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人工降雨必须有云。在需降雨的地区,向云中撒播大量冰晶核(主要是碘化银),云中水汽就会变成雨滴降落下来。当然,不论是天然降雨或人工降雨,空气中必须具有足够水汽。根据这个道理,苏联科学家研究出人工降雨的新方法。其做法是:在晴朗的白天,用功率足够大的喷雾机向空中喷水雾,而后依靠上升气流将水雾带到3,000米的高空,不久就形成堆积云。喷水雾不但降低了空气温度(每立方米空气只要0.5克水就能促使空气的温度下降1℃),且使空气中原有大汽凝结成  相似文献   

2.
王素霞 《水利天地》2005,(12):39-39
“呼风唤雨”曾经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一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人工降雨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播撒催化剂是最常用的方法人们知道,降雨必须具备3个条件:充足的水汽、上升的气流及足够的凝结核。大气中存在温度在0℃以下由水滴组成的云,当这种云里没有冰晶时,细  相似文献   

3.
通过人工降雨条件下胶体在10 m长度植被过滤带中的运移试验,建立耦合降雨的胶体迁移模型,以探究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随运移距离呈幂指数下降趋势,并在6 m左右趋于稳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增大,在较大降雨强度下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插桩和拔桩过程会严重扰动天然海床,形成安全隐患。借助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粉质海床中自升式平台的插拔桩过程,并将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与现场CPT重复贯入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探讨了单次和重复插拔桩引起的粉质海床扰动效应。研究表明:相比初次插拔桩,二次插拔桩形成桩坑的几何尺寸有所增大;二次插桩较初次插桩引起的超孔压有所下降,最大降幅可达35%;重复插拔桩引发的海床扰动度随距桩靴中心水平距离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减小趋势,中间层位土体的扰动度相对浅表层和深层土体更大;相较初次插桩,二次插桩桩端阻力有所减小,但桩端最终峰值阻力却稍有增大,二者的起拔力则比较接近;室内重复插拔桩物理模型试验桩端阻力发展趋势与现场CPT重复贯入探头阻力监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橡胶坝蓄水工程对城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长军  韩建秀  卢冰  李志勇 《水利学报》2004,35(8):0059-0065
在查清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组合情况后,通过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南阳市白河第三橡胶坝蓄水前后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降落漏斗演变趋势、地下水水质情况、环境地质现象等问题。指出蓄水前,地下水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的过程中;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致使市中心城区缺水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白河南北形成了2个降落漏斗并不断扩大;水质恶化,局部地段出现地裂缝,膨胀土地区低层建筑物墙体开裂等。蓄水后,在库水范围内白河侧渗底渗量增大,增大了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量,地下水动储量增大,大大缓解了市中心城区的缺水现状;在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漏斗中心的地下水位回升,并趋于动平衡状态;除橡胶坝下游、白河左岸1000m及右岸600m等处外,漏斗内的其它部位水质变好,地下水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但同时地下水位上升使某些建筑物地下室进水及需对拟建建筑物深基坑降水,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二水库连接渠水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士才 《四川水利》2001,22(1):38-40
过去,有的水力学专著认为,二水库连接渠中,在上库水位和渠首水深h1恒定手枪扌,下库水位自渠末为正常水深h0水位开始变动,则渠中流量随之增大或减小。本文从工程力学方面进行分析,得到在上库水位恒定的条件下,下库自渠末正常水深h0水位开始变动,但其升、降值在某范围内时,渠中流量不会变化,即Q=Q0;只有渠末水深的变动超过这一范围,渠中流量才会增大或减小。这在工程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骨料粒子干涉与紧密堆积理论相结合提出骨料各粒级的质量百分数范围,研究分析了单粒级和级配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透水性、强度和外观状态。结果表明:以紧密堆积理论配制的连续级配骨料空隙率低于原单粒级再生骨料的平均理论孔隙率,以粒子干涉理论配制的级配骨料空隙率与骨料的粒径比、骨料级配的分级数量密切相关,级配骨料空隙率随粒径比D大/D小增大或骨料粒级分级数的增多而减小;随着单粒级再生骨料粒径的增大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而透水性变化正好相反;随级配再生骨料空隙率的减小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而透水系数和连通孔隙率则表现出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下游水位对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洪洞水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争鸣  贺立强  汪振 《水利学报》2005,36(10):1213-1218
通过试验研究与分析,发现下游水位对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洪洞的各种水力特性均有较大的影响,且均与环流内空腔压强P0的变化有关。随下游水位的变化,洞内可能出现不同的流态区。在一定的下游水位范围内,泄流量具有最大值。通气孔的通风是由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机理所致:在相对下游水位等于1左右,通风量变化急剧且具有最大值。空腔直径随下游水位的降低而增大,并趋向于常数,随下游水位上升而减小并趋向于零。在较高的上游水位时,壁面压强随下游水位的上升呈幂指数增大或线性增大;在相对下游水位等于1左右,不同的上游水位时消能率几乎为常数,但在相对下游水位大于1后,下游水位的增大会导致消能率较大的衰减。  相似文献   

9.
已有许多人工降雨试验确定的黄土入渗深度有限,一般很少超过4m,由此认为降雨难以通过正常渗流途径到达地下水位;而是通过裂隙、落水洞等通道灌入深部补给地下水的。然而调查发现,这种入水通道仅在黄土塬边的卸荷区常见,塬的中部很少。为了了解黄土地区地表水以何种方式补给地下水,在甘肃正宁县建立了一个监测站,通过在一深度为10 m的探井井壁上埋设土壤水分计,对天然降雨入渗条件下不同深度黄土层的体积含水率变化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同时采用雨量计记录其间的日降雨量。结果表明:2 m以内的浅部土层,土壤水分具有周年的背景变化趋势,该趋势和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吻合。当日降雨量小于18mm/d时,水分仅在表层循环,对地表以下(>20cm)的含水率几乎没有影响。当日降雨量大于18mm/d时,才会引起土壤含水率骤增,降雨量越大,土壤含水率增幅越大,影响深度越大,随着深度增加,增幅减小,时间上渐有滞后。观测点黄土的浸润带约为2m,2m以下的非饱和黄土中,水分以非饱和渗流或水汽形式迁移,水汽迁移量很小,但不可忽视,当遇到透水性差的古土壤层时,会在其顶部富集,长期作用则可能形成软弱带,诱发黄土滑坡。  相似文献   

10.
浮体结构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平原防洪水利工程,但在浮体沉浮过程中,周围水流变化会影响浮体结构的安全运行。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浮体结构长度以及吃水深度不同时浮体周围的水力特性及回流区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浮体的阻挡,靠近浮体背水面位置的水流流速减小;吃水深度增大导致过水断面减小,最大流速增大且位置下移,回流区范围增加;浮体结构长度变化对流速分布影响较小,但随着长度增加,回流区长度减小;浮体长度的增加以及吃水深度的减小会提高浮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一、胶带的保养 农用水泵在运行时,要随时注意传动胶带是否过松在过紧,过扛柏承就会由于所受拉力过大而发热,加快轴承的损坏;反之,水泵达不到额定转达,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胶带还会因跳动而容易损坏。如果松紧合适,但仍然打滑,就应在胶带上涂胶带蜡,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使胶带沾上机油、柴油或汽油等油类,以防被腐蚀; (二)经常注意清洁,在清洗胶带时,要用温水洗刷,因为冷水洗不净,过热的水又易使之老化; (三)如果胶带表面发亮,应先清除胶带上的污垢,再涂上适量的胶带蜡,但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四)平…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城市地铁建设中,降水是保障自身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对周边环境会造成威胁,必要时需采取停止降水的应急措施。依托两个典型工程,首次研究了停止降水后建筑物和地表变形的发展规律、地下水位的回升情况、水位回升后再次湿陷的可能性及结构自身安全稳定等影响能否停止降水的关键问题,并制定了停水前应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研究表明:停止降水后,建构筑物和地表变形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并出现一定的回弹,上覆荷载越大,回弹变形量越小;停止降水后,水位回升经历迅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再到逐步稳定的三个阶段;在上覆压力未增大的情况下,水位回升不会引起湿陷变形;水位回升后,地铁自身结构稳定无法保证,应增加二衬和基底注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荆江典型二元结构的岸坡,采用横向冲刷计算公式探讨了不同水位升降阶段中,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对岸坡横向冲刷速率的影响以及岸坡断面形态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利用SEEP/w程序建立了二维非稳态渗流模型,模拟了其渗流场在水位升降条件下的变化过程,并基于摩根斯坦法计算分析了在考虑与不考虑坡面冲刷2种条件下岸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位上升期,当不考虑坡面冲刷时,岸坡稳定性是随水位上升而增大的,但当考虑坡面冲刷后,岸坡坡度逐渐增大,岸坡稳定性随水位上升而减小;在水位下降期,岸坡稳定性随水位下降而减小,且考虑坡面冲刷的安全系数下降速率明显大于未考虑冲刷时的情况。因此洪水期与水位下降末期是岸坡失稳的危险期,需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非饱和带裂隙岩体水分汽液转化规律的研究较少,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需要考虑岩体内部水分汽液相态相互转化对岩体造成的影响。以河南宜阳锦屏山为试验场,利用Apresys179-DTH温湿度记录仪对试验场岩壁水汽进行长期监测,从热力学角度研究非饱和带裂隙岩体内部水分汽液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水汽运移和液态水产生的关键因素,绝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与温度的变化有极强的相关性;春夏两季外界水汽向裂隙岩体移动,绝对湿度上升;秋冬两季裂隙岩体中的水汽向外界移动,绝对湿度下降;裂隙岩体绝对湿度含量较高的时段为22:00点至次日6:00,该时段内易产生液态水,14:00~16:00时,虽然监测孔内水汽含量较高,但难以达到或超过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液态水不易产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英国南部海岸海平面上升和径流增强对堤防的影响,选用HEC—RAS数学模型对阿伦河进行了研究,模型中采用了不同水文每件和工程组合。结果显示,就阿伦河而言,目前的防洪潮设施足以防御100a一遇的洪水,但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降雨的加大,洪水风险也进一步增大。工程措施效果显示:仅在河口处建造水闸,不但不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反而将增大洪水风险;选择性地移除部分大堤,配合水闸的建设,将明显降低洪水风险,但当海平面上升到1m时,这个工程组合的功效快速减弱,原因在于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潮闸关闭的时间越来越长,径流将积累在上游并最终导致洪灾。  相似文献   

16.
气泡在波浪中的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单个球形小气泡在理想流体的波浪场中在浮力作用下的运动,忽略气泡对波流场的影响,导出了气泡运动的方程组。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发现气泡运动中非线性耦合的影响随气泡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对于较小的气泡可以忽略;在小气泡情况下,由于重力波频率与气泡本征振动频率相差太远,二者的振动不合耦合,在气泡的上升过程中,气泡的振动很快衰减,基本上可以忽略,给出了气泡上升运动的轨迹所需的时间,在波浪较大,气泡较小  相似文献   

17.
孙业煊 《治淮》2023,(1):39-41
<正>基坑施工对实现工程安全、快速、高效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基坑施工过程中常会涌现地下水,或因开挖过深而涌出或突出,或因社会活动导致地质体内充水、湿度增加,使地下水位快速上升。而地基土内部的水,还极可能会减少土的承载能力,出现涌水状况,不利于后续施工,引发滑坡、地面沉降、塌陷等危害;地下水可能还会腐蚀常用的建筑材料,引发建设安全事故。因此,做好地下水保护和控制措施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基座坡角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基座应力变形的影响,以重庆巫山庙堂水库为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竣工期和蓄水期混凝土基座的应力变形特性及不同基座体型的拉应力图形。结果表明:在竣工期,基座上游侧或下游侧坡角增大时,基座水平位移、沉降和主应力值缓慢增大;在蓄水期,基座水平位移和沉降随基座上游侧或下游侧坡角减小逐渐减小,基座上游侧坡角增大可降低基座主应力值,而增大基座下游侧坡角会产生相反的效果;2种工况中基座两侧坡角同时增大会使基座压应力值增大,拉应力值减小;基座单侧坡角变化对拉应力图形的影响强于两侧坡角变化,建议在58~90°范围内采用上游侧坡角较大而下游侧坡角较小的基座,以改善基座应力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9.
鱼眼泡主要是因为地势低洼、雨水集积、积水排不出去而形成的。积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地表水径流;天上降水。冬天的积雪,开春时融化并沿着地面的冻层向坡下流去。大部分流入了排水沟,但有小部分积存在田地中比较低洼的地方。而当耕田种地时,如果这些积水还没有被完全蒸发掉或渗入地下,这些土地就只好废弃。这时天上的雨水是使鱼眼泡增大的一个主要因素,每一场雨都会给这些尚未干的鱼眼泡添加很多水,时间久了,地表面的土泡得很松软,但下面却会形成一恳沉积的粘土层,从而使水根难渗入地下。如不及时治理,这些鱼眼泡会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量虹吸式出水管在虹吸形成过程中典型断面的压力过程线,采用邻域平均法提取脉动压力数据,采用统计特征和短时傅里叶变换信号处理方法分析时均和脉动压力特征。结果表明:管壁时均压力沿水流方向先减小后增大,驼峰段的上壁面时均压力随着流量增大逐渐大于下壁面;虹吸形成过程中,压力脉动呈正偏态分布,均方差沿水流方向不断降低;压力脉动主要由水泵旋转和水气运动引起,频率在0~30 Hz之间,主频与水泵转频相近;相比虹吸稳定流阶段,水力驱气阶段存在的气囊压缩和释放过程使得压力脉动频率及幅值上升,接近泵站系统自振频率,容易产生结构振动,需要通过设计和运行的优化减少该阶段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