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秉张 《吉林医学》2010,31(13):1896-189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并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138例临床与胃镜、病理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胃癌127例,占92.03%;胃溃疡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例。管状腺癌66例,黏液腺癌24例,乳头状腺癌15例,印戒细胞癌21例,未分化癌12例。结论:胃镜检查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消化道症状,或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积极进行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术后病理确诊的早癌15例。胃镜诊断胃癌及可疑胃癌11例。活检阳性为(14/15)。粘膜息肉样变,凹陷性病变、堤形、锯齿形边缘,粘膜糜烂,质脆、易出血及巨浅溃疡型为早癌的胃镜特点。癌周粘膜病理所见均为中重度萎缩和肠化。早癌预后与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材料和方法本文报告经胃镜钳取活检的胃粘膜微小癌4例,占胃粘膜活检总数的0.17%;手术及尸解后大体标本经系列切块,石蜡包埋,HE染色及病理学检查作为对照。对胃原发微小癌灶的组织学诊断,按全国微小胃癌协作研究组的标准。对多发性胃癌的判定,按Moertel等的标准。结果和分析一、4例胃粘膜主要病变及活检结果(表1)  相似文献   

4.
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进行胃镜、病理特征分析,并作HP检查,部分病例作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72例胃镜检查诊断胃癌65例,7例仅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而误诊,病理活检首次确诊64例,3例癌疑经连续切片多张证实,5例活检阴性的可疑病例,经2-3次胃镜复查再次活检确诊,2例切片中癌细胞少,散在分布而漏诊,HP感染阳性率52.8%,7例AB/PAS染色细胞内阳性率100%,15例CEA免疫组化阳性率100%。结论 胃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取材要充分,多点活检,尽量取到深处组织,一次活检阴性,短期内复查,不易确诊时作AB/PAS染色和CEA免疫组化染色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伍玲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54-54,56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复习50例胃镜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和50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胃镜诊断的CAG中仅有20例有病理萎缩,有15例肠化。在50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中7例胃粘膜有萎缩改变,有12例肠化;胃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41.3%。结论胃镜诊断CAG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前状态,肠化较腺体萎缩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窦广仙  孙光斌 《吉林医学》2012,(32):7049-705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下黏膜活检技术对食管癌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电子胃镜下行黏膜活检的546例(1 654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活检方法及与食管癌胃癌检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行电子胃镜检查2 921例,活检率18.69%;经病理检查诊断为食管癌胃癌77例,检出率14.10%;其中早期癌5例,占6.49%。结论:电子胃镜下黏膜活检对食管癌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活检率和活检技术水平,以期提高早期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初步总结了我院1979~1985年经纤维胃胃检查的69例进展型癌(包括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各类癌全部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对胃镜诊断,胃镜直视下粘膜活检及术后病理的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胃镜诊断进展型癌63例,检出率为91.3%;胃镜直视下粘膜活检检出癌50例,检出率为72.46%。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进展型癌,检出率100%。本文还对癌的大体分型,病理分型作了分析,通过检出率的比较说明了术后病理的准确性。对胃镜直视下粘膜检阳性率偏低有了初步体会,同时也说明了胃镜在诊断胃癌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13例纤维胃镜胃粘膜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着重讨论了纤维胃镜诊断胃炎的准确性、慢性胃炎的好发部位等问题;对活检时胃溃疡、胃癌的取材部位进行了探讨;对如何提高纤维胃镜的诊断率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1999年~2002年4年间进行的电子胃镜胃粘膜活检830例中,正常粘膜1例,浅表性胃炎4例,萎缩性胃炎21例,囊性胃炎5例,胃息肉19例,慢性胃溃疡103例,胃癌85例,慢性胃溃疡检出率偏高,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偏低.囊性胃炎比较少见,多发生于胃手术后的吻合口处,所以又称胃手术后胃炎.慢性胃溃疡合并霉菌感染时,溃疡较大,X线和胃镜易误诊为癌.提高电子胃镜胃粘膜活检诊断水平,取材是关键的一步,病理诊断需要结合胃镜肉眼所见及临床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复习110例胃镜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和56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0例胃镜诊断的CAG中仅有31例有病理萎缩,有39例肠化。在46例胃癌手术标本切片中7例胃粘膜有萎缩改变,有12例肠化,胃镜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41.3%。结论:胃镜诊断CAG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前状态,肠化较腺体萎缩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不断提高我们对胃粘膜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水平,特别是对癌前期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认识,我们对200例纤维胃镜咬取活检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重点地观察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上皮增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结合复习文献,对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上皮增生的组织学类型和诊断标准以及它们与胃癌的关系加以讨论。本文材料系衡阳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1976年12月至1977年12月胃镜活检200例,  相似文献   

12.
内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泽全 《中原医刊》2002,29(10):9-10
目的: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2年经电子胃镜、活检与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5例胃癌的临床资料和胃镜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早期胃癌18例,进展期胃癌147例,其中腺癌134例,印戒细胞癌8例,低分化癌17例,未分化癌6例。结论: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安全且准确。胃镜检查结构粘膜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手段,但粘膜活检需一定数量,且取材部位要正确,并需仔细检查才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分析胃镜下多点活检与病理诊断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胃镜下行多点活检病例289例(研究组)及非多点活检病例292例(对照组)行病理诊断阳性率回顾,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胃镜下行多点活检病例289例病理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提高对患者的早癌诊断。结论:胃镜下行多点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明显包块胃癌胃镜及临床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0例胃癌无明显包块患者进行胃镜及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胃镜下黏膜无明显包块,粗糙、糜烂或表浅溃疡,有的黏膜皱襞紊乱,水肿明显。40例中,粘液细胞癌28例,小细胞低分化腺癌1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无明显包块胃癌,胃镜缺乏典型改变,对疑癌患者多次胃镜活检,并结合超声内镜,在病理诊断中借助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可有效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分析胃镜下多点活检与病理诊断阳性率的相关性。方法:胃镜下行多点活检病例289例(研究组)及非多点活检病例292例(对照组)行病理诊断阳性率回顾,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胃镜下行多点活检病例289例病理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提高对患者的早癌诊断。结论:胃镜下行多点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胃癌胃粘膜活检漏诊原因分析崔秀珍牟清海田东吕增华朱玉红(附属医院病理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活检;胃癌;漏诊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胃粘膜活检数量不断增多,通过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病变,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大大提高胃癌的检出率。现将术后证实为癌...  相似文献   

17.
黄冬香 《当代医学》2021,27(13):112-114
目的比较早期胃癌患者胃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给予胃镜活检诊断,并在术后进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胃癌检出率、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检出率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检出率。结果两种诊断方式疑似胃癌、排除胃癌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确诊胃癌占比为96.67%,高于胃镜下活检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检对管状腺癌的检出率为48.33%,高于术后病理诊断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检对粘液腺癌的检出率为1.67%,低于术后病理诊断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检对乳头状腺癌的检出率为3.33%,低于术后病理诊断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检对印戒细胞癌的检出率为46.67%,高于术后病理诊断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检对中分化胃癌的检出率低于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胃癌和低分化胃癌的检出率高于术后病理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应用胃镜下活检诊断的准确性虽低于术后病理诊断,但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为临床早期胃癌的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有助于临床医疗人员对早期胃癌进行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8.
吴梅  孔春雨 《大家健康》2014,(9):165-166
目的:分析并探讨胃镜粘膜活检诊断胃癌的检出率,及在诊断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胃癌早期临床确诊率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胃镜黏膜活检组织诊断为胃癌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胃镜黏膜活检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9.5%。胃镜检查癌检出率70%,二次活检确诊率20%。胃镜漏诊率10%。结论:在临床诊断胃癌中,胃镜检测与病理分析为必要操作,二次活检可以有效减少胃癌的错诊率与漏诊率。对于胃镜下非正常黏膜,采用常规活检方法可有效提高早期平坦型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胃粘膜内窥镜观察与病理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镜形态描述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胃镜检查并活检有完整资料的病例994例,将胃镜观察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粘膜活检以慢性胃炎最多见( 63.3% )。红白相间组浅表性胃炎检出率高,粘膜变薄组萎缩性胃炎检出率高(P <0 .0 0 5 )。癌的检出率为31 .3% ,以溃疡肿物组最多,其次为糜烂发红组,再次为苍白粗糙组,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 .0 0 5 )。青年组胃癌以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高于中老年组,而高、中分化腺癌则低于中老年组(P <0 .0 5 )。结论:胃粘膜肉眼形态学改变与病理诊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姚海山  郎晓霞 《海南医学》2004,15(10):68-68
对胃粘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病变及取材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往往出现漏取的现象,给胃癌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其它镜下特点对胃癌的诊断是否有所帮助,我们对1168例胃粘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1168例胃粘膜病理切片均为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收检的纤维胃镜活检胃粘膜组织。组织均用95%酒精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多侧面切片,常规HE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