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中型煤气厂(或焦化厂)中,煤气从炭化室经上升管出来时的温度大约650℃~700℃,此时的煤气含有大量的焦油汽、苯族烃、水汽、氨、硫化氢及其它化合物。为了合理回收和处理这些化合物,煤气必须在初冷器中进一步冷却到25℃~40℃,再进行下一道煤气输配环节。为此,煤气的初冷环节非常重要,操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煤气回收工序及以后的炼焦炉和焦油蒸馏的操作部分。由于目前大多数煤气厂(或焦化厂)均采用间接立管式煤气初冷器进行初步冷却,而初冷器后端部分的煤气  相似文献   

2.
从煤气初冷器的传热过程和工艺要求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能量浪费情况.结合对初冷器余热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初冷器余热适用于建筑的供暖空调冷热源,但目前的余热利用存在回收率低、能量利用方式简单等问题.从解决供热和生产的矛盾、低品位热能的利用、末端节能以及余热利用手段的多样化4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初冷器余热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对回收煤炭焦化工艺中焦炉煤气初冷器冷却水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工艺及减排效果进行分析,介绍干熄焦发电排汽余热(作为备用低温热源)回收工艺。1个供暖期可回收初冷器冷却水余热132.67 ×10~4 GJ,与采用热效率为0.9的燃气锅炉提供该部分热量相比,可节省天然气4 024.33 × 104 m~3,可减排二氧化碳8.27 × 10~4 t。  相似文献   

4.
煤气初冷器是鼓风冷凝工段的主体设备,其冷却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煤气净化系统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焦化厂和煤气厂使用的2100米~2立管式煤气初冷器,操作稳定,运行可靠,清理管内水垢方便。但由于冷却水流速低(仅达0.05~0.1米/秒),并且存在环流现象,故传热效率  相似文献   

5.
煤气在终冷器脱萘采用直接水喷琳法,大量冷却水使煤气进一步降温后,煤气中过饱和的萘便悬浮在终冷水中,随后这些水靠位差流入洗萘器下部,在自下而上流动过程中,与自上而下的焦油逆向接触,此时水中的萘被焦油萃取,脱过萘的终冷水经冷却后返回终冷器循环使用。 焦油洗萘工艺对煤气净化,提高萘回收率和减少三废危害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下面谈谈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6.
应用防腐型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对北京某供暖锅炉房进行了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利用节能改造,将烟气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用于供热。工程跟踪实测表明,采用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可将锅炉排烟温度从84~114℃降到27~43℃,提高燃气利用效率(单项节能率)7.2%~13.6%;回收的烟气余热中水蒸气凝结潜热占68%~84%;排烟温度平均每降低10℃,锅炉系统总热效率提高约1.0%~2.3%;单位容量(1t/h)锅炉每天产生0.8~3.0t/d的烟气冷凝水,可回收利用;烟气冷凝水对烟气有显著的净化作用。因此,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有较大的节能、节水、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7.
焦化厂冷却焦炉煤气的循环氨水温度通常在80℃以上,煤气露点按70℃、氨水温度按75℃考虑就可以。这样,对于80℃以上的氨水均可按温降5℃来回收氨水的余热以供采暖。我厂有58—Ⅱ型36孔焦炉两座,年产焦炭50万吨,循环氨水量430~500吨/时,按温降5℃的氨水余热供暖装置,投资15万元,  相似文献   

8.
石化企业生产装置的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低温余热,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这部分低温余热加以利用,将产生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对某石化企业生产装置的循环冷却水进行节能改造,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循环冷却水中的低温余热用于供暖,年节省标煤消耗9817吨,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为石化企业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温煤气HCl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豆斌林  高晋生  沙兴中 《煤气与热力》2001,21(2):99-102,106
研究了四种高温煤气脱氯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与HCl气体的反应 ,在 550℃温度下 ,所有被测试的脱氯剂都具有较好的脱氯性能 ,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都能使混合气体中的HCl从 1× 10 - 3降低到 1× 10 - 6 以下。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CT1脱氯剂具有最高的穿透时间、穿透氯容量和饱和氯容量。在 30 0~ 70 0℃之间 ,温度越高 ,CT1脱氯剂吸收氯容量越高。同时研究了脱氯剂与高温煤气中HCl气体的反应动力学 ,得出在 550℃时其反应受通过产物层的扩散和化学反应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煤气发生炉用热管预热空气的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煤气发生炉的热鼓风技术的研究,采用分离型热管回收温度为550℃的发生炉煤气余热,用于预热作为煤气气化剂的空气,提高气化剂的饱和温度和炉内氧化层的温度,改善煤气发生炉内的反应过程。通过运行表明煤气的热值和产量分别提高了7%和30%。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水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热井的120t/h52℃地热尾水,为原有19.6万m2及新增8.18万m2供暖面积的用户供暖。解决了原有供暖系统中地热尾水的余热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地热水排放温度高及作为辅助热源的燃油锅炉运行费用高的现状;从而达到“节能、环保”节约运行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符合清洁取暖和余热暖民政策,国家鼓励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作为城市集中供暖热源的补充。我国有色金属产能和产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有色金属部门属于高耗能工业部门,而能源的热利用率不足50%,因此存在大量待回收的工业余热。通过介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分布及总体余热利用现状,建立模型分析有色金属的余热供暖潜力。该模型针对不同种类有色金属,分别分析潜在的余热资源,并计算单位质量产品的可利用余热量,乘以产品产量后得到余热总量。根据不同省份的产品产量和供暖热负荷指标,估算出可利用余热供暖的面积。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有色金属部门的工业余热主要集中在铅、锌、铜、铝的生产过程中,其余热量未来将呈上升趋势;以现有的产能推算,每年可用于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的余热量有2. 7亿GJ,可满足北方城镇3%建筑面积的基础负荷供暖需求。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最近生产了三种质地较软的易于加工的瓷材料。加工时不需要太硬的刀具。一种是铝硅瓷 ASM-815,其热膨胀系数为1.5×10~(-6)/°F,允许使用温度为2,100°F。另一种是 ZCM820,其热膨胀系数为零,允许使用温度为2,200°F。这种材料多用于高温受震之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燃气锅炉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受供热系统回水温度较高限制、难以回收烟气余热中大量潜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水源热泵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并对某锅炉房改造工程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将排烟温度降至30℃以下,降低供暖燃气消耗量10%,极大地减少了燃气锅炉排烟中水蒸气含量,有助于缓解供暖季雾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人体容易被烧伤,是因为人的皮肤对热的忍受是有限度的。一般来说,在较低的温度环境里忍受的时间要长一些,在较高的温度环境里忍受的时间要短一些。而这里的长短取决于空气的温度、衣着的数量和质量。通常在温度超过95°C时,人的忍受力便急剧下降,时间很快缩短,达到120°C时可忍受15分钟,到145°C时即使是5分钟也无法忍受,当温度上升到175°C时,不需要1分钟,人体的皮肤便会出现烧伤。而这些温度远远低于火焰的温度。一般在距离火焰3米上风处,温度可达150°C,在火焰上方1米则温度可超过543°C。当然,…  相似文献   

16.
该热泵系统以云驾岭煤矿电厂冷却水、矿井排水作为双水源,热源温度变化范围在7~50℃之间;采用高温热泵机组和低温热泵机组优化匹配,可以同时输出70~80℃高温热水和40~55℃中温热水及7~12℃空调冷水,回收电厂冷却水和矿井排水中的废热用于云驾岭煤矿工业区建筑供暖、空调和制取生活热水及井筒防冻.  相似文献   

17.
对温度升高时压力作用下的细长铝合金截面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已经表述在相关论文中。本文对这些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为此构建了一个新的本构模型,用以计算火灾下的铝合金结构。从有限元模型中获得的临界温度与试验中得到的数据非常吻合(平均温差为1°C,标准偏差为7°C)。构建的有限元模型用于确定板的最大宽厚比,此时在板屈曲前已发生了完全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8.
林以麟 《四川建材》2006,32(5):22-23
1裂缝产生原因1.1众所周知,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当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的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楼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通常在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在板角或门洞处,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1.2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温度裂缝主要是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当混凝土浇筑后未能及时浇水养护、夏季气温高达33°~36°度混凝土在33°~36°高温下失水较快,失水后收缩使水化热…  相似文献   

19.
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符合清洁供暖的国家政策。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总体上保持上涨的趋势,而现有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本文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资源分布及总体的利用现状作为出发点,建立模型分析有色金属的余热供暖潜力。预测结果表明,按现有余热总量估算,可用于北方地区余热供暖的热量有2.7亿GJ,可满足中国北方城镇供暖面积2%的供暖需求,且尚有余热潜力发掘。  相似文献   

20.
刘丙福 《砖瓦》2006,(1):42-42
烧结砖瓦在墙体材料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其也是行业中的耗能大户。在日益要求节能降耗的今天,如何节约能源,充分综合利用能源,是目前烧结砖瓦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砖瓦产品是在隧道窑内焙烧而成的,焙烧温度一般在850—12000℃之间,为保证砖瓦烧结,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料。达到焙烧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制品冷却,冷却的余热除送到干燥室用于湿坯干燥外,还可以用于采暖、洗澡等其他用途。例如,利用工业废渣——煤矸石制砖,煤矸石不仅能作为原料,还能作为燃料,变废为宝。一般煤矸石的发热量为1500—3300kJ/kg,部分超过4200kJ/kg,利用煤矸石制砖,一般属于超内燃焙烧,可利用的余热更多。在隧道窑内,余热的载体是气体,其温度介于100—600℃之间,从隧道窑中直接抽出的高温气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