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医传到中国,便有了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可称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先行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首中西药联合组成的方剂——石膏阿斯匹林汤。此方由中药石膏与西药阿斯匹林组成,治疗温病“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此首方剂,开了中西药合用之先河,可惜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西药物联用由来已久,上可朔源至应用阿司匹林白虎汤治疗“湿瘟”。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中西药物联用在临床中极为普遍,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中西药物合理并用或组方制剂大多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扩大适应证范围,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并能发挥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不能取得的治疗作用,显示极大的优越性。现将丹参,黄连,川芎与西药联用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成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地辨证用药才能发挥最佳的临床疗效。中药成方制剂的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必须能够熟练掌握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及其配伍特点,正确把握用法用量,才能正确地选择应用药物。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根据辨证施治的需要,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成方制剂配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亦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1 中西药物配伍应用的影响近代名医张锡纯的"石膏阿司匹林汤"为中西药合用开创了先河。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石膏之性,又最宜与西药阿司匹林并用,盖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力稍轻;阿司匹林味酸性寒,最善达表,使内郁之热由表解散,与石膏配伍,实有相得益彰之妙也。"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联用后,其  相似文献   

4.
中西药联合应用,清末有张锡纯之石膏阿斯匹林汤。时至今日,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日益增多,愈来愈受到重视。由于联用后,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相互制约,降低毒副作用,具有单用中药或西药所不及的优点。一、取中西药学理论之长。在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辨病论治基础上,取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之长,即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物的合理配伍与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并用的机率越来越高,若用之不当,不但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下面就中西药配伍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合理配伍 1.1 中西药配伍的几种形式①中西药组合在一起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如感冒清、速效伤风胶囊以及中药注射剂等。②中西药同时并用,包括同时口服中西药或中药、西药注射液在同一瓶中静注等。③中西药分别在一日内交替服用,先服汤剂或中成药,然后再服两药或注射西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药组予滋阴益气类中药和中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疗程3个月,以视力、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组82%、西药组79%、中药组76%,中西药组总有效率最高,但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相当。显效率:中西药组56%、中药组47%、西药组41%,中西药组显效率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单用。  相似文献   

7.
对中西药联合应用利弊琐谈牛玉芬(河北省直机关第二门诊部050051)中药的应用发展很快,中西药联合应用日益增多。合理的应用可以收到单一中药或单一西药不能获得的治疗效果。但应用不当,则会引起副作用。l中西药联合应用之利在临床上中药和西药合理的配伍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中西医汇通思想和派别已经形成,一些思想开拓的医家在中西医汇通中,就开始了中西药联用的尝试。最有代表性的医家是张锡纯,临床大胆以石膏阿斯匹林汤(生石膏加阿斯匹林)治疗发热。他的尝试可谓开中西药联用之先河。之后,临床上中西药联用日益普遍,逐渐成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实践证明,中西药联用合理确实可以发挥其各自优势,取得优于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的综合疗效。临床应用的具备国家“药准字”号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可谓是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将10例川畸病的患儿随机分配成中西药、西药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另外中西药组根据其疾病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辅以中药进行辨治。早期热毒炽盛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中期热恋阴伤期,治以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恢复期气阴两伤期,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饮加减。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末。结论:中西药与西药组比较,其退热时间均为24小时,而急性炎症消退时问中西药组均比西药组提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对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1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川畸病的患儿将其随机分配成中西药、西药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另外中西药组根据其疾病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辅以中药进行辨治。早期热毒炽盛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中期热恋阴伤期,治以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恢复期气阴两伤期,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饮加减。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末,结果: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其退热时间均为24小时,而急性炎症消退时间中西药组均比西药组提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对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药组予滋阴益气类中药和中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疗程3个月,以视力、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组82%、西药组79%、中药组76%,中西药组总有效率最高,但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相当。显效率:中西药组56%、中药组47%、西药组41%,中西药组显效率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单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以天然草木、虫兽为主,西药以化学合成物质为原料。经长期临床实践表明,许多中药与西药合用,具有取长补短、增强疗效的优点。中西药是可以同时服用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中西药都能联合应用。中药与西药之间也同样存在着配伍禁忌。现列举几项,供参考。含钾离子高的中药,如白茅根、金钱草、泽泻、牛膝、夏枯草等,不宜和保钾利尿药合用,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等。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是近代著名中西汇通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通过整理其著作中关于阿司匹林的论述、方剂与医案,探究阿司匹林在中医学中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配伍等。认为阿司匹林具有发汗解表、疏风散热、消肿透疹的功效,可治疗伤寒、温病、虚劳发热、热性关节肿痛、肺结核、痧疹等,用法上常与乳糖(白蔗糖)一起送服,常与乳糖(白蔗糖)、石膏、山药等配伍,其研究对现代中医灵活运用西药以及中药与西药配伍使用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纪征瀚  王淑斌  祖娜 《中医杂志》2014,(15):1349-1350
张锡纯的名方石膏阿司匹林汤用阿司匹林1瓦,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除西药外,"瓦"字被用作中药与煎剂的计量单位。它来源于米制,对应于"克"。近代1两约为37瓦许。  相似文献   

15.
真实世界大数据冠心病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及分析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中西药使用情况,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药物信息,使用频数及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 697人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 882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岁。76 172人有用药记录,包括278种西药和331种中药。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共51 132例(67.08%),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46 291例,占60.72%)、氯吡格雷(34 030例,占44.64%)等;中成药使用最多者为丹红注射液,共15 174例(19.92%),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10 166例,占13.35%)。药物归类后,西药位于前列者为抗血小板药、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中药使用最多的为活血化瘀注射液,其次为活血化瘀口服药、扶正类口服药、通腑药等。进行关联规则后显示冠心病西药间联合用药最为常见,中西药联合使用中活血化瘀口服药、活血化瘀注射液与西药间的联合用药更为常见,尤其是与抗血小板药、硝酸酸类药物。结论:冠心病的西药治疗符合指南推荐,但使用率较低;中药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活血化瘀是冠心病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何映  吉贤 《新中医》2017,49(4):111-113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寒饮停肺型小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寒饮停肺型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西药组37例、中药组35例和中西药联合组34例。西药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中西药联合组同时采用上述药物。3组均治疗7天。比较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3组喘憋消失时间和咳嗽缓解时间。结果: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78.38%,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4.28%,中西药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低于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P0.05);中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中西药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喘憋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P0.05),中西药联合组喘憋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西药组(P0.05)。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P0.01,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加味或联合西药治疗寒饮停肺型小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缓解喘憋和咳嗽症状方面,射干麻黄汤加味的治疗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症特点及联合用药特征。方法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医嘱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453例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70岁,65~80岁患者数量最多(47.99%),其次为45~65岁(30.47%);住院天数多在15~28天(56.71%);西医合并疾病频数排名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病(14.09%)、冠心病(7.79%)和糖尿病(4.96%)。联合用药频数最高的西药为阿司匹林(63.76%),中药为疏血通(45.86%);联合西药药理作用频数最高的为抗凝剂(76.15%),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化瘀剂(84.26%);联合2种西药频数最高的是前列地尔+阿司匹林,中药是银杏叶提取物+疏血通;联合的2种西药药理作用最高的为抗凝血药+血管活性药,中药功效作用为活血通络剂+活血化瘀剂。结论使用脉血康胶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病理因素以血瘀多见,其西医合并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治疗上应注重西医合并疾病的治疗以及活血化瘀法和抗凝法的使用。在联合用药上,中西药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应注重中西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肾气虚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中甲状腺素(T4)、皮质醇(COR)、睾酮(T)情况及中西药联合干预的变化.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哮喘模型组,肾气虚哮喘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中、高剂量组,中西药联合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进行肾气虚哮喘模型制备,分别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案,观察各组大鼠症状及血清中T4、COR、T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气虚哮喘模型组大鼠T4、COR、T值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肾气虚哮喘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及中西药联合组T4、COR、T值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气虚支气管哮喘大鼠T4、COR、T值含量减低,中西药联合使用,改善哮喘效果显著,大鼠血清中T4、COR、T值含量增高,优于单纯西药组或中药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联合组47例,西药联合组35例。中西药联合组采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西药联合组采用卡托普利作为对照,两组均联合使用利尿荆和地高辛。观察心功能、心功能参数、血压、心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显效率40.4%。总有效率89.4%,西药组显效率42.9%,总有效率77.1%;两组LVEF和E/A均有明显提高,中药组比西药组明显;心率和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心功能不全,可能比西药与西药联合疗效要好,而且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