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介入性放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在一些计算机新技术和生物工程新材料基础上利用放射诊断学仪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与传统X射线检查比较,具有长时间曝光且曝光条件较大的特点^[1],辐射损伤给医务工作人员及患者自身带来了潜在的影响。为了保障医务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介入放射防护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根据我院开展的介入放射技术的应用,浅淡我院介入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我市放射卫生防护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水平,给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防护提供依据.我们对市辖6个县及市区424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  相似文献   

3.
盘锦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剂量监测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工作场所防护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卫生标准的判定和执行标准提供了剂量依据。通过个人剂量监测.可以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水平。发现放射防护的薄弱环节.为放射工作场所效果的评价和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2003年对盘锦市直、两县56个医用X射线诊断单位.3个工业X射线探伤单位、2个介入放射学单位、2个核医学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219人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  相似文献   

4.
杨玲  王秀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178-1178
目前,医用放射诊断X射线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电离辐射也危害着放射工作人员、周围人员及被检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医用诊断X射线的卫生防护是关系到全社会及其子孙后代的重要问题。针对我市医用诊断X射线的放射防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三甲医疗机构中的放射工作人员照射的个人剂量的监测,从而对能够对放射防护的优化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方法本次分析和评价的对象为在我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具体分组情况如下:1放射介入、核医学、放射治疗、放射影像诊断4组,主要的检测手段为热释光剂量仪和热释光元件,而后对其个人剂量进行比较。2分为医师,护师,技师3个组,对其个人剂量进行比较。结果分析比较后结果显示,在关于对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的比较中其检测结果明显的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差异较为的明显(P<0.05)。其人均年剂量频数<5 m Sv,而且人均年有效剂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按照岗位的年剂量值均数进行比较,差异较为的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其中最高的为放射介入,然后的是核医学,放射治疗、放射影像诊断在比较中无明显差异。关于人均年照射剂量的比较中,结果显示,医师的人均年照射剂量高于护师和技师(P<0.05),护师与技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医疗机构中的各个岗位的医护人员,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检测的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他们的放射法规和防护的知识性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防护与职业健康管理意识,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放射对于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的身体损害,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准确地提供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信息,对评价防护效果、提高放射防护管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及时发现河北省廊坊市放射卫生工作中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措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提高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保护,现将河北省廊坊市2014—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4,(9):684-687
<正>心血管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职业人员中接受放射剂量最高的群体之一,调查发现部分长期从事心血管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下肢出现明显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目前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更多的是关注头颈部、躯干及上肢的放射剂量,对下肢的剂量监测较少,因而要重视下肢剂量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随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1介入放射学概述介入放射学具有创伤小、花费少、见效快、疗效  相似文献   

8.
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经皮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栓塞,经皮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是放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具有微创性、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得到了临床认可,我院自2004年以来成功治疗子宫肌瘤18例,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并广泛采用,而患者的护理是放射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院护理由单一的临床模式向医影像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是DSA的出现给现代护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介入治疗技术操作的成败和患者的愈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做好放射介入护理意义很重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离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的放射诊疗手段不断应用于临床,放射防护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及持续改进,有效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但不同医院防护状况有一定差别。本研究意在了解不同专业及职业照射剂量特点及放射工作人员接触剂量变化趋势,掌握不同接触剂量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与防护管理措施。方法根据介入放射治疗工作的特点,结合某军区介入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监测情况,分析目前介入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在防护培训和防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提出防护培训的措施和防护管理策略。结论通过有效的防护培训,并采取有合适的防护管理,可有效增加介入放射治疗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意识,以达到降低辐射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81-283
目的总结医务工作人员在救治和护理狂犬病患者时进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并分析出现职业暴露的原因,给出建议。方法分别总结比较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名狂犬病患者资料及在5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具体情况和原因。结果参与救治和护理的7名工作人员中5名出现了职业防护不充分,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与救治和护理时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相关,另外也与出现职业暴露时的清洁不够彻底及未严格执行规定的防护措施有关。结论让医护工作者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强化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制订出现职业防护不当后的处理规定,在救治和护理狂犬病患者时进行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某区2006年至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良  荣曙  毛应华  杨龙 《东南国防医药》2010,12(3):221-222,234
目的调查某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的受照剂量及程度,为采取防护辐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某区2006年至2008年1688人次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统计各年监测人数、4组剂量组的人数频数分布及人均年当量剂量,并按不同工种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结果个人剂量低水平所占的比例较大,人均年当量剂量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总体剂量水平较高;不同工种当中,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医用诊断X射线工种人均年当量剂量较高。结论某区各医疗单位总体剂量水平较高,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意识;PET放射诊断和放射介入工作人员须采取措施降低照射剂量对身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某军区医疗单位2012年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现场检测并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除胃肠机、乳腺X线机和后装治疗机外的其他设备均有检测不合格的项目;放射诊断设备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防护门和防护窗,放射治疗和核医学设备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防护门、防护墙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三种类型设备总的防护检测合格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核医学、放射治疗和放射诊断.结论 该军区2012年放射、放疗设备工作场所防护检测合格率比2001年有所下降,核医学设备工作场所防护检测合格率最低.应加强放射防护预评价工作,严格落实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严格实施放射防护的年检,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较多,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压力因素。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介入工作人员身心造成的危害。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介入放射学辐射场的剂量水平,研制一组通用性、适用性和防护性能良好的组合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者的辐射剂量.方法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和现场辐射测量仪,分别对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及人员进行剂量监测估算.结果介人放射学操作者所在位置的辐射剂量水平为0.15~2.8 mGu/h,最大受照剂量出现在床上球管机的操作中,床上球管机由头、颈、胸至腹部呈现剂量逐渐下降趋势,而床下球管机(包括DSA专用设备)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组合使用一组辐射防护设施,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均明显下降.结论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的卫生管理,附加组合多种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个人剂量监测是实现放射防护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对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监护的重要技术保证 ,是评价和检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水平和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我市射线作业人员的受照水平 ,确实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我市于 1997年全面开展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和加大监督力度使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 90 %以上。现将我市 1997~ 2 0 0 1年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监测仪器与方法1 1 监测仪器 FJ - 42 7型热释光剂量仪 (北京 2 6 1厂 )、…  相似文献   

17.
介入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临床微创医学,具有疗效高、见效快、精确定位的特点,现已应用到了骨科、泌尿、心血管、神经科等诸多领域,应用范围愈来愈广。介入放射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压力,提高诊断效率,但同时,X线和造影指导也给医护工作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尤其是一些感染和辐射现象,严重威胁了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对介入放射治疗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防护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和剂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周口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防护状况,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职业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的要求,对2001-2005年周口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异常比例5年平均达44.91%;明显高于对照组;5年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91mSv,尤以放疗人员和基层X线诊断人员受照剂量较高。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旧设备应抓紧淘汰,放射防护应着力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现状,探讨加强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方法对近年来我市放射人员检查资料和检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和法规的培训,加强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档案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解某医院改建的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机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的影响,控制放射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对某医院改建的DR机房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