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L-苯丙氨酸生产中PAL酶活及产酸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诱导剂、表面活性剂及酶稳定剂对L-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酶 )酶活的影响 ,考察了细胞量及反式肉桂酸的流加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 0.05 %L-苯丙氨酸为诱导剂可提高酶活 18.2%,以 0.005%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为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酶活 12.4 %,PAL酶的稳定剂 2mol/L山梨醇与 0.1%戊二醛的组合可使酶活提高 94.5%。细胞量/肉桂酸比率α为3.6对产酸最有利 ,在第 3, 25 ,40h流加反式肉桂酸至浓度为 0.1mol/L ,可提高产酸浓度9.6%。实验发现野生菌株的产酸能力可达10.03g/L ,肉桂酸的转化率可达 60%。  相似文献   

2.
对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产生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粘红酵母产酶最佳条件为培养基/g*L-1;葡萄糖5.0,豆饼水解液10.0(以氨基酸计),KH2PO40.5,Ph5.5;接种量5%,摇瓶转速170r/min,28℃培养15h后添加L-苯丙氨酸至终质量浓度0.5g·  相似文献   

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关键酶,目前主要利用红酵母PAL进行转化,但红酵母PAL稳定性较差,妨碍了其工业化的应用。该研究将交联酶聚体和印迹酶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制备出新型固定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筛选出最优的底物印迹分子,并考察了该固定化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反式肉桂酸是制备印迹PAL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底物,所制备印迹交联酶聚体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值分别是50℃和10.5,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连续催化9个批次后,仍保持了32%的酶活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单组分等温吸附平衡,分别采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料液初始pH值介于3.5~6.5时,pH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而料液中过多H+存在会降低氨基酸在树脂上的吸附量.当温度处于25~40℃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的吸附量略有下降.在不同的pH和温度下,分别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L-色氨酸和L-苯丙氨酸平衡数据,其平均相对误差在3.63%~4.93%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以40株含苯丙氨酸解氨酶的酵母为出发菌株,用L-苯丙氨酸和肉桂酸为底物对苯丙氨酸解氨酶活进行双向测量筛选,得到了一株高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菌株1001-20-6R。在1%肉桂酸,7.4mol/L氨,pH10.0,30℃条件下反应4小时,肉桂酸转化率达58.3%,其酶活为492u/g细胞干重。  相似文献   

6.
以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Q040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谤变,得到一株粘红酵母QX0402.5 L发酵罐的发酵液中3'-磷酸二酯酶酶活力可达250 U/mL,为文献报道过的最高酶活力的2.5倍.所产生的3'-磷酸二酯酶在70℃下保温1 h,酶活力仍有50%以上.该酶最适反应pH为5.4,最适反应温度为60℃,反应3 h的反应转化率为56.37%,底物浓度可以提高到3%,生产效率为文献报道的3倍.  相似文献   

7.
苯丙氨酸解氨酶菌株的选育及L─苯丙氨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AS2.102,1001-2O-6R和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AS2.279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苯丙氨酸解氨酶高活力菌株Rh.glutinisNC06,其酶活力是亲株1001-20-6R的1.5倍。在最适转化条件下,肉桂酸转化率达57.7%,每升转化液生成L-苯丙氨酸11.54克,另外对NC06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玻珠破壁 ,硫酸铵分级沉淀 ,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方法 ,从L 苯丙氨酸工业生产菌株红酵母中分离纯化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纯化倍数为 1 39,收率为 1 2 6%,纯化到的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为单一蛋白带 ,其亚基分子量约为79.4kD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 40℃ ,最适反应pH为 8.5 ,以L Phe为底物 ,40℃ ,pH 8.5的Km值为 3 87× 1 0 - 4 mol/L 除了Mg2 +和Na+,其它金属离子如Fe3+,Cu2 +,Co2 +,Hg2 +等对其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9.
以粘红酵母(Rhodotoru la g lutin is)Q 040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得到一株粘红酵母QX 0402。5 L发酵罐的发酵液中3′-磷酸二酯酶酶活力可达250 U/mL,为文献报道过的最高酶活力的2.5倍。所产生的3′-磷酸二酯酶在70°C下保温1 h,酶活力仍有50%以上。该酶最适反应pH为5.4,最适反应温度为60°C,反应3 h的反应转化率为56.37%,底物浓度可以提高到3%,生产效率为文献报道的3倍。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酮为模式底物,利用筛选的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YS6-2为手性催化剂,不对称还原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1-苯基乙醇.结果表明: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极高,合成的产物以(S)-型为主,其对映体过量值达99.0 %. 在设立的水相系统中,酵母细胞在发酵培养36 h、转化反应36 h、pH 6.6、温度34 ℃、2 %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的优化条件下,0.12 g/mL菌体(湿重)催化还原70 mmol/L苯乙酮的转化率达49.1 %. 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添加1 g D-101吸附树脂,因其控制水相中与细胞接触的底物浓度并进行产物的原位吸附,底物的转化率提高到75.5 %.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苯丙氨酸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聚L-苯丙氨修饰电极对对乙酰氨基酚存在灵敏的氧化作用,氧化峰电位负移50 mV.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在2.0×10-5~2.0×10-4mol.L-1和8.0×10-7~2.0×10-5mol.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7mol.L-1.对1.0×10-5mol.L-1对乙酰氨基酚平行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6%.该法可用于药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L-酪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树脂上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平衡.对单组分吸附,分别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对双组分吸附平衡,扩展的Freundlich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IAS和LCA模型,而后2者的精度相当.双组分吸附行为表明,L-苯丙氨酸在该双组分吸附系统中是强吸附质.所得到的模型为双组分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考察了单L-苯丙氨酸衍生物——L-3-[(3-硬脂胺酰基)-3-苯基-丙酰基]丁酸(SPAB)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凝胶行为,结果表明SPAB在乙醇/水的体积比从9:1到2:3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能形成稳定的、热可逆的超分子凝胶。而在乙醇/水(V/V=1)溶液中的最低凝胶化浓度(MGC)低至1.2 mg/m L。凝胶的相转变温度(TGS)随凝胶因子浓度增加而升高。扫描电镜(SEM)观察到SPAB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形成了相互交联的带状纤维聚集体。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SPAB分子中酰胺基团间的氢键、烷基的疏水作用以及水与SPAB分子中的羧基间的氢键是分子自组装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文中建立了一种新型的L-苯丙氨酸(L-Phe)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重结晶法制备功能化β-环糊精-L-苯丙氨酸包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等检测手段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首次在包合物研究基础上加入辅助功能单体、交联剂、复合光引发剂在混合有机相中制备了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且能够成功洗脱进行再吸附.结果表明,常温下每20 mg包合印迹聚合物、未包合印迹聚合物以及非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9.3μmol/g、146.36μmol/g和64.65μmol/g.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与肝脏病变密切相关,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脏细胞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病毒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开发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Reddy和他的小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 N,N-二取代的苯丙氨酸类似物,并证明了具有该种结构的化合物可对肝炎病毒聚合酶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以 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成氨基酸甲酯、与不同取代基的芳香醛缩合成希夫碱、将亚胺结构还原、酸化脱酯4步反应合成了8种对丙型肝炎病毒具有潜在抑制作用的此类化合物的前体,最高总产率达到77.4%.测定产物熔点,通过核磁氢谱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实现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热力学的影响,并应用常用的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L-谷氨酸的加入增大了L-苯丙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考察了L-谷氨酸对L-苯丙氨酸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L-谷氨酸的加入可抑制其晶型转化。同时,应用Langmuir模型对晶型转化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用于相关数据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