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院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实验检查项目多、涉及的范围广,实验室的数据和结果在临床诊断依据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要经过检验分析前、中、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1]。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及实施措施,实验室较有效地保证了检验质量的准确性。但是标本检验分析前阶段的标本采集及送检的质量控制是掌握在护士和医生手中的,在各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检验高新技术和高新仪器的不断使用,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实验室的准确报告,准确可靠的实验室检验在医疗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而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较多,影响环节较多;在与医、护、技、患者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实验室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核心部分[1]。有实验室统计,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样本质量不符合要求[2]。检验过程最难以控制的是分析前质量控制,即临床医生开出的申请单、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标本的运送。因此,检验人员除了加强分析中的质量保证,还应重视和参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实验室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3.
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以促进检验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钢灵  邱龙辉 《检验医学》2004,19(4):378-379
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为达到此目标,必须对分析前、中、后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其中,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患者检验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选择及标本保存、运送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检验结果。为确保标本的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士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有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好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工作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因此临床护士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也就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我院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越来越重视.检验科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日趋重要.而在我们日常工作常常遇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吻合.而被认为检验结果不准确,其实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有实验前误差.如患者个体、标本收集、处理、储存和运输等;也有实验中、实验后误差,如仪器、试剂、反应条件、操作员个体等。据文献报告.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其中血液标本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越来越强调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首先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广明  崔永玲 《全科护理》2014,(26):2477-2478
检验质量在现代医学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断依据,在一些疾病诊治中甚至起决定性的意义。随着医学检验学的飞速发展、先进检验仪器的引进,提高了检验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同时新项目层出不穷,常规的检测项目不断更新。目前质量控制在检验科是极为受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忽视[1]。通过对异常结果的分析汇总,发现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客观的重要条件,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确保检验质量,必须正确采集各类标本,标本采集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做好这项工作除做好临床检验科的管理之外,还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与配合。  相似文献   

7.
生物化学检验标本采集前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检验科,每天总是与各种检验标本打交道,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检验结果,医生再根据此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决定。检验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生对疾病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所以对检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比性。检验质量的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量评价主要是反映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室内质量控制是反映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室内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大量证据表明检验周期中的检验前和检验后阶段比检验阶段更容易出错。检验周期中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前阶段对检验质量的影响,以及检验后阶段对最终实验室信息质量的影响十分复杂,仍需进一步阐明。虽然保证检验质量一直是临床实验室的核心任务,但实验室专业人员和临床医生都应该认识到:检验前因素通常是导致实验室差错的主要原因,高质量的生物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先决条件。此外,随着实验室诊断试验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检测试验的选择及结果解释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实验室结果报告延迟或解释错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诊断错误和临床决策不恰当,这说明临床和医学实验室之间仍需要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检验质量。因此,为临床检验前和检验后各个阶段制定质量要求并总结质控要点,即"五个正确"规则,对于医学实验室保证检验质量,促进患者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如何使每份报告准确控制无误,是检验科的重任。质量控制的实质是过程的控制。通常将过程控制分成:分析前质量控制(申请单、患者准备、采血标本、标本存放和运送等),分析中质量控制(标本测定、结果计算等),分析后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的发出至临床应用)。现将影响医学实验室分析前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和质量控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涉及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标本接收、预处理等[1].由此可见,分析前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复杂,质量缺陷隐蔽,责任难以确定,是最难而且最重要的管理阶段[2].分析前阶段约占整个检验过程全部时间的70%,在可分析出检验误差原因的病例中,出自于分析前阶段的占60%以上[3].因此想要获得准确、可靠及对临床有应用价值的检验结果,检验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控三个方面。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主要在医学实验室中进行控制,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而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等程序,涉及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及临床实验室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  相似文献   

12.
目前,检验医学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医学实验室使用了各种类型的自动分析仪,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各科室的重视。但中国临床检验质量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是培训教育跟不上检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质量方面系统的教材。传统上实验室人员把质量控制等同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但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是复杂的,分析前和分析后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患者的确认、患者准备、标本收集、标本处理、试验结果的传递等。所以,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内部是实验室本身,外部是临床和患者,即分析前因素。笔者就影响实验室质量的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检验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必要工具,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要求临床检验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控制和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工作潜在因素最多,是最薄弱、最难控制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3个阶段.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检验.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离不开医学检验结果,因此实验室检验的准确度在今日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应贯穿于仪器使用的整个使用周期,体现在每一个标本或者说每一个患者的检验过程中.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目标就是检验结果的准确、精密、快捷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分析的任务之一是准确测定标本中组分的含量,检验结果必须准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仪器逐渐应用于实验室分析工作,但由于受分析者主观条件、实验室环境、测定方法、分析方法、分析测斌仪器和斌剂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检验结果和真实的含量之间存在误差。不准确的分析结果会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会误导临床医生的诊疗。实验室质量控制起着保证实验数据的质量和统计推断的作用。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6.
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科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规范化采集和处理标本,尽可能减少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取决于质量控制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而其中分析前阶段是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直至检验样本送至实验室,它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1]。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这一环节也是检验科质量控制体系中最薄弱以及最容易忽视的一环。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60%~70%[2]。实验室要保证检验质量,就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分析前各个阶段采取对应措施。这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十分重要。现将笔者所在实验室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经验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临床实验室的功能为在受控的情况下,收集、处理、分析血液、体液和其他组织标本并将结果报告给申请者。同时提供诊断和治疗有益的参考信息^[1]。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分析前阶段是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直至将检验样本送至实验室,它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实验室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有益的、重要的及科学的信息.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质量控制,即将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过程纳入质量控制,具体就是对人员、检验方法、仪器设备、实验环境和其他一些科学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建立一个控制标准,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程序朝着既定的标准目标方向进行,保证检验结果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往所称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狭义地理解为对检验标本过程的质量控制,仅仅对实验标本本身的控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全新的认识实验室质量控制,本文探讨质量管理与检验结果报告的质量保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尿液分析可用于诊断肾脏、泌尿系统和肝脏疾病,监测慢性病的疗效和筛查无症状患者。及时准确的尿液结果对临床的意义重大。目前,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得到国内各临床实验室的广泛重视,认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前提,这一环节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1-2]。尿液分析的分析前主要包括患者的准备、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标本运送及标本签收等几个方面,若忽略了这一环节,有可能出现检验结果的偏差甚至错误,造成临床漏诊、误诊,从而延误了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