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老年住院患者12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科收集到的128例老年住院患者不良反应病历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引起老年住院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0大品种,其中抗生素类药品占首位,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循环系统用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结论 应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军 《中原医刊》2007,34(9):86-86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的门诊102例ADR监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药物,主要的ADR类型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8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8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1大类12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其次为伞身性损害.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和管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严重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分析我区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监测信息.方法 对2009年度烟台市福山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32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0份,占49.8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36份,占11.21%.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为77例,占23.9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2例,占19.31%.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等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状况,有助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对我院2009年收集到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6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胃肠道系统反应.结论 由于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隋况及其分布特征,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A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116例,涉及的药物共36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药物,以静脉用药为主。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是皮肤反应。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类药物,54个品种,其次是抗感染药物74例(59.2%);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16例(9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损害(53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从而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笔者所在地区药检局2008年1月。2009年2月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3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阶段人群中;中药不良反应涉及人体多组织器官损伤,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伤和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最少。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超量使用,其次为药物自身因素、剂型因素、人为因素、个体差异。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应该受到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和中药的管理,合理使用中药,谨慎选择使用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浦江县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浦江县各医疗卫生单位2008年通过浦江县ADR中心上报到省ADR中心的ADR报告258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 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58例ADR中,男女比例1.0∶1.60,年龄18-60岁人较多,占60 %;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占44.4%;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76 %.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损害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其它系统损害;病程延长的38例,病情加重9例,均治愈和好转.结论 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收集我院2015年~2018年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使用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2018年本院机档案室记载有关丹参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类,共42例,分析不同年人群、不良反应、病种、联合用药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累计器官及系统的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百分比最高,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依次为26.19%、19.04%、19.04%、16.67%;且男女比例为0.83:1,其中≤12岁的儿童占7.14%,≥65岁的老年患者占40.48%,18~65岁的患者群体占35.71%;病种分析中,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各占11.90%,其次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各占9.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7.14%;7.14%的患者联合用药≤5种,21.43%的患者5~11种,71.43%的患者≥11种,57%的患者痊愈,31%的患者疾病无明显影响。结论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种类多且涉及人群广泛,尤其是心血管及肾病患者同时进行众多药物治疗时应提高警惕,国家药品安全局需继续加强中药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74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不良反应累及皮肤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抗感染药物、中药、解热镇痛药物、免疫调节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12月上报的11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9.5%);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7.5%),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院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冬红  方琦  臧旭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02-180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7;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为ADR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而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概率最高(占71.71%).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青岛地区2006~2010年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31708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8∶1;从发生人群来看,18~40岁、41~65岁年龄段例数最多;累及器官(系统)以胃肠、皮肤及附件和全身性损害较多;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感染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所有给药途径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为静脉滴注.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不良反应报表填报并合理分析利用,及怎样做好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6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60岁以上老人ADR的发生率最高;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发生ADR的比例最高,为55.56%;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91例,占5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多见,有79例,占48.77%;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及其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用药前要严格审查患者对药品的适应症,用药时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以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掌握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统计结果表明:ADR发生的主要人群集中在40岁以上,性别差异不明显;抗微生物药物病例报告居多;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对胃肠系统的损害较多;结论临床用药中,必须严格遵循用药原则,选用治疗效果最佳、副作用最低的药品,慎重选择用药途径、合理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更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