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38例髓母细胞瘤,探讨合理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8例髓母细胞瘤,先行直线加速器6MV—X—my或钴^60常规分割照射: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DT30~36Gy后,缩野后颅窝瘤床追加DT15~25Gy。其中26例行全脊髓腔预防照射DT30Gy。23例患者放疗后行CCNU120mg口服化疗。结果 38例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4.2%。肿瘤全切除与次全切除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者。术后1个月内放疗组3、5年生存率比术后1个月后放疗组高。行原发灶照射加全脊髓腔预防照射者的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仅作原发灶照射者。原发灶剂量≥50Gy者存活率高于剂量〈50Gy者。结论 患者生存期与年龄、手术切除范围、术后放疗时间、剂量及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是脑的最常见的恶性胶质瘤,约占胶质瘤总数的1/3.大脑半球浅表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可用手术切除,肿瘤位于深部者可做部分切除加减压术.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手术加放疗加化疗能否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治疗中颅压升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报道极少,本文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31例小脑髓母细胞瘤,并研究其预后。方法对自1985年4月-1996年4月收治的31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患者全部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根据手术切除范围,术后照射范围大小以及后颅凹照射剂量的不同,分三组进行1、3、5年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手术肿瘤全切1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2%、31%,与部分肿瘤切除12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全脑全脊髓照射+小脑局部照射放疗2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3%、34%,与8例全脑照射+小脑局部照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后颅凹接受DT50Gy以上剂量患者的1、3、5年生存率较DT50Gy以下剂量患者的生存率高(P<0.01)。结论 对小脑髓母细胞肿瘤外科手术尽量全切肿瘤,术后放射治疗应包括全脑全脊髓,后颅凹剂量尽量大于DT50Gy为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对神经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46例神经胶质瘤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根据Kernohan分级,神经胶质瘤Ⅰ、Ⅱ级32例,Ⅲ、Ⅳ级14例。显在肿瘤靶区(GTV)DT60—72Gy/25—30f,临床肿瘤靶区(CTV)DT48.5-60Gy/25-30f,计划肿瘤靶区(PTV)DT46—55Gy/25—30f。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有效率(CR+PR)37.0%(5+12/46),1、2年生存率93.0%和81.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有效方法,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神经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观察。  相似文献   

5.
分析231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疗效与临床分期、转移情况、放疗剂量的关系,认为:临床分期Ⅰ、Ⅱ期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Ⅳ期(P<0.05),放疗与放疗加化疗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腋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率明显低(P<0.05),照射剂量50~55Gy的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0Gy者(P<0.05)。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68-70
目的:探讨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5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调强放疗并同步整合加量技术,并同步口服替莫唑胺进行化疗,随访2年期总生存率,对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1.8个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4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9%、58.5%;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为头痛、呕吐恶心,I~II度骨髓抑制率为84.00%,III度骨髓抑制率为16.00%,未发现IV度骨髓抑制;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切除情况、肿瘤位置等对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WHO分级、KPS评分、术前化疗情况等因素对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P=0.002)、KPS评分(P=0.036)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步替莫唑胺化疗临床效果确切,WHO病理分级和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的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可评价的 2 0 1例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Ⅰ~Ⅱ级 6 2例 (30 .8% ) ,Ⅲ~Ⅳ级 139例 (6 9.2 % ) ,年龄 <4 0岁 117例(5 8.2 % ) ,>4 0岁 84例 (41.8% ) ;手术全切 85例 ,次全切 116例 ;卡氏评分≥ 70分者 16 3例 ;≤ 6 0分者 38例。所有病例均为术后 3周~ 1月内进行放疗 ,射线选60 Coγ射线。结果 Ⅰ~Ⅱ级和Ⅲ~Ⅳ级 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 .2 %、85 .5 %、5 4 .8%和 81.3%、2 1.6 %、10 .8% ,其中 3、5年存活率低分级组与高分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年龄 <4 0岁组的 3、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年龄 >4 0岁组 ,卡氏评分 70以上者预后明显好于 70分以下者 ,5年存活率分别为 30 .1%和 0。结论 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年龄、病理分级、健康指数、手术方法等是影响星形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星形细胞瘤是脑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但手术加放疗加化疗能否进一步提高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治疗中颅压升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报道极少,本文就此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2001年间收治了手术切除的脑星形细胞瘤病人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2-70岁,病理全部经过手术证实,其中Ⅰ-Ⅱ级23例,Ⅲ-Ⅳ级17例。1.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行术后放化疗。放疗选用6MV-X线,Ⅰ-Ⅱ级行术后残存病灶或原瘤床区外放1-2cm照射,照射剂量50-56GY,Ⅲ-Ⅳ级病灶或原瘤床外放3-4cm照射剂量40GY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观察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996年3月至2004年8月,4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患者在我科接受放疗,先予全脑全脊髓照射30~36 Gy,然后缩野至后颅窝局部加量20~25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4.8%,手术全切与次全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33.3%(P=0.041),手术和放疗间隔时间≤28 d与28 d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36.8%(P=0.029)。结论髓母细胞瘤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能取得较好疗效,手术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开始时间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根据预后因素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者不同放射剂量的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111例未经脑部治疗和全身化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分3组:(1)A组2 0例(肺癌术后,脑内单一转移病灶) ,全脑照射14d肿瘤量30Gy ,缩野至残留病灶外1cm ,照射5d肿瘤量15Gy ,总剂量至4 5Gy ;(2 )B组34例(肺癌术后,脑多发转移病灶) ,全脑照射17d肿瘤量39Gy ;(3)C组5 7例(脑内多发病灶及肺部有病灶) ,全脑照射14d肿瘤量30Gy。 结果 (1)近期疗效:3组放射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神经压迫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 8(10 0 % )、15 / 17(88.2 % )和2 8/ 35 (80 % )。(2 )远期疗效:总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0个月(4~4 5个月) ,1和2年控制率分别为6 3.2 %、13.7%。总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4~4 5个月) ,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 2 .7%、12 .8%。(3)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放射剂量提高可提高脑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P =0 .0 5 ) ,多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趋势(P <0 .0 1)。 结论 根据预后因素给予NSCLC脑转移不同的放射剂量可得到较好的局部控制时间,避免对部分病人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脑胶质瘤低级别39例(Ⅰ+Ⅱ级)、高级别31例(Ⅲ+Ⅳ级)及室管膜瘤4例均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肉眼肿块全切31例,大部切除38例,部分切除5例,均在手术后3~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6例高分级患者放射治疗后接受化疗。结果: 年龄<45岁、全切术和病理低级别者1、3和5年生存率较高(P<0.05~P<0.01)。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化疗是影响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1998年11月~2000年12月83例60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加三维适形放疗)和对照组(常规放疗)。两组常规放疗方法相同,先设前后对穿野,20次(5次/周)共照射DT 40 Gy,,治疗组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补充DT 3 Gy,5次/周,共DT 24 Gy,对照组仍用常规放疗避开脊髓共补充DT 20 Gy,5次/周,2周。结果: 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36.6%,优于对照组的14.3%(P<0.05),治疗组无Ⅲ、Ⅳ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为7.3%和39%。结论: 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提高老年人NSCLC患者的3年生存率,同时降低急性及晚期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3.
曲怡  何佳  杨月琴  邹丽娟 《吉林医学》2012,33(31):6730-6733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资料完整的87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全脑放射治疗,DT:40 Gy/20F/4W。12例患者颅内病灶数目≤3个,予三维适形放疗局部加量至DT:50Gy/25F,其中未行局部加量的患者中有9例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结果:1年生存率为34.5%,2年生存率为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或>60岁)、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近期疗效评价、是否行局部加量放疗及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平均生存期有影响(P<0.05)。66例单纯全脑放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8.15个月,1年生存率为25.8%;12例行全脑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20.17个月,1年生存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患者,平均生存期21.78个月,1年生存率为66.7%,与单纯全脑放疗的患者相比P<0.05。结论:年龄、原发肿瘤是否控制、近期疗效评价、是否局部加量放疗及是否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是肺癌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手段。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能提高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瘤的放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57例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无期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30例行手术后放射治疗;27例行单纯放射治疗。53例全脑预防照射,其中51例肿瘤区追加足剂量;4例仅做肿瘤局部放射而未给任何中枢神经区预防。全脊髓预防放射34例而未做脊髓预防23例。4例放疗后1-4年因出现中枢神经再肿瘤灶接受了再程放疗。结果全部病人5、10、15、19年生存率是89.1%、87.0%、80.0%、66.7%,手术+放疗30例与单纯放疗27例之间生存率对比无差异(P>0.05)。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率95%。卡氏评分法对比疗前后生存质量均数差(P<0.001)。再程放疗4例生存时间超过2、7、10、17年。疗后远期,15岁以下14例(11例原发肿瘤位蝶鞍区)生殖器官发育能力受到明显影响,其因与幼年垂体受一定剂量照射直接有关(P<0.01)。结论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争取手术的目的在于肿瘤减体以及获得病理诊断和分流服积水。放射治疗是达到治愈目的的有效方法。全脑预防放射应作为常规措施,脑预防剂量:26Gy-30Gy;肿瘤治疗量:50Gy左右。脊髓预防照射不可作为常规。提议对15岁以下患者行全脑预防照射时要保护垂体避免照射和不做脊髓预防照射,对原发蝶鞍区的肿瘤放射总剂量减少到45Gy-40Gy。对于疗后再发肿瘤灶给予合理再程放疗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腮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1 991年 1月~ 1 994年 1 2月 ,2 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癌 (Ⅰ期 2例 ,Ⅱ期 5例 ,Ⅲ期 1 2例 ,Ⅳ期 6例 )术后采用60 Coγ线和 1 80kVX线或直线加速器电子束进行放射治疗 ,并随防 5年以上。结果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72 % ,5年局部控制率为 88.0 %。术后放疗以 5 0~ 6 0Gy剂量组疗效好 ,5年生存率为 85 .7%。低分化腺癌及未分化癌预后较差。结论 :腮腺癌应提倡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 ,采用光子束和电子束混合线照射 ,肿瘤剂量予 5 0~ 6 0Gy为宜。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为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0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放射治疗组(45例)及诱导化疗 放疗组(45例).常规放射治疗:鼻咽原发灶DT 70 Gy,颈部预防照射DT 50 Gy,转移灶DT 65~70 Gy;诱导化疗:第1~5天行DDP 20 mg、5-Fu 500 mg静脉滴注.结果化疗加放疗组和单放组治疗后,3个月鼻咽肿瘤消退率分别为91.11%、93.33%和82.22%、84.44%(P<0.05),颈淋巴结肿大消退率分别为77.78%、84.44%和62.22%、66.67%(P<0.05).结论对中晚期鼻咽癌行放、化疗联合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7.
蒋静  陈力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4):131-13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射治疗的脑干肿瘤病例,探讨脑干肿瘤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24例,随访患者总生存率,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4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5%、37.5%和26.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低和KPS评分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WHO分级低和KPS评分高是高级别脑干胶质瘤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1年5月4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患者入组分析。术后残端癌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3例,全部在术后4周行外照射。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5%,10%。单纯残端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月;1,3,5年生存率均为88.2%,58.8%,23.5%;残端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月,1年生存率74%,3,5年生存率为0%(P〈0.003);残端癌病理为鳞癌患者生存率高于腺癌患者,照射剂量〉60Gy疗效好于〈60Gy。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重要手段,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照射剂量和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29 例髓母细胞瘤术后放疗,对影响生存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9例髓母细胞瘤,先行卡氮芥(BCNU)化疗,再行60钴常规分割照射:全脑剂量(DT)22~40 Gy;原发病灶追加DT15~22 Gy;全脊髓轴DT25~35 Gy。结果:1、3、5、8 年生存率分别为89.6% (26/29)、55.2% (16/29)、30.4% (7/23)、25.0% (4/16)。结论:病人生存期长短与手术切除范围、术后接受放疗时间、放射剂量及是否行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