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短冲程、高转速、有油润滑工况下,往复压缩机网状阀频繁失效问题,基于动量守恒定律,对网状阀开启与关闭过程中所受冲击应力与气阀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阀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直接决定了气阀的使用寿命,冲击力越大,使用寿命越短",进而研发出带有缓冲环的新型高抗冲击网状阀-RDV与传统网状阀相比,RDV气阀具有专利设计的缓冲环,其有效缓冲质量远远高于传统缓冲片,因而能够显著降低气阀开启过程中的冲击应力,提高气阀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增加通流面积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压缩机无摩擦网状阀缓冲片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型结构无摩擦网状阀,这种气阀缓冲片中心不需要弹性臂,缓冲片自身设计成为一弹性体,因而缓冲片能承受较大的弹簧力,缓冲片工作过程应力小,气阀的寿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机械强度》2016,(3):543-548
往复压缩机气阀是整个机体中故障率最高的部件。针对网状阀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建立了阀片运动规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和Ansys软件对阀片瞬态运动规律及动应力分布进行仿真研究,讨论了气阀弹簧刚度及阀片过渡圆弧弧度对气阀阀片动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阀片运动过程中的变形应力大于撞击产生的冲击应力;两段铣薄的弹性臂弹性变形最大,该区域产生最大等效应力;改变弹簧刚度和过渡圆弧弧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应力值,延长阀片寿命。分析结果对进行气阀优化设计、提高网状阀寿命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络信号是分离出系统固有频率成分后的振动信号,它反映阀片的振动情况,可以认为包络信号每一峰值对应阀片的每一个冲击。阐述了包络解调法的基本原理。根据往复式注气压缩机振源丰富、信息干扰大的特点,采用包络解调法对气阀半个周期内(包含气阀开启到关闭一次的过程)的时域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处理,提取气阀开启、关闭、颤震等几处故障的时频特征信息来诊断弹簧失效故障,并提出基于包络解调后的弹簧失效系数。  相似文献   

5.
带自弹缓冲片压缩机网状阀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带自弹缓冲片压缩机网状阀,这种气阀缓冲片中心无弹性臂,自身设计成为一弹性体,因而缓冲片工作过程应力小,自身刚性系数大,缓冲片弹簧力大,气阔的可靠性较高。运用有限元法计算自弹缓冲片刚性系数、工作过程应力及等效运动质量,并建立相应的气阀工作过程数学模型。带自弹缓冲片压缩机网状阀应用于一系列大、中型压缩机气阀设计或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气垫阀的气垫作用主要表现在气阀开启时阀片撞击速度的减小。在下面的分析中,主要考查各因素在阀片开启时对撞击速度的影响,至于对气阀关闭时的气垫作用,可在选择弹簧力时考虑。对全气垫结构的气垫阀,忽略各种泄漏,不计阀腔压力脉动,以排气阀力例,其运动微分方程组为  相似文献   

7.
在有阀片和弹簧的气阀中,当阀片还未触及升程限制器时,气阀的开启及其阻力决定于弹簧力。对于完全开启的气阀,阀片位置不决定弹簧,而是升程限制器,因为作用在气阀上克服弹簧力的压力差将阀片压向升程限制器。此时,压力降决定于完全开启的气阀当量面积最大值。依赖气阀压力降的当量面积变化曲线即是气阀的静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7.3闭合元件 从强度观点,工作状态的闭合元件所处条 件最为恶劣。气阀关闭时,闭合元件承受随压缩机旋转频率而变化的级压力差。在闭合元件 中,因压力差产生变化较为缓慢的准静态应 力。在气阀开启或关闭过程,阀片撞击升程限 制器或阀座时,阀片中产生以下动态应力:在 极短的时间内真正的撞击接触应力:在阀座和  相似文献   

9.
《流体机械》2015,(7):47-50
基于主动控制进气阀的气量调节系统具有调节范围大、节能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工艺流程中大型压缩机。本文依据热、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耦合阀片运动的往复压缩机热力学模型,模拟了气缸内气体瞬态压力变化规律及进气阀片运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工况下自动阀和强制阀方式同时存在,执行机构延迟关闭进气阀,使压力升高过程延迟,实现压缩机流量及功率的降低。执行机构在气阀完全打开后作用,不影响气阀打开过程,仅利用撤销时间控制压缩机气量。调节工况下阀片打开速度不变,但关闭速度增大,且阀片与阀座间的最大撞击速度随执行机构撤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气阀打开及关闭存在时间延迟,执行机构撤销时间在主轴转角为160°~295°范围内变化时,已实现气量0~100%范围调节。  相似文献   

10.
研究阐述了透气阀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以DN200型高速透气阀为例,设计了透气阀实验使用系统及实验方法、步骤,揭示了透气阀的压力-流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压阀开启压力为14.1 kPa,正压阀关闭压力为10.0 kPa;真空阀开启压力为-3.5 kPa,真空阀关闭压力为-2.6 kPa。正压阀瞬间的排气速度高达42 m/s,符合各船级社规范、SOLAS公约和IMO规则对应的章程条款要求。同时发现:透气阀设定压力通常设定正压阀为14.1~21.4 kPa、真空阀为-3.5~-7.01 kPa范围内,在规定值内即阀瓣起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某加氢改质装置新氢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多起气阀阀片断裂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阀片断裂过程、表征现象及机组的运行参数、工艺参数等进行分析,发现造成阀片关闭时撞击过速进而在阀片最薄弱的边缘位置发生断裂。在此基础上进行阀片结构设计改进,有效地解决了气阀阀片频繁断裂问题。最后总结出了气阀阀片断裂时的5个表征现象,为今后同类装置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2.
工艺介质天然气中含有大量的富气成份,在压缩过程及级间冷却过程中会有大量轻烃凝析出来,致使压缩机气阀产生严重的“液粘滞”现象,导致气阀阀片频繁损坏。通过对压缩机气阀和阀片的改造,阀片寿命由500h,提高到8000h左右,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弹簧在活塞式压缩机中所起的作用是确保阀片按设计要求及时开启和关闭。气阀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簧力的匹配。已有不少科技工作者研究了如何配置弹簧力的问题。实际上,选好弹簧力后,在环状阀的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压缩机  相似文献   

14.
《流体机械》2021,49(5)
往复压缩机吸气阀片的几何参数会影响进口流体通道的流动特性,为了将该过程可视化,本文针对某公司生产的往复压缩机,利用Solidworks建立气缸吸气通道与阀舌的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在阀舌与流体通道交界面设置流固耦合面,并加载动网格选项进行压缩机吸气过程的瞬态动力学仿真。通过写入Profile对压缩机活塞运动方程进行预定义,最终得到不同厚度的吸气阀片在开启与完全开启状态下阀舌表面与气缸应力分布、阀舌位移与入口流量随时间变化特性,并结合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为进一步优化气阀结构,研究气缸内压力脉动引起的气动噪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活塞压缩机气阀损坏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椐大型活塞压缩机气阀阀片的失效形式,分析了气阀弹簧、压缩介质等因素对气阀寿命的影响,并通过损坏阀片断口的金相组织观察,分析出疲劳裂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改进实例,提出了提高气阀使用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新型结构自弹缓冲片,这种缓冲片中心无弹性臂,自身设计成为一弹性体。自弹缓冲片刚性系数较大,可采用较大缓冲片弹簧力,同时自身工作过程应力较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对带自弹缓冲片网状阀结构设计进行阐述,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自弹缓冲片刚性系数、等效运动质量及应力,并给出了其工程计算公式以方便自弹缓冲片的设计。带自弹缓冲片网状阀应用于一系列大中型压缩机气阀设计或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气阀作为往复压缩机的关键部件,其故障率一直以来都排在首位,阀片运动规律的优劣直接影响气阀的使用寿命,故研究阀片的运动特性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网状进气阀的结构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采用MATLAB和ANSYS/LS-DYNA软件对阀片动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又用传感器对网状阀的阀片位移进行了实际测量。通过对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分析比对,得出了阀片在不同气阀弹簧刚度及不同转速下的动作响应特性,并分析出了振颤应力与撞击应力对阀片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垫阀(或称Cushion Valve缓冲阀)是一种新颖的环状阀。它与普通环状阀结构基本相同,其特点在于,气垫阀的升程限制器上设有环状凹槽,形成影响阀片运动的气体缓冲室.阀片从全闭到全开整个过程始终被限制在缓冲槽内,或者起码开启后马上进入槽内(这种气垫阀升程稍大于或等于阀片厚度)。随着阀片迅速开启,缓冲室内的气体从小孔和环形  相似文献   

19.
活塞式压缩机中气阀是一个易损零件,它的寿命与性能直接影响压缩机的运转率与经济性。为此人们对气阀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其中主要一个方面是对气阀运动规律的研究。气阀运动规律应该包括对阀片位移、速度、气腔内压力随曲柄转角变化关系的研究。 阀片的运动规律对气阀寿命和性能的影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用气门来代替气阀的方法对活塞式压缩机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气门开启关闭时刻进行了分析。其中,为了使压缩机有较好的充气效率,确定了压缩机的气门的迟闭角。通过活塞连杆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压缩机气门的开启过程。用气门代替气阀使压缩机在充气效率、进排气脉动、寿命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并使压缩机在转速上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