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期间的能量平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可以描述冰雪消融与气候响应之间的物理机制,利用2006年6月9日至9月28日在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区中部自动气象站(AWS)的观测资料,对七一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湍流热通量和冰川消融耗热是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能量收入方面主要是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约占总能量收入的82.4%和17.6%;而支出方面主要是冰雪消融耗热和潜热释放,分别约占总能量支出的87.2%和12.8%.2006年7月31日至8月6日进行了为期近7 d的冰面径流场观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冰川表面的消融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消融速率和实测的冰面消融数据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 h,空间分辨率为30 m. 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9月30日. 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太阳辐射影响相当显著;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的比例较大为39%,模拟期冰川表面物质平衡为-506 mm w.e.. 在模拟期整个冰川平均上净辐射占能量收入的84%,感热通量占有16%;消融耗热则是能量的主要支出占有62%,潜热通量占有能量支出的38%.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七一冰川暖季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利用2007年7月1日至10月10日安装在七一冰川消融区的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和讨论了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净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冰雪的热传输和降雨加热项.结果表明:净辐射是七一冰川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次是湍流感热.消融期消融耗热是主要的能量耗散,到消融末期,潜热耗热的比重开始增加.冰雪的热传导量值较小.同时还分析了暖季七一冰川区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海拔4 025 m处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和同期物质平衡花杆观测数据,采用COSIMA模型,对该冰川东支2018年消融期单点能量-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物质平衡模拟值为(-0.67±0.03)m w.e.,与实测值有非常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96。造成冰川消融的能量来源于净短波辐射(84%)、感热通量(16%);冰川能量支出为净长波辐射(55%)、冰川消融耗热(32%)、潜热交换(7%)及地热通量(6%)。受能量收支影响,模拟物质平衡主要取决于表面消融和固态降水。与我国其他区域大陆型冰川研究结果比较发现,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损失较为显著,能量通量主要取决于海拔以及气候条件,再冻结和固态降水显著小于羌塘1号冰川和扎当冰川,推测与单条冰川所处的大气环流有关。  相似文献   

5.
冰川表面能量平衡模型建立了冰川与大气之间的联系。为探讨不同天气条件对冰川能量收支的影响,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 m处的气象资料(2011年8月24日 - 9月6日), 结合能量平衡模型, 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能量收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受云量影响, 晴天条件下向下短波辐射(318.3 W·m-2)是多云条件下的1.5倍, 是阴天条件下的3倍。三种天气条件下的向下长波辐射, 晴天(215.4 W·m-2)<多云(267.4 W·m-2)<阴天(291.6 W·m-2)。受固态降水的影响, 阴天条件下冰川反照率(0.50)是晴天时的2倍多。而三种天气下的最大消融耗热, 晴天(739.6 W·m-2)>多云(582.8 W·m-2)>阴天(324.5 W·m-2)。在能量收入项中, 净短波辐射是主要来源(98%), 但是受天气条件影响, 能量支出各项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 在三种天气条件下, 净长波辐射所占比例分别为35%、 31%和23%, 消融耗热所占比例分别为62%、 64%和75%, 潜热通量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冰川物质平衡是冰川连结气候和水资源的纽带, 对其的观测和模拟始终是冰川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和前缘之一. 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为参照冰川, 结合实测物质平衡验证资料, 建立了基于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的冰川物质平衡模型(物理模型)和基于温度参数、温度-辐射参数和温度-辐射-水汽压参数的三种度日因子模型(统计模型), 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及评估. 结果表明: 净辐射是冰川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占能量收入的82.3%; 其次为感热供热, 占收入的17.7%. 净长波辐射基本为负, 吸收的热量主要通过融化和蒸发/升华方式消耗, 分别占能量支出的84.7%和15.3%. 加入净短波辐射和水汽压参数的度日因子-物质平衡模型的模拟效果提高显著, 相对误差为7%, 与能量平衡模型的模拟误差6.7%, 相差不大. 研究表明, 能量-物质平衡模型的物理意义明确, 模拟能力强大, 尤其在日尺度上有绝对的优势; 统计物质平衡模型在特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不佳, 对于一些极端值的模拟能力欠缺, 但是具有输入变量少, 计算简单的优点. 研究结果对黑河流域乃至整个祁连山地区的冰川物质平衡模拟方法的建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河源冰川物质平衡季节变化和总消融海拔分布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康尔泗  刘潮海 《冰川冻土》1994,16(2):119-127
消融期前冰川积累量随海拔线性增加,消融期冰川总消融随海拔线性减少。季节零平衡线的移动和正积温密切相关。根据总消融率和冰川面积随海拔的分布,计算了冰川融水量随海拔的分布。冰川平衡线,平均消融线和平均海拔线相互接近。平衡线可作为估算冰川融水量的一个标准位置。  相似文献   

8.
天山南坡科契卡尔巴西冰川消融期雪面能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晶  刘时银  张勇 《冰川冻土》2007,29(3):366-373
根据2005年6~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天山南坡科契卡尔巴西冰川积雪表面的能量平衡各分量,其中感热和潜热采用空气动力学-梯度方法计算得到,净辐射由观测获得.结果表明,消融期净辐射是雪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占能量收入的81.4%,平均值为63.3 W·m-2;其次为感热供热,占18.6%,为14.4 W·m-2.吸收的热量主要通过融化和蒸发两种方式消耗,融化和蒸发耗热分别为54.0 W·m-2和23.0 W·m-2,占能量总支出的69.5%和29.7%,剩下的0.8%由感热消耗.在积雪表面的能量组成中,感热值在6月和9月较大而8月较小;对于潜热来说,6月潜热交换绝对值最大,蒸发最强烈,这与6月风速大且天气晴好有关.另一方面,净辐射值较大的6月和9月融化热较多,说明此时段冰川消融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在东天山冰川上,积累和消融是在暖季同时发生的,故分别对积累量和消融量的测量是困难的。为了单独估算积累和消融,夏天我们在D-5冰川附近进行了气象观测。与地面气温相比较,发现冰川上气温比较低,且具有较小的日变化幅度。由高空天气图的分析可知,降水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于来自极地的冷槽。固态降水发生的频数(S:%)和地面气温(T:℃)之间的关系对冰川积累很重要,这种关系(S=25T 108)可由观测结果得到。消融(a:厘米水层)和日积温(∑T:日平均气温之和,℃·日)也可由关系式(a=1.5∑T)得到。通过这些关系的应用,我们可以估算冰川上积累、消融和物质平衡。除冰川为具有高反射率的新雪所覆盖面外,计算的物质平衡和观测结果很吻合,气象条件和物质平衡与尼伯尔喜马拉雅山冰川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云量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云量对冰川表面能量平衡(SEB)的影响,利用架设在老虎沟12号冰川(简称12号冰川)消融区(4 550 m a.s.l.)的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能量平衡模型计算各能量分量并分析其季节变化,通过云量参数化方案获取云量因子并量化其对冰川表面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净短波辐射为冰川表面主要的能量来源(92%),净长波辐射为主要能量支出(61%),二者均受云量影响,但云的短波辐射效应更强(-37 W?m-2)。云量通过影响辐射收支和湍流通量进而影响冰川表面能量收支,随云量的增加,冰川表面获得的能量减少,冰川消融速率降低。与其他区域的冰川表面能量收支对比,除地理位置、反照率、气温等因素外,海拔和云量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冰川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于评估冰川能量物质平衡及认识冰川消融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OLI影像和高时间分辨率的MOD10A1产品,并结合冰面反照率实测数据,开展了2011—2021年北疆萨吾尔山木斯岛冰川表面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反演反照率和MOD10A1反照率与同期内冰面实测反照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5和0.62,均显示木斯岛冰川表面反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尺度上,冰面反照率沿主流线整体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但由于局部地形差异,反照率在海拔3 600 m以下区域随海拔升高出现下降趋势;在同一海拔处,反照率沿冰川两侧边缘向中部递增。2011—2021年,冰川年均反照率微弱增加,消融期内(5—8月)平均反照率与全年平均反照率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0024 a-1和0.0017 a-1;逐月反照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6—8月冰面反照率较低(0.330),12月—次年2月冰面反照率较高(0.586);消融期内冰川消融区反照率下降幅度大于积累区。研究进一步表明,夏季(6—8月)平均反照率与冰川物质平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4,P<0.01),气温、固态降水、云量、太阳入射角、吸光性杂质等是影响冰川反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将对冰川消融过程和机理、能量物质平衡模拟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2.
度日模型在冰川与积雪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张勇  刘时银 《冰川冻土》2006,28(1):101-107
度日模型是基于冰川与积雪消融和气温,尤其是冰雪表面的正积温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的.度日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北欧、阿尔卑斯山、格陵兰冰盖、青藏高原等地区的冰雪消融、冰川物质平衡及对气候敏感性响应、冰川动力模型以及冰雪融水径流模拟等的研究中.度日模型尽管是对冰雪表面消融能量平衡这一复杂过程的简化描述,但在流域尺度上,通常可以获取类似于能量平衡模型的输出结果.度日模型也有其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Seasonal change in the energy balance on the arctic tundra is present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a dry snow cover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addition to high reflection by the snow cover, a significant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on the very surface of the snow cover was found responsible for the thermal stability. The efficient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by the surface rather than the interior of the snow cover and the almost immediate removal of the absorbed energy through radiative emission and turbulent heat fluxes keep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now cover low. The energy balances for the melt and postmelt period for various arctic surfaces are compared.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of the energy balance between the tundra and tther low attitude arctic surface, such as the sea and ablation areas of glaciers, is not the net radiation but the latent heat of fusion. Extremely small heat cosuumption through the melt on the tundra is the basis for higher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tundra climate in the Arctic.  相似文献   

14.
Atsumu Ohmura 《GeoJournal》1984,8(3):221-228
Seasonal change in the energy balance on the arctic tundra is present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a dry snow cover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In addition to high reflection by the snow cover, a significant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on the very surface of the snow cover was found responsible for the thermal stability. The efficient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by the surface rather than the interior of the snow cover and the almost immediate removal of the absorbed energy through radiative emission and turbulent heat fluxes keep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now cover low.The energy balances for the melt and postmelt period for various arctic surfaces are compared.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of the energy balance between the tundra and tther low attitude arctic surface, such as the sea and ablation areas of glaciers, is not the net radiation but the latent heat of fusion. Extremely small heat cosuumption through the melt on the tundra is the basis for higher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tundra climate in the Arctic.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量平衡对额尔齐斯河流域融雪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定量描述额尔齐斯河流域积雪的消融过程,建立了利用基于能量平衡的积雪模型,对流域内库威积雪站2014年1月4日-3月28日积雪的积累和消融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出融雪期净辐射能量的变化过程,对雪水当量的模拟结果也非常好,雪水当量的观测值和模拟值之间的Nash系数达到了0.989.在积雪的积累期,雪表的净辐射、感热、潜热通量的绝对值以及地表热通量明显低于积雪的消融期.在积累期,感热和潜热通量以及土壤热通量受到雪层厚度的影响.当雪水当量小于10 mm时,感热和潜热通量的绝对值偏高,土壤热通量的波动性也偏大.在积累期积雪的物质损失全部为升华损失,升华量为2.74 mm;在消融期,积雪的融化量为66.26 mm,升华量为2.04 mm.净辐射对积雪物质损失的贡献达到了83.1%,湍流通量对积雪物质损失的贡献达到16.9%.由于在融化期土壤热通量为正值,因此土壤热通量对融雪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