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成都市中心城区排涝能力提升规划宏观思路,利用河网模型、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和片区精细化一维二维耦合模型,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流域整体排水防涝系统格局特征和主城区的内涝分布,同时从各排水片区的微观层面评估了内涝风险,并诊断了内涝主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规划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因地制宜,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MIKE软件搭建石家庄市老城区长安片区雨涝模型,通过对非超标与超标降雨情景模拟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该区域的雨涝风险现状,从排水标准和能力、雨水管网设计、内涝规划防控调蓄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内涝成因,并提出了运用可持续防涝理念、构建城市规划防涝体系、加强源头控制、优化局部排水设计、推进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涝调控衔接、完善应急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是山地小城镇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山地城市相对于平原城市,适宜建设用地分散且有限,人口分片集中、各片区人口密度较大,同等破坏程度的灾害影响人口数量更多。本文以重庆市奉节县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为例,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特征,对奉节县城排水防涝现状问题进行了识别,评估了城市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进而提出了"以排为主、兼顾蓄滞"总原则,并从冲沟水系整治、管网改造提标和城市内涝防治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以期为山区小城镇排水防涝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建成区现状排水管网存在问题的诊断和改造方案的评估是排涝改造工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采用Info Works ICM构建F市某建成区的排水管网系统,对不同重现期下管网的排水能力进行评估;针对区域存在的内涝风险,借助模型找出现状管网系统存在的瓶颈问题,明确积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排涝改造措施,并用模型评估改善效果,以期为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田洋 《市政技术》2024,(2):189-196
天津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内涝事件,城区中小河水位居高不下,排水不畅,给天津市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受到过严重损失。以天津市金钟街老城区为例,利用InfoWorks软件搭建并耦合一维和二维模型,对现状片区内涝情况进行综合模拟与评估,提出源头减排、中游管网改造及下游增加调蓄容积的治理措施,通过对治理措施的影响分析提出适合该片区的综合治理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内涝治理后,积水点1、2的最大积水深度较内涝治理前分别减小48.4%和60.7%,退水时间较内涝治理前分别缩短70.8%和80.2%,排水管网达到了100年一遇的标准。表明提出的综合治理方案科学合理,为老城区治理措施的选取及内涝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发生暴雨时镇江市区内涝积水现象频发的问题,采用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Digital Water Simulation)构建镇江市主城区排水管网模型,并对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排水管网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分析排水管网水力负荷,评估主城区排水能力;根据积水深度、积水范围和淹没时间等信息,采用情景评估法,计算内涝风险指数,进行主城区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为城市防涝综合规划和防涝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万辉  安关峰  周律 《市政技术》2016,(4):114-116,140
遭受暴雨与内涝的侵袭和困扰,是我国城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因此,在对我国城镇内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城镇排水管网建设与其发展规划脱节、地表透水性降低、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是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采用遥感技术,建立城镇内涝风险评估模型,开展排水管道的快速检测和修复等有效手段来防治城镇内涝。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及排水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并对我国的排水防涝规划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经验,立足排水规划技术需求,提出了排水规划的发展思路.从规划理念、规划标准、规划方法、系统规划和设施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途径,强调了排水规划本身的系统性和多专业的协调性.特别提出了构建大排水系统的概念,并提出了开展城市内涝灾害评估的建议,为优化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规划方案和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及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排水防涝的编制工作要基于水力模型进行,以龙海市为例,研究水力模型在排水防涝规划编制工作的应用。结果表明水力模型可对城市的排水能力及内涝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并可直观展示结果,对后续防涝系统措施的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福清市某规划区为例,先利用推理法对其雨水排水进行初步设计,再结合SWMM模型及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模型对初步设计成果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采取放大管径或LID措施来应对内涝威胁,并对比了不同内涝改善措施的效果。希望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雨水排水设计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博 《城市规划》2016,(3):89-94
以水力模型模拟为基本方法,将低影响开发系统纳入雨水排涝体系,通过内涝风险评估为径流峰值控制提供依据;根据规划区域的特征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构建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体系,为径流总量控制提供支撑。在规划的过程中加以模型模拟,利用模型评估低影响开发系统对场地水文的控制效果及对排涝体系的贡献,进一步增强低影响开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寨地区海绵城市改造中内涝整治工程设计,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小寨地区现状及改造方案后的1D管网模型及2D地表漫流模型,并对现状排水管网过流能力和内涝风险进行评估,对内涝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雨水通道及分散调蓄的方案,并对其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模型分析得出改造方案可行,以期为类似城市内涝改造提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对城市现状的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评估是当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InfoWorks ICM建立2D耦合的上海某区域排水管网模型,并对其区域的管道超负荷状态及内涝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排水管网系统有50%以上的管道因自身设计标准不足而在3 a一遇的重现期下处于超负荷状态,可评估为现状排水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未达到3 a一遇的排水设计标准;5 a一遇的重现期下不存在内涝高风险区。评估结果可为下一步管道提标改造提供判断依据,同时也为城市内涝灾害紧急预警方案的编制及智慧水务平台的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低洼地区的排水一直是城市内涝防治的重要节点,由于采用传统推理公式计算设计的排水防涝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对暴雨下可能出现的积水点做出合理的预测,也不能对管网排水能力、泵站抽排模数提出合理的量化依据,这会对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此问题,以茅洲河流域的典型片区为例,通过构建水力模型对排水防涝规划方案和暴雨积水点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管网改造方案、泵站规划与改造方案、用地与竖向调整的方案进行校核优化调整,以达到深圳市50年一遇的内涝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老城区内涝和污水收集问题的通常解决方案中存在的治标不治本的情况,结合南昌市青云谱区京山老街内涝改造工程及江西省分宜县老城区污水收集工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解决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解决内涝问题时应以提高内涝点直达收纳水体的排水能力为主要措施,辅助以提高调蓄能力和降低径流系数等措施;解决污水收集问题时应采用以小区排水出水口作为主要截污入口的源头截污措施,并辅助现有管涵沿线截污和终端截污,方可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GIS信息处理和详细模型分析为重庆市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强大的科学依据。最富有挑战的模型范围包括269 km2的都市核心区,16个流域的全流域管网精细水文水力模型。模型通过一维、二维耦合,模拟分析了各种地形地貌、管网特征、城市发展和水文气象,从系统宏观和局部揭示了都市核心区的排水能力局限性和内涝风险成因。模型评估结果支撑了因地制宜的系统性工程规划,包括传统管渠及调蓄设施、雨水控制及资源化利用、超标泄流路径和非工程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城市内涝背景下原有排水系统标准偏低及排水系统高水位顶托、倒灌等问题,以海绵设施为源头排涝辅助措施,以河湖联控为末端排涝辅助手段,构建"源头——中途——末端"的全过程排水体系和调度方法,研究了低影响排水系统与河湖联控的排涝效果。以杭州市滨江区西南片区为例,针对低影响排水情境下河湖联控调度前后的内涝变化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研究表明,以河湖联控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辅助手段可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程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内涝现象的频繁出现,国家提出了编制排水防涝规划的要求。与传统的排水规划相比,排水防涝规划增加了内涝风险评估、数学模型计算、径流控制、雨洪利用等多个新内容。如何在规划中落实上述要求,并使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是本轮排水防涝规划编制的难点。以武汉市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编制为基础,探讨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城市径流控制章节编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某县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Info Works ICM软件建立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排水管网的非恒定流进行仿真模拟,并利用水力模型对城市内涝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得到城市各区域的内涝综合风险指数。结果表明,旧城区排水分区为内涝风险较高区域,应对其进行雨水系统的重点改造。  相似文献   

20.
林琳 《中国给水排水》2014,(15):150-154
合肥市清Ⅱ冲雨水箱涵(明渠)汇水区域为典型的冲沟雨水系统,在对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易涝点以及现状雨水设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进行一维管网水力模拟,通过不同重现期降雨标准下各管段的水力坡降线来评估管段的排水能力,对该区域现状管网排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同时,对该区域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估,采用排水管道一维模型耦合地表二维模型,计算出50年一遇24 h设计雨型工况下的内涝淹没范围、水深、流速、历时等成灾特征,获得了该区域50年一遇的风险程度图。最后,对该区域的内涝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内涝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