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以75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低温条件下观察记载不同木薯种质茎叶受寒害程度及等级,并分析了木薯各农艺性状与寒害等级的相关性,以期为筛选出适宜北移区的耐寒性木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自然低温天气后,木薯种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寒害症状。75份木薯种质寒害可分为5个等级,1~5级的品系数量分别为11、14、30、11和9个,其中SC205、GR4、NZ199等11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低,表现出强耐寒性,而SC8、TG58、B716等9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高,表现为低温敏感型。相关分析得出,木薯寒害等级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75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低温条件下观察记载不同木薯种质茎叶受寒害程度及等级,并分析了木薯各农艺性状与寒害等级的相关性,以期为筛选出适宜北移区的耐寒性木薯种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过自然低温天气后,木薯种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寒害症状.75份木薯种质寒害可分为5个等级,1~5级的品系数量分别为11、14、30、11和9个,其中SC205、GR4、NZ199等11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低,表现出强耐寒性,而SC8、TG58、B716等9份种质受寒害程度最高,表现为低温敏感型.相关分析得出,木薯寒害等级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2018年京津唐水稻区试组试验、中早粳晚熟组试验和优质稻区试组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SPSS 22.0软件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及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京津唐区试组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优质稻区试组产量与全生育期、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中早粳晚熟组的水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相对较高。水稻育种中,提高产量应选择植株偏低,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的种质资源和品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审定和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水稻品种316个为材料,对稻瘟病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人工接种还是在自然感病条件下,寒地早粳品种的叶瘟、穗颈瘟与生育日数、活动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2647、-0.1796和-0.2090、-0.1743;叶瘟、穗颈瘟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027和-0.2765,而与平方米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1953和0.1481,穗颈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2.表明在寒地稻作区生育日数越长、活动积温越高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越轻,平方米穗数越多稻瘟病越重,品种抗病性越强产量越高.因此,通过对品种生育性状的适当选择,在寒地稻作区完全可以选育出既高产又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种植的木薯种茎长度,为我国木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华南205木薯为试材,设5.0、10.0、15.0、20.0和25.0 cm 5个种茎长度处理,以相同密度(1.0 m×1.0 m)进行种植,调查各处理的出苗率、株高、茎径、块根的薯长和薯径、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及单位面积产量,测定块根的淀粉含量、氢氰酸含量和干物率,并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品质性状与种茎长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较短的木薯种茎不易于出苗;在生长前期植株株高和茎径受种茎长度影响较明显,种茎越长株高和茎径越大,但超过一定长度的种茎其株高和茎径优势表现不明显;不同种茎长度对木薯产量构成因子影响不同,较短的种茎有利于单个块根生长,不利于单株结薯数形成,较长的种茎有利于单株结薯数形成,不利于单个块根生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茎长度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薯长和薯径呈极显著负相关;15.0 cm种茎长度处理木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37 500.0 kg/hm~2,5.0 cm种茎长度处理木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最低,为31 650.0 kg/hm~2,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种茎长度与块根氢氰酸含量呈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与干物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10.0和15.0 cm种茎长度处理木薯的干物率显著高于20.0和25.0 cm种茎长度处理。【结论】选择长度为15.0 cm的华南205木薯种茎进行种植,既可节省木薯种茎用量和提高播种效率,又可获得较高的木薯产量及较好的生长性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14个主要木薯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块根长,块根鲜重、块根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95%、11.33%、10.22%,块根干物质率和茎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00%和6.57%;在相关性上,产量与块根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块根干物质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69%。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试验结果为依据,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最高茎数、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穗长变异系数较大;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最高茎数、基本苗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株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合该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特点提出,提高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产量的措施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育种上或栽培措施上提高每穗粒数;同时注重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对14份扁荚菜豆资源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产量与单花序结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嫩荚长、嫩荚宽和节间数呈显著相关,与抗根腐病等级呈显著负相关。正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单花序结荚数>嫩荚长>节间数>嫩荚宽。结合育种实践,总结了选育丰产性扁荚菜豆新品种的方法,为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瓜10个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瓜长、单瓜质量等2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产量、瓜形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始收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坐瓜节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数和单瓜质量2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因此,可以作为苦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0.
源库关系调控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摘除木薯叶片和薯块的方式调控其源库关系,研究不同源库条件下木薯的株高、茎粗、茎重、薯重、薯块数、淀粉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摘叶后木薯产量与摘叶数量呈显著负相关;摘叶后株高与摘叶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木薯定植90 d及以前摘叶处理块根数显著减少,而120 d及以后无显著影响;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木薯产量与摘薯数量呈正相关,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处理无显著影响;木薯定植120 d及以前摘薯处理薯块数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准,木薯定植150 d及以后摘薯处理与块根数无显著关系;木薯薯重、薯块数、收获指数与茎重、薯块数、茎粗、薯块数、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选用长江流域20个杂交棉新品种(系),就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皮棉产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除断裂比强度、果枝数、始果节位、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长度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马克隆值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单铃重>株高>单株铃数>果枝数>生育期>子指>始果节位;断裂比强度与生育期、衣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余各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近几年吉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系统地比较了吉林省不同熟期水稻品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并分析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熟期水稻品系产量年度间增幅不大;中早熟组产量与7个农艺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中熟组产量与着粒密度、每穗总粒数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中晚熟组产量与每亩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晚熟组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甜叶菊农艺性状及产量与光合生理因子和糖苷品质之间的关系。对7个甜叶菊品种(系)的10个农艺性状、干叶产量、7个光合生理指标和5个糖苷品质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叶产量与单株干叶产量、单株鲜叶产量、一级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1.000、0.979、0.898,与其他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干叶产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与叶绿素的相关性不显著;干叶产量与RA含量、总苷含量、RA/总苷呈正相关,与STV含量、RC含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RA含量与STV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57);光合生理指标与糖苷含量的关系中,RC含量与胞间CO_2浓度和叶绿素总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余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总苷含量与胞间CO_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余指标相关性也不显著。该研究阐明了甜叶菊多种性状间的关系,旨在为河西地区甜叶菊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氮肥条件下,栽培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的农艺性状及食味品质间差异显著,栽培密度处理4在稻谷高产量的基础上,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从而为提高寒地水稻食味品质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芝麻选育和生产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对芝麻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以2008和2009年参加全国芝麻品种区域试验的17个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芝麻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在芝麻各农艺性状中,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茎点枯发病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7);单株蒴数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达0.8309。[结论]该研究为芝麻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9个施肥水平研究施肥与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肥与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程度依次分剐为:地上部鲜重〉株高〉主茎数〉茎粗〉叶面积系数,单株产量〉平均薯块重〉667m^2出苗数〉大中薯率〉单株结薯数;茎粗与地上部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叶面积系数与茎粗、地上部鲜重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与叶面积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平均薯块重分别与茎粗、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闫锋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5):1174-117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甜菜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糖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糖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块根产量>块根锤度>蔗糖含量>叶片数>株高>维管束环数。对产糖量影响最大的是块根产量。因此,在甜菜育种中,应注重对块根产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6个食用型木薯新品种引进筛选与品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大食用木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丰富漳州市漳浦县薯区品种结构,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以SC8229、沙田面包、水果木薯、SC1424、SC6068和SC9 (CK)食用型品种为材料,在漳州市漳浦县马坪镇进行试验种植,通过对其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适应性好,农艺性状优良;水果木薯、SC6068和SC1424鲜薯产量表现突出,每667m2产量分别达到4.90、4.20和3.83t,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SC6068鲜薯块根干物率含量40.66%,干物率含量比对照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SC6068块根淀粉含量29.84%,淀粉含量比对照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SC6068、水果木薯、SC1424和SC9等品种表现出块根产量高或淀粉含量高的优良特性,可在本薯区进一步试验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