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社会公平理念,以2010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分布为例,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绩效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基尼系数的方法,进行社会公平绩效的总体评价.研究显示,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处于比较平等区段,表明近年来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然后,采用洛伦兹曲线的方法,显示公共绿地资源分布和常住人口分布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配”,也就是公共绿地资源分布的地域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不一致.分析表明,人均享有公共绿地资源水平的异常空间单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也佐证了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中应用社会公平概念的复杂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开放性议题.所提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绩效评价方法为同一城市的历时性比较和不同城市的共时性比较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分布为例,继社会公平绩效评价的基尼系数方法之后,文章又提出了社会正义绩效评价的份额指数方法,由此形成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分布中,老龄群体享有公共绿地资源的份额指数略低于社会平均份额,而外来低收入群体享有公共绿地资源的份额指数略高于社会平均份额,总体而言,公共绿地分布的社会正义绩效处于合理区间.社会正义绩效的空间格局表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正义绩效与特定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相关.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越是显著,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社会公平绩效和社会正义绩效之间差异也会趋于显著.城市社会空间极化的不断加剧趋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兼顾社会公平绩效和社会正义绩效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周滔  游敏 《工程管理学报》2021,35(4):36-041
为促进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提升新区发展质量,基于重庆市2016、2019及2021年POI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及核密度估计法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心城区外围圈层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外围圈层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下降幅度更加明显;总体分布不均衡,但逐渐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性更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呈现"东北-西南"发展方向,但方向性逐渐减弱,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扩散性更强但方向性更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显著集聚,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性更强;"多核"态势明显,北区集聚程度最高,西区发展速度最快,两类公共服务设施在西区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指令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与转型前截然不同。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对城市社区资源的空间配置进行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型期广州城市社区资源配置呈明显向高收入地区聚集的特征传统条件下的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但受地理区位、开发时序及功能定位影响,社区地位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非完全一致;不同阶层社会群体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其可达性差异明显,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5.
社会阶层化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接近性以及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空间公正,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规划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例,通过网络爬虫工具获取中心城区商品房居住小区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运用分层聚类分析将居住小区划分为不同社会阶层,再运用ArcGIS渔网工具将研究单元划分为273块空间单元,然后构建模型识别不同空间单元的社会阶层属性,计算不同阶层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接近性和社会公正性.结果 表明:(1)社会阶层呈"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圈层结构;(2)不同社会阶层获取公共服务的差异性显著,中产阶层获取公共服务的能力最强,贫困阶层最弱;(3)拥有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的社会阶层由多到少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和贫困阶层,精英阶层优势十分明显.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距离城市中心越远越稀疏,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4)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贫困阶层,各阶层享有公共服务资源的"贫富"差距悬殊.整体来看,空间公正与社会公平也存在明显的边缘"弱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引力可达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5,(7)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配套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空间分布的公平程度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研究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通过构建基于引力可达性指数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评价模型,从公共服务设施的引力可达性和时间成本角度,对长汀县城市现状及规划方案中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能力与空间布局的公平性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供实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邢忠  朱嘉伊 《城市规划》2017,(11):89-96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公平绩效评价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内容。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城市绿地公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各片区生态效益、路径效率和生态需求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三者各向不同分值片区集聚;(2)尽管考虑了各片区生态需求的不同,但整体绩效最佳的片区仍集中于城市中心;(3)大多数片区更容易因为生态效益的降低造成绿地服务水平的失衡,继而导致整体绩效的降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城市绿地服务易与社会经济要素捆绑,形成空间上公共服务的马太效应,认为应从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合理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指数,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出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8.
医疗设施是重要的城市公共服务 设施,合理公平布局能够缓解中心区人口集 中化趋势和交通压力等问题。研究利用GIS 网络分析法对昆明中心城区现状医疗设施空 间分布进行研究,得出设施重叠率为400%, 覆盖率为88%,结合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的分布 情况,建立医疗设施与居住空间的量化联系, 发现其布局公平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数量 不足、分布不均、优质设施过于集中。本文利 用空间句法局部集成度分析昆明道路现状, 提出改善医疗设施布局的建议:依托高集成 度路网布局医疗设施,分级建设医疗设施, 推广远程基础医疗模式,加强公共设施导 向开发(SOD)模式在城市空间拓展的引导 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城市公共服务消费空间研究,有助于从需求角度审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效性及公平性。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系统探讨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医疗服务消费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居民对公立和民营医疗服务消费的可接受距离差异显著,医疗消费出行空间随年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较高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居民医疗消费空间更大,且外来人口比户籍居民出行距离更远,出行方式选择是医疗消费空间差异的关键。总体上看,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三带四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式。因此基于需求导向视角,要求城市医疗服务设施配置逐步完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消费空间的混合供给、提升一般医疗消费空间服务品质、提高重要医疗消费空间利用效率和凸显关键医疗消费空间服务特色,共同促进城市医疗服务的公平及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运用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POI空间点要素和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等多源数据,检验了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探析了杭州市民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上呈现出"一核多点"的空间结构,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模式各异,但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发现,杭州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略高于全国40个主要城市平均水平,主要短板为医疗设施、养老设施、教育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等领域;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和餐饮设施满意度是影响杭州城市居民公共设施整体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俊宴  史宜  邓达荣 《规划师》2010,26(4):19-24
城市公共设施布局对城市社会的构建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其空间布局也受到社会、生态、经济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制约。基于空间功能分区方法,以南京浦口滨江新城为例,探讨多因子影响下的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的途径,阐述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提出根据综合生态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分类,将地域划分为各类型区,并依据用地适宜性分区进行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分区管制。在社会公平导向下,理性规划在中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洪宇  周波  王波 《规划师》2007,23(4):31-33
绵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应在城市公共艺术中表现历史文化内容,对历史遗迹进行挖掘和重建.绵阳是中国惟一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科技城,其城市形象特色塑造应强调现代化进程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统一,通过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建设等手段来体现"科技新都"形象.绵阳的山水城市形象特色塑造应利用三条江的特点构建滨水廊道活动空间和景观系统,并分别对三类山体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强化"一区五园"的总体格局,形成"串珠"状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政策、规划建设、居住条件和居民满意度四个维度构建模型;以沈阳市丽水新城小区为例,实证分析沈阳市公租房居民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针对公租房准入制度和分配方式、公租房所在位置和建筑质量、公租房户型设计和物业服务等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居民入住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Feyzan Erkip 《Cities》1997,14(6):353-361
The provision of urban services is a central issue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services to guarantee their effective utilization is another focus of concern. As citizens are heterogeneous in character, their access to urban public services is affect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those services. Access to some services with fixed facilities is limit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service within a city. In this study, which focuses on the city of Ankara, Turkey, the parks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a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both service and user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service has a merited reputation due to the public and its free provision, a local government aiming for a just distribution claims to distribute the service ‘equally’ on a geographical basi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current policy and proposes distributional justice to achieve a truly equitable distribution, which is sensitiv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itizen groups, instead of the territorial justice (i.e. park distribution based on geography) that cannot satisfy the conditions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绿地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远 《中国园林》2006,22(8):56-60
传统的绿地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但这些指标均未对城市绿地的分布均匀度提出要求。要使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居民的亲绿需要得到满足,应该增加绿地分布均匀度的概念,并可以利用洛伦茨曲线作为分析方法,以基尼系数作为指标来测算城市绿地分布均匀程度,从而在城市绿地规划以及在城市绿地建设的比较上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参数。通过绿地在城市范围内的均匀分布,使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得以优化,使绿地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肖婧  李松平  梁姗 《规划师》2020,(6):61-64
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反思了当前公共卫生防疫在设施布局、区域联防、预警机制和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痛点,指出营造健康的韧性城市迫在眉睫;随后引入韧性理论,分析了韧性城市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展,进而构建了健康韧性城市规划的EERR("双评估"和"双响应")模型,并提出了韧性城市构建策略:首先,通过建设有机的健康城市结构、谨慎布局卫生风险类设施,营造韧性的空间格局;其次,以平灾结合、刚弹相济的理念分区分级分类规划公共卫生设施,并对应急设施进行战略性预留;再次,对疫情期间的交通系统和应急物流实施分区分块的弹性管理方案;最后,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治理水平,并通过数据共享,跨区域联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镇化转向注重质量发展背景下,传统公服设施配置思路已难以适应居民多元化需求,尤其在用地紧张的老城区,公服设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广州越秀老城区为例,基于公服设施POI数据和步行轨迹大数据解析老城区现有公服设施存在问题,同时结合对越秀区梅花街道86位居民的访谈调研,以不同人群活动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测度设施布局与人群活动轨迹特征,提出有别于新区的老城公服设施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现有相关设施配置标准更多是解决“有”与“无”的问题,而忽视设施实际设施使用效果;老城区设施规划应区别新区集中式设施服务中心,结合不同人群生活需求和出行特征,以点状分散、路径串联的模式优化设施布局,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老城区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8.
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的必要环节及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有效手段,在低碳、绿色和宜居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围绕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目标,结合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确定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宁波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战略定位,从拓展运营网络、完善信息系统、优化服务内容、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改进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书敏 《福建建筑》2014,(1):47-48,15
本文结合莆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大楼的建筑设计实例,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总体布局设计、平面功能设计、流线组织设计、空间组织设计、外观造型设计以及节能降耗设计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公安系统办公楼设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化发展阶段,大城市空间拓展的边缘地区往往成为开发建设强度最集中、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最突出的焦点地区。受外部与内生发展需求的共同影响,这类地区的发展定位产生了较大幅度的跃升,相应地,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也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既有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路径难以支撑未来的长远发展,这些都是城乡统筹规划需要面对的难题。鹿泉市紧邻石家庄市区,属于大城市空间拓展的边缘地区。其城乡统筹规划从区域背景和鹿泉市发展阶段性的理性判读入手,针对城乡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提出了两阶段的城镇化路径及兼顾大产业基地与乡镇产业园区建设的工业化路径,采用了将发展路径与空间模式相结合的规划思路,构建了基于城乡要素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有利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村庄发展指引,基于城乡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设施布局,基于发展机会均等化的城乡交通体系,基于城乡协调的基础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