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辣椒中含有丰富的辣椒红素、辣椒黄素。介绍不同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探讨环境条件、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及常见金属离子对辣椒红素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一些辣椒红素特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以甲基磷酸二甲庚脂(P350)为固定相,硅烷化硅胶为载体,0.5mol/L.HCI—0.1mol/LNaSCN溶液为流动相,采用0.1mol/LHCI—0.6mol/LNaSCN作洗脱液的萃取色谱法分离微量银的方法。研究了分离测试条件和干扰等。并对岩石矿物中的微量银进行了分离测定,获得良好结果。回收率达(97—105)%。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以甲基膦酸二甲庚脂(P350)为固定相,硅烷化硅胶为载体,0.5mol/HCl-0.1mol/LNaSCN溶液为流动相,采用0.1mol/LHCl-0.6mol/LNaSCN作洗脱液的萃取色谱法分离微量银的方法,研究了分离测试条件和干扰等。并对岩石矿物中的微量银进行了分离测定,获得良好结果,回收率达(97-103)%。  相似文献   

5.
周励 《科教兴省》2008,(2):16-17
10余万川商闯陕西 川渝人爱吃辣,辣出了风格,豪爽、勤劳、诚信;陕西人也爱吃辣,辣出了品德,上进、质朴、实在。于是,同处西部的两邻,两种辣文化很容易地融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6.
以自行培养的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材料,采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稳定生长的藻体色素进行了分离和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原甲藻适宜生长于18—22℃,经活化、培养,一般于接种后的第4—5天进入稳定生长期.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方法(最适展层剂配比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乙醇=20:6:3:2)从藻体色素抽提液中成功地分离到12条色素带,经颜色、极性、迁移率比对,以及荧光观察和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为1条Chla、1条ChlC2、1条β-胡萝卜素、1条去镁Chlα、1条多甲藻素以及硅甲藻黄素和硅藻黄素等其他4条叶黄素带,此外还有2—3条Chla或ChlC2衍生物带.进一步摸索了反相C18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东海原甲藻色素的条件,选用440nm波长检测,可得到至少30种组分.分离结果为进一步了解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以及赤潮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以1.0mol/LHBr溶液为流动相,以硅烷化硅胶负载的甲基膦酸二甲庚脂(P350)作固定相,萃取色谱法使微量铟、铊和金与大量共存杂质元素分离,富集在色谱柱上的铟、铊和金分别用水、1.5mol/LNaAc和1%Na2SO3溶液洗脱进行连续分离与测定。经实际样品的试用考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以1.0mol/L HBr溶液为流动相,以硅烷化硅胶负载的甲基膦酸二甲庚脂(P350)作固定相,萃取色谱法使微量铟、铊和金与大量共存杂质元素分离,富集在色谱柱上的铟、铊和金分别用水、1.5mol/L NaAc和1%Na2SO3溶液洗脱进行连续分离与鉴定,经实际样品的试用考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辣椒及其制品中辣味素含量测定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辣椒中的辣味素由14种酰胺类化合物组成,每种化合物分子中均含有一个氮原子,根据含氮量的多少,通过辣椒素换算系数,可以计算出辣味素的总含量。  相似文献   

10.
大蒜中大蒜辣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大蒜中大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定硫法,确定了最佳测定方法,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6.74%(RSD=0.81%),并对白皮蒜和红皮蒜中的大蒜辣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皮蒜中大蒜辣素的含量略高于红皮蒜。  相似文献   

11.
化学合成色素是一种致癌物质,世界上各先进国家已减少使用或停止使用,天然色素正在逐渐代替化学色素,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关辣椒天然色素的提取,国内有关单位采用丙酮、醚类、乙酸乙脂、已烷等溶剂,价格昂贵、成本高,且色素辣素的分离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造成色素带辣味,给推广应用造成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法制备高纯辣椒碱类化合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辣素为实验原料 ,将辣素溶于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以 2 %的硫酸酸化 ,正己烷萃取并浓缩得辣椒碱类化合物粗品 (纯度为 82 %~ 84% ) .粗品辣椒碱类化合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经离子交换法 ,以乙醇 -乙酸乙酯洗脱、浓缩、结晶得辣椒碱类化合物晶体 ,得率为 2 .8% (相对于辣素 ) .按GB1 0 783 -96标准检验 ,辣椒碱类化合物的纯度为 98.5 % .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和9 个经济规模较大的非省会城市为样本,抓取了这些城市在美食团购网上的 35797 条消费记录,同时结合菜谱数据,挖掘出每个城市消费的菜品中的辣味菜品的比例;在 ArcGIS、数据库软件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食辣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食辣度与日照、湿度、地理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食辣存在较强的正自相关,在整体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在局部空间上存在三个显著的集聚区,分别是以重庆、成都和贵阳为中心的西部高辣集聚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的两湖高辣集聚区,以及以温州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低辣集聚区;日照和地理位置是造成中国食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认为,人口大规模流动也可能影响了食辣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辣椒的辣椒素含量测定和辣度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种不同辣度辣椒基因型为材料,测定辣椒果实发育至成熟期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变化,并对这些辣椒进行辣度分级和辣味程度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辣椒果实的发育成熟,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印度极辣辣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最高,SHU达93.2万,是所有参试辣椒基因型中最辣的辣椒;海南黄灯笼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次之,分别为6.21mg·g^-1和2.55mg·g^-1,SHU为15.0万,是国内辣椒参试品种中最辣的辣椒,上述2类型归为极辣辣椒.而小米椒、朝天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印度辣椒和黄灯笼椒以外的其他品种,属高辣辣椒.2个甜椒品种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基本检测不到,属不辣辣椒.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索氏提取法,用不同溶剂从几种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素,确定了较佳提取工艺条件;利用树脂吸附法和溶剂萃取法分离色素和辣椒素,确定了较佳洗脱剂和萃取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小米椒辣椒红色素含量最高,用氯仿提取效果较好,较佳提取时间为50 min;XAD16树脂可吸附无水乙醇溶解的红色素,其饱和吸附为每g树脂可吸附0.017 g辣椒提取物中的色素,氯仿为较佳洗脱剂;溶剂萃取分离辣椒红色素的较佳条件为:80%乙醇,萃取3次,萃取时间60min.另外,弱碱性金属氧化物有很好的除辣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厦门近海海域分离到的30株海洋真菌为出发菌株,通过液体发酵法考察其生物转化(+)-柠檬烯的能力,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结合NIST数据库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23,27,36,41号真菌具有生物转化柠檬烯的能力,其主要代谢产物暂定为异辣薄荷烯酮、波斯菊萜、1,3,8-孟三烯、香芹醇等;在23,36号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异辣薄荷烯酮为唯一主要产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孔硅胶表面键合乙烯基硅烷化试剂,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双酯共聚,制得聚合物涂敷硅胶,其表面经水解再与丁二酸酐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弱阳离子交换色谱填料(Weak Cation Exchange,WCX),考察了该填料对标准蛋白的分离性能,以及流速、pH值对蛋白质保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流速为3mL/min时,采用线性梯度洗脱,2min内可快速分离肌红蛋白、核糖核酸酶、细胞色素-C和溶菌酶4种标准碱性蛋白质,蛋白质的保留符合阳离子交换色谱保留规律.  相似文献   

18.
色素是食品、化工及医学上的重要原料,需用量很大,据美国国家食品色素协会的资料,全世界食用色素的贸易额每年约增加10%,仅美国,1978年为4310万美元,估计到1990年可达13500万美元。传统的色素生产方法有提取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二种。人工合成色素由于在卫生和技术上的原因,在食品上应用,人们并不欢迎。与其相反,天然的植物色素却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目前大量的植物色素已被应用在食品和其它领域中。我国也广泛地从事苋菜红素、甜菜红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提取和应用研究。但从完整的植物组织中提取色素还存在技术复杂、得率低、成本高等困难,还不能大量地满足生产。目前,一种新的提取和生产植物色素的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法生产色素技术正  相似文献   

19.
以裙带菜为原料对岩藻黄素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改进,并对岩藻黄素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对干燥温度、溶剂配比、提取剂用量和提取时间的筛选,结果显示:采用95:5(体积比)的丙酮乙醇混合提取液、1:40(质量体积比)提取剂用量、粗提冷冻干燥处理的裙带菜,抽提24 h,提取3次,1 g干燥裙带菜可提取1.201 2 mg岩藻黄素,纯化效率为28.50%;将粗提液中的色素转移至正己烷中,采用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萃取出的岩藻黄素含量为0.847 2 mg,纯化效率为85.89%;用薄层层析进一步纯化,岩藻黄素的含量为0.593 0 mg,纯化效率为98.90%;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培养试验表明:当岩藻黄素浓度达到50 μg·mL-1时,抑制率达到28.44%.  相似文献   

20.
甜菜红素是一种水溶性的食品色素,具有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但其稳定性较低,在光照、高pH、高温、酶和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降解,同时甜菜红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不易被人体吸收.本研究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甜菜红素纳米脂质体,以提高甜菜红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甜菜红素纳米脂质体(NLP).通过测定粒径、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