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右侧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倾斜,其“三角形”[牙合]面由近中颊侧[牙合]面、近中舌侧[牙合]面、远中牙[牙合]面组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借助功能性[牙合]记录(functionally-generated pathway,FGP)技术进行口腔固定修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生理性建[牙合]的方法。方法 以左下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为例,使用逆向工程软件以标准牙数据库中同名牙[牙合]面为模板构建全冠[牙合]面,在使用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合]记录建立ICP位稳定的静态咬合接触的基础上,参考FGP记录编辑[牙合]面,解除动态咬合运动中的干扰,进行修复体[牙合]面的生理性构建。结果 CAD构建后的[牙合]面,形态美观,牙齿尖窝沟嵴形态清晰,ICP咬合稳定,功能性[牙合]运动无干扰点。结论 FGP与ICP[牙合]记录相结合用于牙体缺损及无咬合丧失的小范围牙列缺损的CAD建[牙合]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改良式透明压膜保持器与Hawley保持器在恒牙早期下颌后缩患者保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0例,下颌后缩均已纠正,咬合关系稳定,已达到正常[牙合]标准,进入保持阶段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分别配戴改良式透明压膜保持器,对照组配戴Hawley保持器进行保持.在配戴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计算头影测量各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配戴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保持治疗12个月后,X线头影测量显示30例患者上下颌骨均有少量生长,但对照组上颌骨前方生长显著,下颌骨前方生长减弱,前牙覆[牙合]覆盖增大且有复发趋势.实验组头影测量显示软硬组织生理性变化,下颌骨前方生长较上颌骨显著,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保持稳定并有减小趋势.结论 改良式透明压膜保持器较Hawley保持器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保持[牙合]关系的稳定及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磨牙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间的关豕。方法以1839颗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所有牙的[牙合]面磨损程度,颊侧牙颈部楔状缺损情况。对于有楔状缺损的牙,观察记录楔状缺损的形态,测量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分析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839颗离体前磨牙中,楔状缺损患牙有644颗,患病率为35.02%。不同牙位的牙楔状缺损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牙合]面有磨损的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患病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与牙齿[牙合]面磨损程度有关(P〈0.01)。[牙合]面有磨损的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形态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磨牙的[牙合]面磨损与其楔状缺损的发生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群的颅面结构不同。进行模型测量分析时必须根据不同民族、地区正常[牙合]的测量分析指数来进行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本研究选择新疆维吾尔族人正常[牙合]牙颌模型测量分析,以建立正常[牙合]牙冠宽度,牙弓大小,基骨弓大小,腭盖高度及牙列指数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6.
磨牙[牙合]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是固定矫治常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磨牙[牙合]垫直接撑开前牙咬合,解除前牙反[牙合]的反锁结关系。传统[牙合]垫的制作方法往往把口内咬合关系转移至口外,固定于[牙合]架上之后,在模型上弯制卡环。用自凝树脂从舌侧基板延伸覆盖至磨牙咬合面。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覆[牙合]可为下颌的前伸运动提供引导,是维持良好的下颌后方铰链轴位所必需的。深覆[牙合]常被视为牙龈退缩、牙齿松动、咀嚼时下颌运动干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但矫治深覆[牙合]较困难,矫治后患者的覆[牙合]关系易复发至治疗前的状态。深覆[牙合]矫治后的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深覆[牙合]的复发不易预测,存在较多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稳定性的因素。现对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长期稳定性的可能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上前牙厚度对Bolton指数预测(牙合)关系准确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前牙厚度或舌面边缘嵴对Bolton指数预测[牙合]关系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并编程处理。结果:Bolton指数预测[牙合]关系受到上前牙厚度或舌面边缘嵴隆起程度的影响。Bolton指数正常,[牙合]关系可能不佳。Bolton指数偏大或偏小,但因上前牙厚度等因素的存在,[牙合]关系可能良好。结论:临床上应注意上前牙厚度和/或边缘嵴的变化对[牙合]关系的影响,上前牙厚度变化影响Bolton指数预测[牙合]关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侧(牙合)运动中正常磨牙动态(牙合)力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牙侧[牙合]运动中[牙合]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5名咬合正常的受试者,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测量侧[牙合]运动中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动态曲线,对最大[牙合]力峰值进行分析.结果:侧[牙合]运动中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峰值平均为26~28 kg,[牙合]力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主要咀嚼功能侧的最大[牙合]力值大于非主要功能侧.结论:采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我们明确了侧[牙合]运动中正常牙的[牙合]力动态变化特征,功能刺激对[牙合]力值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后牙复合树脂嵌体在牙体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以来,应用复合树脂嵌体对215例牙体缺损患牙(主要用于[牙合]面洞、邻[牙合]面洞、牙颈部洞,要求患牙具有足够的健康牙体组织)进行充填修复,其中男112例,女103例,年龄18~60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经常见到由于重度深覆[牙合],牙齿过度磨耗,而导致[牙合]高度降低,出现咀嚼肌肉疼痛不适、咀嚼乏力、面下三分之一过短、影响美观等现象。对这些伴有缺牙的患者,用固定义齿修复比较困难,而一般的可摘义齿效果又不理想,我们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在修复缺牙的同时,恢复了正常的颌间距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指预防、诱导和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达到儿童颅面[牙合]功能与美观的协调与平衡。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概念提倡的是早期和及时,并且贯穿于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早期和晚期、恒牙列期等各个颅面[牙合]的发育时期。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遵循早期和阶段性的原则,通过预防错[牙合]]的发生、辅助治疗与错[牙合]畸形形成有关的口腔疾病及牙外伤、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诱导牙萌出建[牙合]、治疗牙发育不良造成的咬合紊乱、阻断能造成功能和健康损害的咬合障碍、矫正面颌发育不调的骨性畸形,以达到颅面[牙合]的美观及功能完美协调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应用活动矫治、功能矫治及固定矫治等技术,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矫正错[牙合],以达到临床阻断和预防的最大治疗效果,并简化错[牙合]的矫治,最终减轻患儿的治疗负担。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儿童口腔医学和口腔正畸学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牙合]与错[牙合]青年第三磨牙的发育情况。方法 对相同年龄分布的青年正常[牙合]个体97人和错[牙合]患者186人进行临床检查与X线测量分析,对第三磨牙存在与缺失、缺失部位、牙胚位置及其与[牙合]平面夹角等进行对照研究。统计分析为卡方分析和t检验。结果 以人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牙合]个体为46.36%,高于错[牙合]患者29.03%;以牙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牙合]个体21.65%也高于错于[牙合]患者的16.67%,而且正常[牙合]个体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尤其高于错[牙合]患者;正常[牙合]和错[牙合]患者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率均高于下颌;发育中的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夹角,无论是正常[牙合]和错[牙合]患者,均为下颌大于上颌,其中男性错[牙合]患者下颌磨牙的夹角大于女性患者及正常[牙合]男性。在错[牙合]患者中牙列存在间隙的患者及存在其他牙齿异常苦。第三磨牙的缺失率显著增高。结论 汉族正常[牙合]个体第三磨牙缺失率高于错[牙合]患者;上颌第三磨牙比下颌磨牙更易缺失;在发育过程中下颌第三磨牙比上二颌磨牙更加倾斜。  相似文献   

14.
叩齿、紧咬运动中正常牙动态[牙合]力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牙紧咬、叩齿运动中[牙合]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5名咬合正常的受试者,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测量节律性叩齿和紧咬运动中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动态变化曲线,分析最大[牙合]力峰值和到达峰值的时间。结果:叩齿运动中下颌第一磨牙殆力峰值平均为24~27kg,到达峰值的时间为100~110ms;紧咬运动的[牙合]力峰值平均为27~30kg,到达峰值的时间为800ms。主要功能侧的最大[牙合]力值大于非主要功能侧,到达峰值的时间短。结论:通过PVDF动态[牙合]力仪的测试,明确了叩齿、紧咬运动中正常牙的[牙合]力动态变化特征,功能刺激、运动频率对殆力值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线性殆全口义齿下颌牙槽嵴黏膜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正中和侧方两种颌位下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基托下组织上的应力分布状况。方法:采用CT-CAD-FEA系统建立牙槽嵴重度吸收上下颌无牙颌骨、黏膜及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比较线性[牙合]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对下颌牙槽嵴黏膜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1)在正中颌位时,线性[牙合]和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对基托下应力分布的影响未见明显的区别;在磨牙区,舌侧应力大于颊侧应力。(2)在侧方颌位时,工作侧磨牙区线性[牙合]应力小于解剖[牙合],在非工作侧的磨牙区颊侧,线性[牙合]应力分布范围则较解剖[牙合]更广泛。结论:在侧方[牙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下颌基托下黏膜的应力分布较解剖[牙合]全口义齿更均匀和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领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维吾尔族青年正常[牙合]牙齿测量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牙合]模型的各测量值存在种族、地区间的差别,因而本研究选择新疆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年的牙[牙合]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分析,以建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年Bolton指数和Pont指数的正常值,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常(牙合)者咬合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者的咬合功能状况。方法用T-scan Ⅱ型系统4.02版记录26名正常[牙合]青少年在牙尖交错位(ICP)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MCOF)、[牙合]干扰指数(0II)、[牙合]接触点数(NOC)、[牙合]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分析[牙合]力及咬合接触点的分布规律。结果①正常[牙合]者三次咬合记录的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及COF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牙合]者AOF、MMCOF、OⅡ均较小,男性[牙合]力总值大于女性(P〈0.05)。③正常[牙合]者NOC主要分布在磨牙区,前牙几乎无接触,咬合接触点与[牙合]力成正相关。结论①T-scan Ⅱ系统传感器薄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②正常[牙合]者具有平衡稳定的咬合。  相似文献   

19.
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错牙合畸形矫治完成后 ,为了防止复发 ,常常需要进行保持。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是正畸固定保持器的一种类型 ,它具备固定保持器美观、舒适、便利的特点 ,与传统的金属丝弯制的舌侧固定保持器相比 ,它克服了金属丝舌侧固定保持器与牙舌侧接触面积小 ,粘结强度低 ,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缺点 ,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材料和方法1 材料 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为长沙天美医疗器械公司生产 ,上颌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有 4个前牙粘结面 ,下颌预保持器有 6个前牙粘结面。粘结面为半椭圆形 ,直径约3mm ,朝向牙的粘结面为网状 ,舌侧面为光面。粘结剂…  相似文献   

20.
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合]面磨损[牙合]重建修复的临床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义齿修复临床探讨;游离端缺牙对老年人脑血流的影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基牙的影响;Magfit磁性附着体在下颌覆盖义齿的应用;Magfit磁性附着体在覆盖义齿中的应用;磁性附着体义齿临床效果观察;可摘局部义齿支架铸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