能,根据纤维性能制定工艺流程及混纺方案。通过分析其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各工序的主要工艺要点,指出:纺Outlast粘胶纤维/草珊瑚(薰衣草)纤维/长绒棉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纱,应根据纤维的不同特点,优化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在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尽量减少纤维损伤,在精梳工序重点控制棉结和落棉率,在粗纱工序保证条干均匀度,在并条工序采用3道并条保证混纺比,在细纱工序注重钢领、钢丝圈选配和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在络筒工序采取“低速度、小张力”工艺原则;该混纺赛络集聚纺针织面料透气性好、吸湿性好,抗菌环保,可根据皮肤表层温度变化进行温度调节。  相似文献   

7.
探讨梳棉工序棉结与短绒控制中的矛盾解决方法。阐述了梳棉工序棉结和短绒的来源和特点。分析了去除棉结与纤维损伤、梳理强度和转移效率的两对矛盾。提出了梳理过程中强化除结,兼顾短绒的解决途径。认为:采用新型针布,合理优化工艺参数,提高锡林刺辊线速比等措施,能够达到棉结去除充分、短绒增长率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控制转杯纺成纱棉结,详细分析了转杯纺纱棉结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重点对棉结的控制进行了讨论;指出开清工序采用精细抓棉、以梳代打,梳棉工序采用新型针布和附加分梳件,转杯纺工序采用梳针型分梳辊和新型纺纱器,适当调整各工序参数,有利于降低转杯纺成纱棉结.  相似文献   

9.
影响特细号纱棉结杂质的因素较多,缩短开清棉工艺流程,有利于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减少开清工序的棉结和短绒.采用优化清梳工序各主要工艺参数,优选分梳元件等措施可以降低结杂,同时要求车间空气净化程度较高,并合理控制温湿度.  相似文献   

10.
清梳联流程配置与棉结和短绒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通过对纺纱工序中棉结、短绒产生规律的分析 ,进一步研究了清梳联工序对棉结、短绒的影响 ,用分梳度理论阐明了清梳联工序中棉结、短绒的成因和控制办法 ,提出了清梳联工序有效控制棉结、短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CJ 14.6 tex米通织物用纱的成纱质量,从原料的选配、纺纱工艺流程着手,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梳棉和精梳以减少棉结为主要目的;并粗工序采用重定量;细纱工序要控制毛羽产生;络筒着重控制毛羽的增长,同时控制好温湿度,从而提高了米通织物用纱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原棉含杂率高的特点,充分发挥清梳设备效能,加大落棉,加强对杂质和短绒的排除,合理改进开清棉设备,清棉工艺遵循"精细抓取,多梳少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提高原棉开松度,降低棉卷含杂率,梳棉工序采取"低速度,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的工艺原则,减少生条结杂,使成纱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转杯针织纱的棉结杂质,根据系统工程棉纺工艺学的理论,针对转杯纺原料的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清梳合理工艺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充分梳理,减少纤维损伤,增加落棉含杂率,减少棉结杂质;转杯纺优化纺杯、分梳辊转速,合理选择负压;加强设备、操作及温湿度管理,从而减少了成纱的棉结和杂质.  相似文献   

14.
优化工艺,精选器材,降低棉纱棉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为减少C19.5tex纱的棉结而在清花和梳棉工序采取的措施,实行高速梳理、紧隔距和强分梳、选用合适的针布和附加分梳元件可有效减少棉结。  相似文献   

15.
现代纺纱工程中棉结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棉结是纺织生产中一项有害疵点,不仅影响成纱及坯布质量,而且对染色质量影响也较大,文中对棉结的成因、原棉成熟度、细度、轧棉质量、开清棉、梳棉及精梳等工序对棉结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对棉结检验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过成熟原棉的成纱条干水平,减少成纱棉结,针对过成熟原棉细度粗、纤维整齐度差的特点,进行了纺纱工艺试验.开清棉工序要精细抓棉,减少打击点,各机打手速度偏小掌握;梳棉工序降低刺辊速度,增加盖板速度;并条工序合理配置牵伸倍数,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粗纱工序采用较小牵伸倍数,较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采用附带压力棒的隔距块.通过调整工艺,选用新型专件器材,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使过成熟原棉成纱条干和棉结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锦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尼龙长丝包芯纱的生产工艺流程和选用原料的性能指标,介绍了开清、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工序有关工艺参数和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建立了顶梳梳理度数学模型,分析了单根纤维受到顶梳梳针的作用齿数与顶梳齿密的关系;保持精梳机其他工艺参数不变,分别改变顶梳针齿密度,探讨了顶梳齿密对长绒棉精梳质量及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顶梳齿密有利于排除小卷中的短绒及棉结,改善成纱条干,提高成纱强力。顶梳齿密过高会造成纤维损伤,引起精梳条中短绒、棉结含量增多,成纱质量恶化。顶梳齿密需结合原棉品级与纺纱品种合理选配,加工9.7 tex长绒棉精梳纱时,设定顶梳齿密为32齿/cm,可以较好地兼顾精梳质量及纱线品质。  相似文献   

19.
降低清梳联生条结杂和短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5  
左隄 《棉纺织技术》2005,33(1):6-12
棉结、杂质和短绒在清梳联工艺处理上是一组矛盾,通过对“青锋”牌清梳联工艺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连续均匀喂给、薄喂柔和开松、早落少伤纤维、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气流参数保证”的工艺要点,并作了简要理论分析。指出做好开松、分梳元件的配套工作,根据品种要求与使用原料条件调整好工艺,并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降低生条结杂和短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