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AZ91D镁合金表面真空扩散渗铝层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固态扩散渗铝的方法,在420℃对AZ91D镁合金进行表面合金化改性处理.对渗铝层的组织结构、耐腐蚀性能、显微硬度等进行了研究,测量了该合金扩散渗铝前后试样的电化学腐蚀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真空固态扩散在AZ91D镁合金表面获得了均匀致密的渗铝层,渗铝层由表及里依次由Al3Mg2最外层,β-Mg17Al12次外层,以及以β-Mg17Al12为主的β-Mg17Al12+α-Mg两相组织内层构成,该渗铝层明显改善了AZ91D镁合金在质量分数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并提高了材料的表面显微硬度(1600~1800 MPa).  相似文献   

2.
AZ91D镁合金等离子束重熔组织与性能(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能等离子束对AZ91D镁合金表面进行快速加热重熔处理,并对重熔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硬度以及耐磨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放大倍数下,重熔层的组织为细小的枝晶,在高放大倍数下,晶粒为细小的等轴晶粒,尺寸为5~7μm;与基体相比,物相组成仍为α-Mg和β-Mg17Al12,但α-Mg相减少,β-Mg17Al12增加,且β-Mg17Al12相的分布更加均匀弥散;重熔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的显微硬度;重熔层拉伸断口与基体拉伸断口不同,有塑性变形痕迹以及由细小均匀韧窝组成的纤维状的撕裂痕,也有明显的晶粒拔出痕迹。等离子重熔处理提高了AZ91D镁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DSC热分析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AZ80-2.0Ca铸造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分析了均匀化热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合金由基体α-Mg相,β-Mg17Al12相和(Mg,Al)2Ca相组成;Ca元素的加入使β-Mg17Al12相的熔点由437℃提高到457℃;在430℃下保温2h时β-Mg17Al12相完全溶解,继续延长保温时间至24h时,(Mg,Al)2Ca相未见溶解;当合金在515℃保温0.5h时,β-Mg17Al12相完全溶解,继续延长保温时间至4h时,(Mg,Al)2Ca相开始分解并转变为Al2Ca和Mg;合金共晶相分解后,其硬度开始下降,分解完成后其硬度趋于稳定,且515℃均匀化热处理后的合金硬度小于430℃均匀化热处理后的合金硬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功率激光-电弧复合焊对变形镁合金AZ31B与铸造镁合金ZM5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万用力学试验机等对异种镁合金接头的组织特征、元素分布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940 W激光功率,110 A电弧电流,880 mm/min焊接速度,15 L/min保护气流量时可获得成形良好的接头;接头AZ31B侧的热影响区宽度小于ZM5侧的,焊缝晶粒呈细小等轴树枝晶形貌、由α-Mg和β-Mg17Al12两相组成;接头元素分布Al含量呈阶梯分布,ZM5焊缝AZ31B;接头显微硬度从AZ31B至ZM5逐渐升高,硬度最低处为AZ31B热影响区,最高处为ZM5部分熔化区;接头抗拉强度高于ZM5母材,断裂于ZM5母材处。  相似文献   

5.
ZM5镁合金表面电火花合金化改性层的获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电火花合金化技术在ZM5镁合金上进行本体修复和提高耐蚀性的目的,研究了在保护气体的条件下,使用ZM5电极在ZM5基材上进行电火花合金化,基材表面形成了厚0.15mm,显微硬度102~114HV(基材82~90HV),耐蚀性改善的改性层。表面改性层主要由a-Mg、β(Al12Mg17)和Al2Mg组成。合金化层腐蚀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快速凝固组织结构的形成和该层中Al,Zn,Mn元素含量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ZM5镁合金的耐蚀性,采用微弧火花合金化技术进行了合金化,并用Al-Mg系的S331合金在ZM5上进行了S331铝合金沉积试验,合金化层的显微硬度(HV)从基材的85提高到250.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合金化层的显微结构及元素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对合金化层的阳极动电位极化曲线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金化层的组织得到了细化,其Al、Mn元素含量高于基材中的含量,合金化层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均得到显著降低,合金化层的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外加纵向交流磁场作用下,对AZ91镁合金板进行钨极氩弧焊(TIG),并对焊接接头固溶时效处理后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溶时效后,AZ91镁合金焊接接头组织由基体α-Mg和β-Al12Mg17两相组成,大量β-Mg17Al12相弥散析出。随磁场电流增加,焊接接头晶粒先细小后粗大;磁场电流为1.5 A时,晶粒最为细小,大量β-Mg17Al12相在晶界晶内弥散析出,接头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塑性最好,耐蚀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采用过渡液相扩散焊技术对镁合金AZ31B和Cu异种金属进行焊接,利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X射线衍射(XRD)对AZ31B/Cu接头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00℃、40 min、2.5 MPa条件下,AZ31B/Cu接头形成了宽度约为450μm的扩散区。AZ31B/Cu材料接头的显微组织依次为α-Mg和沿其晶界析出相Mg17(Cu,Al)12组成的晶界渗透层/(α-Mg+Mg2Cu)共晶层/Cu2Mg金属间化合物层/(α-Mg+Mg2Cu)共晶层/Cu(Mg)固溶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区宽度增加,其中Cu2Mg两侧的共晶组织区的增加更为显著。界面区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镁合金和铜基体的显微硬度,界面区明显存在4个不同的硬度分布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区的显微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挤压铸造AZ91D镁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厚度对镁合金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铸造AZ91D镁合金铸态显微组织主要由基体α-Mg和在晶内及晶界上分布的β-Mg17Al12相组成,经固溶处理后得到单相α-Mg固溶体组织,而且在α-Mg晶粒内部也出现了少量颗粒状析出物,经固溶时效处理后β-Mg17Al12相再一次在α-Mg晶内和晶界析出,且晶粒变得更加细小;挤压铸造AZ91D镁合金的硬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伸长率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贾树卓  徐春杰  张忠明  宋佩维  郭学锋  马胜强 《铸造技术》2005,26(12):1104-1105,1108
利用普通重力铸造方法,制备了Mg-9Al-6Si镁合金.用光镜(OM),扫描电镜和能谱仪(SEM/EDS)研究了铸态Mg-9Al-6Si镁合金的显微组织,用XRD分析了合金的相组成,测试了合金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和硬度,用SEM观察了合金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Mg-9Al-6Si镁合金铸态组织主要由α-Mg基体和分布在其上的粗大棱状枝晶或多边形块状初晶Mg2Si相及连成网状的β-Mg17Al12相组成,无汉字状Mg2Si相.该合金室温拉伸断口是以准解理断裂为主的脆性断裂,断裂沿α-Mg基体和Mg2Si相的界面处产生并扩展,抗拉强度为137.45 MPa,硬度为123 Hv1.  相似文献   

11.
AlTiC中间合金对Al-Si合金的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室制出AlTi5C0 .3中间合金细化剂 ,该中间合金对纯铝有较好的细化作用。对Al Si合金进行细化时试验发现 ,较低的加入量对合金基本不起作用 ,当w(Ti)达 0 .15 %左右时 ,才能达到最佳细化效果 ,并且发生较早的细化衰退。Mg元素对其细化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SEM对Ti-17合金饼材中存在的偏析缺陷进行了观察和分析。β锻造的Ti—17合金饼材的显微组织不均匀反映了合金成分的微观不均匀性。饼材中发现的异常亮点和亮条分别是富钛、富钼和铬、锆都偏高的成分偏析。这些缺陷都是真空电弧重熔过程的产物,与海绵钛和添加元素的粒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铝铍合金     
简介了铝铍合金的性能、用途、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Alloy checker     
《Metal Finishing》2002,100(8):58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Ni-P合金在铝合金表面强化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镍–磷合金镀层硬度和 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二者经400℃× 1 h热处理后达到峰值;镍–磷合金在酸、碱、盐介 质中的耐蚀性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应用结果证明,化学镀Ni–P合金在铝合金零部件上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Alloy analyzer     
《Metal Finishing》2003,101(10):85
  相似文献   

17.
整体式铝合金轮毂的合金处理及其铸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Si系铸造铝合金在铝合金轮毂原铸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合金的成分控制及其晶粒细化、变质处理等工艺对合金性能影响在。从合金处理,铸造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铝合金轮毂的制造找出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钒铝合金是制备含钒钛合金的重要中间合金。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制备钒铝合金的一步法、两步法、真空法、电铝热法、微波法等技术的工艺特点,对钒铝合金技术国内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钒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在国内仍潜在着巨大的优化和创新的空间。根据高端钛合金生产厂家使用钒铝合金的迫切要求,本文对钒铝合金的生产制备提出几条研究方向:精准有效控制铝热反应过程,获得不同比例钒铝含量比例;尝试少量加入对钛无害的元素,开发更优钒合金;提高单炉次产量,减少组批,提高产品均一性;应用先进产品检测设备,严把钒铝合金质量关,降低下游使用风险。  相似文献   

19.
Al-P中间合金在Al-Si活塞合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在实验室和生产条件下研究了Al-P中间合金对共金和过共晶Al-Si活塞合金的变质工艺特点,变质效果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Al-P中间合金操作简单,变质效果好且稳定,力学性能也比其他变质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用该中间合金无渣,无污染,从时间上看可以完全省去变质处理过程,节约能源,提高合金的实收率,降低铝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整体式铝合金轮毂的合金处理及其铸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l-Si系铸造铝合金在铝合金轮毂的铸造中应用广泛,合金的成分控制及其晶粒细化、变质处理等工艺对合金性 能影响甚大。从合金处理、铸造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铝合金轮毂的制造提出较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