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娇艳  刘朋生 《弹性体》2000,10(1):13-16
以刀来酸酐(MA)、氨基丙酸(A1n)、丁醇为原料用三步二釜法合成了N-马来酰基-D,L-氨基丙酸丁酯(BAM),产率达58%。并用PERKIN-ELMERFTIR-1710红外光谱仪PE-2400有机元素 对产品进行了检测。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了合成时间,节省大量的溶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N-烷基-β-氨基丙酸甲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表面活性剂-N-烷基-β-氨基丙酰二乙醇胺。以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并对产物AAPDEA进行了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3.
叙述镧(Ⅲ)-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在PVA和CPB存在下)胶束增溶配合物的特性。pH=10.1时,La3+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在PVA、CPB存在下)生成1:4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峰在605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为1.0×105L/mol·cm。该配合物形成稳定常数(LOgβ)为15.9。0~80μgLa3+/50mL,服从朗伯-比尔定律。此法用于测定镍基合金镀层中的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4个5,8-二位双偶氮-8-氨基喹啉衍生物,它们是5-本基偶氮-8-(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PAQ)、5-苯基偶氮-8-(4-羧基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CPAO)、5-苯基偶氮-8-(4-溴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BPAQ)、5-苯基偶氮-8-(4-硝基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NPAQ)。用光度法测定TPAPAQ和PACPAQ的酸离解常数。研究了它们与金属离子的光度和荧光性能。建立了一个光度法和一个荧光法测定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山西水泥厂MAX-1集散控制系统算法库中的PID算法算式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在该厂生料配料系统中的应用,还推荐了一种PID离线参数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邦华  古巨明 《塑料工业》1995,23(2):31-34,25
通过钛酸四异丙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和第三组分焦磷酸二异辛酯合成出新型大分子钛酸酯偶联剂,处理CaCO3填充聚氯乙烯。对PVC/CaCO3复合体系的形态,动态力学行为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TCA可增加PVC与CaCO3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体系的相态结构,提高了体系的热稳定性和PVC的玻璃化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不对称马来酰亚胺单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娇艳  刘朋生 《湖南化工》2000,30(4):12-13,15
以马来酸酐(MA),D,L-氨基丙酸(Al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既含不对称碳原子又含官能团(羧基)的新型马来酰亚胺单体N-(异丙酸基)-马来酰亚胺(AMI)。考察了溶剂、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所得N-(D,L-异丙酸基)马来酰业胺的产率达52%。并用PERKIN-ELMERFTIR-1710红外光谱仪、PE-2400有机元素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检测。本实验具有  相似文献   

8.
裴东云 《化学工程师》1997,(3):41-42,44
抗氧剂300制备及其应用裴东云PREPARATIONANDAPPLICATIONOFANTIOXIDANT3001前言抗氧剂300,化学名称为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分子式C22H30O2S,分子量358.55,熔点161-16...  相似文献   

9.
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HEP-HTMAB、RHEP-SDS、RHEP-AEOn3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表面吸附层及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及吸附层和胶束的组成。结果表明:(1)3种混合体系βm、βs值分别为:-11.21,-11.22;-8.24,-10.96;-5.5,-2.08。(2)随着烷基(R)碳链增长,βm值变小,但|βs|值出现极大值。(3)表面压越高,βs值越大。并对这些结果做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曹琪  艾娇艳 《广西化工》2000,29(2):11-12,14
以氨基丙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在乙酸中合成N-异丙酸基顺了烯一酰胺酸(AMA)。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AMA产率的影响,考察了混合溶剂对粗产物重结晶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1.
首次合成了5-(苯基偶氮)-8-(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PAQ)和5-(苯基偶氮)-8-(4-硝基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NPAQ)两个8-氨基喹啉双偶氮衍生物并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建立了PAPAQ荧光法测定铜的新体系,其检测范围为0~80ppb,检测极限为0.5ppb。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吴引儿  许康林 《农药》1997,36(9):25-27
本文介绍了N-(3-三氟甲基苯基)-DL-氨基丙酸和N-酰基-N(3-三氟甲基苯基)-DL-氨基丙酸酯的合成方法以及这互系列化合物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3.
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的合成和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学军  徐丹 《精细化工》1996,13(6):16-17
合成了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并测试了其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XRD,IR,SEM及^29Si,^31P-NMR等测试技术研究了CaO-SiO2-P2O5-H2O系统中干凝胶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及物相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认为凝胶在烧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1)673~773K,由Ca2P2O7和Ca(NO3)2.4H2O反应生成了OHAp;(2)733~873K,由Ca2P2O7和CaO反应生成了β-C3P;(3)873~973K;由C  相似文献   

15.
8—氨基喹啉双偶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为  艾萍 《化学试剂》1994,16(4):199-202
首次合成了5-(苯基偶氮)-8-(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PAQ)和5-(苯基偶氮)-8-(4-硝基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NPAQ)两个8-氨基喹啉双偶氮衍生物并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建立了PAPAQ荧光法测定铜的新体系,其检测范围为0-80ppb.检测极限为0.5pph。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利用XRD,IR,SEM及29Si,31PNMR等测试技术研究了CaOSiO2P2O5H2O系统中干凝胶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及物相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认为凝胶在烧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1)673~773K:由Ca2P2O7和Ca(NO3)2·4H2O反应生成了OHAp;(2)773~873K:由Ca2P2O7和CaO反应生成了βC3P;(3)873~973K:由CaO和SiO2反应生成βC2S。因此粉末材料的主要晶相有:OHAp,βC3P和βC2S,其中Si和P之间有相互固溶现象。  相似文献   

17.
PEK—C增韧BMI/DP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较高的4,4‘-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烯丙基双酚A共聚双马树脂(BMI/DP)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刚性热塑性树脂PEK-C共混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树脂韧性。结果表明,少量的PEK-C能提高BMI/DP树脂韧性,7.9%的PEK-C使树有GIC的由214J/m^2提高到404J/m^2。含活性端基PEK-C和不同分子量的PEK-C对树脂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PEK-C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PEK-C增韧BMI/DP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韧性较高的4,4′-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3,3′-二烯丙基双酚A共聚双马树脂(BMI/DP)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刚性热塑性树脂PEK-C共混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树脂韧性。结果表明,少量的PEK-C能提高BMI/DP树脂韧性,7.9%的PEK-C使树脂GIC由214J/m2提高到404J/m2。含活性端基PEK-C和不同分子量的PEK-C对树脂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PEK-C用量的增加,共混树脂呈两种不同形式的球粒结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β(甲基亚硫酰基)乙酯](PSM)载体-三氯化钕(NaC13)络合物-Al(i-Bu)3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活性与PSM转化率和PSM·NdCl3络合物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SM转化率为18.1%~53.4%,对PSM·NdCl3-Al(i-Bu)3体系的活性基本上无影响。低功能团含量的PSM·NdCl3络合物的活性优于高功能团含量的PSM·NdCl3。该络合物中Nd含量为4.5×10(-4)mol/g左右时,体系的催化活性最佳。体系的活性随引入的Lewis酸的种类和用量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X光衍射和远红外透射谱的测量,系统地研究了纳米结构Al2O3薄膜在相变过程中远红外吸收谱特征及演变,观察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红外吸收带变窄,δ-Al2O3红外谱上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带,其峰位为-180cm^-1。转变成θ-Al2O3时,P1带分裂为两个吸收带,峰位分别为125cm^-1和210c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