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市南区污水输送干线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建成的第一条污水干线,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已陆续发生结构性损坏,亟需改造。南干线改造工程通过对现状箱涵进行非开挖修复、局部管道改建、泵站迁建及改造等方式,恢复并提升干线污水输送能力,提高片区污水输送安全。设计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技术和方法,为今后特大管涵的改造及提升运行维护管理积累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2.
杨后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12):170-174,180
随着管片内衬法在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中应用的增加,需要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结合奉贤区南排污水总管及附属设施修复工程应用,介绍了管片内衬法的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接着列举了管片内衬法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各类质量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合以往工程施工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且可操作的控制措施,最后给出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要求。为今后对有结构性损坏的大管径排水管道(箱涵),在采用管片内衬法进行非开挖内衬修复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21-223,M0024
排水管道修复是国内城市市政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非开挖技术不影响交通、施工速度快、综合成本低等优势,同时对常用几种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和分析,最后结合非开挖修复工程实际案例,对有关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造价分析和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型排水箱涵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箱涵顶部不均匀覆土或超载、箱涵局部损坏渗漏造成地基水土流失及止水带本身的腐蚀、老化等,引起箱涵变形缝拉开、错位、止水带渗漏等损坏,需要对箱涵变形缝进行修复。现以上海排水箱涵变形缝修复的实例,对变形缝修复技术作梳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徐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2):100-103,122
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并对这几种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适用管径、适用管种、修复类型以及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雨污水混接改造工程,重点介绍点状一玻璃纤维布修复技术、玻璃纤维内衬修复技术两种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并针对国内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作出概括。  相似文献   

6.
张卿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156-157,169,M0017
污水管道修复技术目前在大量改造的老旧排水管道上广泛使用。以某管网工程新建污水管道修复更换为例,提出非开挖紫外线原位固化修复、支护开挖管道更换+非开挖局部管道修复、现状钢筋混凝土管内衬钢管加固修复、管道周边注浆加固+管道内裂缝修复四个方案,并对该四个方案进行比选,最终推荐采用非开挖内衬钢管加固修复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市某老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为例,根据管道检测评估结果,分析了管道健康状况,结合管道缺陷情况、作业环境、非开挖修复工艺的特点、适用条件和经济效益,设计了修复方案。介绍了紫外光原位固化、点状原位固化、不锈钢快速锁及检查井离心喷涂四种非开挖修复技术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中的应用,对非开挖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主流的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和发展趋势,包括翻转原位固化、紫外光原位固化、原位热塑成型、管片内衬修复等整体修复技术,和局部树脂原位固化、不锈钢双胀环等局部修复技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非开挖修复工艺在城市排水管道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和实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4,(1):93-93
<正>鹿岛建设于2013年12月4日公开了采用子母盾构开挖东京雨水干线隧道的现场照片。东京都下水道局为业主的雨水引水隧道"东大岛干线及南大岛干线二期工程"(江东区)施工长度约为1 540 m。鹿岛建设采用外径为7.1 m的母机开挖了700余m后,再使用内置的外径为5.34 m的子机始发,目前子机掘进了大约300 m。  相似文献   

10.
牛杰 《隧道建设》2019,39(11):1905
为解决大断面、浅覆土工况下箱涵推进微扰动施工问题,以上海市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工程为依托,预先施工62根口字型 钢管幕,箱涵推进使用断面为19.84 m×6.42 m的土压平衡封闭式掘进机。 介绍大断面箱涵推进的管幕顶进质量控制、开挖面稳定 技术、同步推进系统、特种泥浆施工技术以及微扰动施工效果。 工程实践表明: 1)封闭式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与上部钢管幕一起 成为保证中环线路面沉降的“双保险”; 2)掘进机开挖面前方约15 m范围(约为箱体高度2.5倍范围)内土体受到影响,上部钢管 幕承载量约为26.5%; 3)建立同步注浆(A浆)与补充注浆(B浆)2个独立的注浆系统,注浆充盈系数选为4倍建筑空隙,能够使路 面出现微隆状态; 4)箱涵推进期间中环线最大沉降±1 cm,使得大断面箱涵推进达到微扰动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城市排水管道承担着城市污水、雨水运输排放等任务,是城市平稳安全运行的基础。排水管道的老化情况具有不可见性,在地面上无法了解地下管道的状况,这会给管道业主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带来公众压力,因此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结合南方某地区已建污水管修复工程的实例对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并探析其在市政管网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逐渐从建设时代进入维护管理时代,排水管道维护与修复应受到各种复杂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开挖修复施工的维护措施代价高昂,使得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非开挖修复技术获得广泛应用,正成为排水管道养护维修的一个新手段。该文对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意义、分类,以及发展趋势的阐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在不影响运行的情况下对大型污水干管的损坏部位进行修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海某段约4.7 km的双孔老箱涵的修复工程为例,通过采取箱涵顶开孔、中隔墙渗漏伸缩缝的水下临时封堵、内壁外贴橡胶止水带封闭渗漏伸缩缝、箱涵底部土体加固以及运行配合等一系列措施,对运行中严重渗漏的双孔老箱涵成功实施修复,为其它大口径排水管道或箱涵的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无锡市锡贤路污水管道工程的CIPP翻转内衬法修复,详细介绍了该非开挖修复技术的特点、原理与工艺流程、施工操作要求、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并就该工程实施的效果阐述了翻转内衬法在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上海某道路下雨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的设计,介绍了短管内衬非开挖修复法的技术原理、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等,并通过理论知识及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分析短管内衬法的受力特点和变形情况,提出一种针对短管内衬法的设计方法,并总结该技术的特点及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排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部分管网开始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急需修复。老旧管网修复是污水提质增效、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一环,缺陷管网修复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现结合深圳市某片区202.77 km现状排水管道的检测成果,主要对结构性缺陷管网的两种修复方式开挖换管和非开挖修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详细介绍了修复工艺选择中应考虑的各项因素,最后针对非开挖修复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世博园区内的排水管道铺设,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管道,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防汛和排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管道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针对不同的损坏情况,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分析考虑,需采用不同的修复技术以解决传统的开槽重排方法。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管道修复方法。建设单位根据世博园区内的管道损坏的具体情况,选用了局部修复(不锈钢双胀环修复)和整体修复(CIPP-TURNYOUNG翻转法修复)两种主要的修复方案。这些修复技术在上海世博浦东园区内的排水管道修复工程中,充分显示了其从根本上解决管道渗漏及抗腐蚀性的优越性,并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早期建成的排水箱涵由于各类原因出现损坏,导致雨污水的输送及周边道路、管线等市政设施受到影响的情况越来越多见。而由于损坏原因不同,箱涵损坏的类型也各不相同,同时受特定施工条件的限制,箱涵修复方式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对上海老旧箱涵的常见损伤类型、受损部位及受损程度进行分类,并对相对应的修复技术进行梳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二标沌阳大道站~体育中心南站隧道内修复刀盘主轴承损伤齿轮。详细介绍了隧道内修复齿轮的技术措施,以及齿轮修复后盾构推进参数设置、技术措施,保证了盾构进洞,规避了隧道内无法修复而开挖竖井、吊出刀盘、返厂修复的风险。其修复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泵站工程的顺利进行,重点确保相应土方、地基处理、护砌等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4号泵站工程实例,针对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护砌工程三方面的技术难点,总结其施工要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土方工程应重点对开挖顺序进行控制,以防引起不必要的滑坡;地基处理工程应重点控制打桩速度,确保桩体均匀连续;护砌工程应重点对护砌范围进行分区,分别采用相适应的护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