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因素,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低年龄、短潜伏期和严重痉挛的破伤风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增加。另外,其它感染和不当治疗也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因素。结论 年龄小、短潜伏期和痉挛伴紫绀是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3个主要因素。正确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可改善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因为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地区差异很大,通过深入细致调查落后地区不同于较发达地区的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因素,从而探讨针对落后地区特殊的发病因素提出落后地区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为了降低破伤风患儿吸人性肺炎、窒息等合并症的发生,近年来,我们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在新生儿破伤风对症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呕吐、吸人性肺炎、窒息等,保证了营养物质的及时供给和吸收。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漳州市医院儿科连莲淑,朱丽玉新生儿破伤风是以痉挛性抽搐为特征,窒息性痉挛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及对量控制痉挛性抽搐是治疗的关键。我院自1982年以来,应用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控制痉挛性抽搐,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和流行因素,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运行正常,系统监测工作的可信度较高,能反映本地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实际数。1999至2008年高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111例,死亡6例。高州市人口发病73例,年均发病率为0.40‰,占65.77%。省外流动人口发病38例,占34.23%。结论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要以不安全分娩因素为主,因此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消毒接生普及率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最主要措施,对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有效控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我市 1997年以来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疫情专报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结论 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有效手段是开展育龄期妇女的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及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有效控制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我市1997年以来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疫情专报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市的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结论:控制新生儿破伤风有效手段是开展育龄期妇女的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及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相似文献   

8.
韶关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是《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控制目标,为了确保两个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大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力度,早日实现我市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任务.方法 :对韶关市各医疗保健机构及乡镇卫生院上报的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5年我市新生儿破伤风共发生了86例,其中本地和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均为43例,5年来本地新生儿破伤风平均发生率为0.30‰.  相似文献   

9.
第七节新生儿破伤风 一、概述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7天。  相似文献   

10.
90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及死亡分析长汀县妇幼保健所程旭为掌握我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与死亡状况,分析构成主要因素。我们对1987年至1991年长汀县90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及死亡个案调查情况统计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本调查对象为1987年1月1日至1991...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县外来人口众多,新生儿的出生率相对也增多,外来人员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有些孕妇生产时仍采取家中土法接生,用未经过严格消毒的剪刀断脐而造成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这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少吃、少哭、拒乳、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呼吸急促等,俗称"七日风"、"脐风""锁口风".我院儿科病区通过对10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综合性护理后获得了有效的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因素,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低年龄、短潜伏期和严重痉挛的破伤风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增加。另外,其它感染和不当治疗也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因素。结论年龄小、短潜伏期和痉挛伴紫绀是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3个主要因素。正确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可改善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出生后7天左右发病,病死率很高。我院采用大剂量安定及负荷量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止痉快,治愈率高。为了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治愈率,并努力作到事先防范,杜绝发生,现将我院1988年1月~1996年6月底收治的新生儿破伤风122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主要经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引起的急性严重传染病,并发症多,对新生儿威胁较大,病死率极高,是当前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在中国解放前约有100万例新生儿死于破伤风,解放后由于推广新法接生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大大降低。1995年开始,国家卫生部下令在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2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总结20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结果 20例患儿除3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以外,均治愈。结论及早准确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交替使用安定和氯丙嗪等药物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细心的照顾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市从1995年至1997年三年来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现对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原因及死亡率下降原因进行分析。 1995年我市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2.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患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118521例活产新生儿破伤风患病上报报表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活产新生儿118521例,患破伤风10例,患病率为0.08‰,其中经治疗无效死亡2例,病死率为20.00%。结论新生儿破伤风患病尚未消除,应加强监测管理,加强宣传住院分娩的优点及国家补助相关政策,让住院分娩率达100%,最终消除破伤风。  相似文献   

18.
梁桂祥 《海峡药学》1995,7(2):34-34
我院1984~1991年采用东黄菪碱治疗新生儿破伤风164例(简称本组),使病死率比本院1976~1981年84例组[1](简称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4例新生儿破伤风.男141例,女23例;病例全部来自乡村。发病年龄4~6d47例门民66%),7~9d70例(42.68%),10d以上47例(2.66%),潜伏期最短4d,最长18d,而5~7d最多达103例,其中轻型19例,中型47例.重型98例,结果33例死亡,病死率20.12%)。治疗分析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急,变化大,病死率高,因此,除了加强护理,维持营养,控制感染外,还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破伤风 (NNT)是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的死亡率高的疾病。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之一。从土壤标本中 2 0~ 47%可分离到破伤风芽孢杆菌 ,人与动物粪便中也含该菌 ,马粪中破伤风芽孢杆菌检出率为 8~ 30 %。NNT的感染途径是通过不洁接生及护理 ,使新生儿脐带感染了破伤风芽孢杆菌 ,破伤风芽孢杆菌在无氧情况下 ,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导致新生儿发病。估计每年全球有 78 7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NNT死亡率平均约为 7 7‰ (活产儿‰ )。1 资料与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我市 2 0 0 0年以来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疫情…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安定鼻饲对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评价胡道贵,陈玉芳(广东台山市人民医院,台山529200)我院从1986年始用大剂量安定鼻饲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现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文全部病例选自我院1986~1992年住院病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