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誉会计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强 《新智慧》2004,(2A):41-42
在企业购并过程中,当收购企业的买价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其超过的部分一般被认为是被收购企业的商誉。一般情况下,企业购并的主要目的有:①快速进入某一行业;②获取规模效益;③获得被收购企业的无形资产;④分享被收购企业的商誉。由此可见,收购企业之所以愿意支付比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更高的价格,并不是因为被收购企业有较高的信誉,而是因为收购企业本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全球企业兼并扩张的目的是利用优势巨补、聚合效应来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此,我们应当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企业购并之路,使企业真正成为购并主体,拓宽企业购并行为,转变企业购并方式,发展跨国购并。  相似文献   

3.
一、收购与兼并的法律涵义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行为是多种法律关系的综合反映。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由法律所规定和调整的,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是由国家强制性实现的一种社会关系,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也不例外。首先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来规定和调整的;其次,我们来看收购与兼并的一些法律涵义:(一)收购与兼并双方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应是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以及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企业收购与兼并活动最终导致被收购或兼并…  相似文献   

4.
企业购并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每一次兼并浪潮都有其鲜明的时代个性和特殊的动因。我国的企业兼并刚刚起步,各方面难免有不完善之处,而且我国企业兼并的兴起是为了替亏损企业寻找出路,是在企业严重亏损、失去竞争力、面临被市场淘汰困境时而被迫采取的一种策略,这种动机过于短浅。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美国企业购并的发展历程且将美国第五次购并风潮作为重点来分析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明确未来企业发展方向,从而为我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企业购并始于80年代初期,主要以企业兼并的形式进行。关于企业购并后的整合问题涉及面很广,购并目的不同,侧重点也必然不同。本文将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一、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整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集权与分权问题。集权式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权限基本控制在上层管理体制手中。如果购并双方生产性质相近,地域分布较窄,可以考虑采取这种体制。购并方可以将被购并企业确定为成本中心,这一中心只对购买和使用各种投入资源负责,不形成或不考核其收入,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分权式管理是指企业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企业并购,就是指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A"。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指两家企业合并成为一家企业,通常都是较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另一方。收购,指一家企业使用现金、有价证券、或者非货币性资产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吴霁虹  晨辉 《新智慧》2005,(11):18-19
企业本来希望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快速发展。但爬得高,跌得深;跑得快,摔得痛。机会和风险并存,在兼并收购中最常见的陷阱有六个。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浪潮在短短几十年里席卷了全世界。本指出了我国企业兼并和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9.
媒介购并是媒介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也是媒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基本途径。媒介购并不只指兼并和合并,也不可用集团化来替代。中国媒介必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摒弃观念上的障碍,全面了解媒介购并的意蕴、特点、类型和实施这一战略的优缺点、原则、程序等,从而正确、科学地实施购并,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达到最大经济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购并作为企业快速扩张的一条重要途径,已逐渐被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重视。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进行跨国购并的主要目的是构筑和培育核心能力。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应从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三个角度构筑和培育核心能力,以便有效促进购并的成功实施,提升新组合体的持续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媒介购并是媒介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也是媒介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基本途径。媒介购并不只兼并和合并,也不可用集团化来替代。中国媒介必须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摒弃观念上的障碍,全面了解媒介购并的意蕴、特点、类型和实施这一战略的优缺点、原则、程序等,从而正确、科学地实施购并,形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达到最大经济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证券公司兼并收购是我国证券业整合的有效措施,但目前我国证券公司进行大规模并购整合的时机还不尽成熟。我国已有的证券公司并购仍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纯粹市场化的并购整合比较少见。究其原因,证券公司产权结构不健全、收购中缺乏合理的定价标准、购并重组与证券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冲突、当地政府部门的障碍等都是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我国证券公司购并重组现状的基本评价,本文从设立子公司、建立证券公司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托管制度、完善明确收购资质、强化对并购全过程监管、加强对购并重组的激励以及完善收购方的利益补偿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我国证券业并购整合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并收购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资产重组最重要的方式。企业并购的直接收益在于扩大规模,占领市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优势互补。然而,并购充满了风险,这在科尔尼顾问公司最近的一项调研中得到了证实。该公司筛选出1998年和1999年全球范围内115个巨型并购案例,其中58%没有达到事先设定的价值创造目标。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近年来的并购实践,对并购交易中的各种风险和国外并购成功经验作以下探讨。一、企业并购的主要风险1.体制风险。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仍未根本转变,产权关系不清,产权交易受阻,政府利用行政手段介入较深,增加了企业资产重组和并购的困难。2.市场缺陷风险。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上市公司中大量流通股和国家股、国有法人股被分割。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缺陷并明显滞后,加之监管力度和监管经验不足,完全通过市场重组和并购十分困难,风险大,导致许多企业非市场操作。相比而言,西方国家上市公司则不同,股票市场的完全开放和股权的高流动性,使股票市场兼并成为90年代西方企业兼并的主流。3.经营风险。被收购企业在合并后业绩并不像预期的那样好,收购者常常高估被收购业务或公司的市场潜力,对目标企业的业务亦只有肤浅的认识;因以下种...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国内学术界有人把1996年称之为“中国企业兼并年”。1996年国内实施兼并的企业至少超过一千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规模的兼并及收购仅仅局限于国内企业之间,即“内-内”型兼并收购,而“内-外”型兼并收购却不多。相比之下,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兼并收购打入我国市场,并以此对我国大企业发起了进攻。这就逼迫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中国大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企业购并时选择目标企业会遇到信息风险,在操作过程中风险更多,主要是财务风险,它源自融资风险、偿债风险、反购并风险等,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时间和数量上保证购并资金,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即将加入WTO,外国资本对我国企业的收购正在积极地推进,外国资本购并我国企业的动机主要是看好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庞大的市场,通过购并,给我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企业组织改造创新,催化和培育了我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公司兼并和收购越来越成为公司增强实力、实现发展战略的手段。公司兼并和收购时在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即: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而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甚至重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权益结合法的经济业务基础以及它对企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也应看到两种方法的使用条件不能交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概念界说:一个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已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格局已满足不了全球化经济的需要,兼并收购日益成为热门话题,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与并购有关的概念往往不加区分地加以使用,但这些概念毕竟是有差别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兼并,收购以及合并的内涵是各不相同的,适用的法律也是各不相同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明确企业兼并,合并,收购,并购这些概念的经济学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新智慧》2004,(10B):37-38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兼并、收购事项,而我国对于兼并、收购的会计处理的规范只有1997年颁布的《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上兼并业务不断发展、方式不断创新,《暂行规定》已经无法满足实务中的需要,同时也无法同国际惯例相接轨。因此,出台专门的企业合并会计规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皓青 《新智慧》2004,(11A):20-20
一、实务中对于企业控股兼并产生的合并价差的处理。在控股合并方式下,被兼并企业仍然保留法人资格,并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根据《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当控股兼并发生时,经批准被兼并的企业应该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并按照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对兼并方来说,当对被兼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数额与被兼并方的所有权益不一致时,其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并且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余价值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形成的合并价差,作为兼并方长期投资项目的调整项目。这样,实务中企业控股兼并产生的合并价差就是指兼并方对被兼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高于被兼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