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云 《世纪桥》2005,(6):52-54
导言: 50多年来,台海地区爆发过4次危机: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955年和1958年,均导致低强度的军事冲突; 第三次从1995年李登辉访美至1996年台湾“大选”结束;第四次是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了军事演习。自2003年底陈水扁推出“台独时间表”后,台海进入第五次危机期。专家认为,随着陈水扁“台独”步伐的加快,危机随时可能激化。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台海危机从来不是单纯的国内危机。大多数专家认为,中美两个核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有一方不愿合作处理台海危机,事态很可能会朝着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上的中、美、日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长期以来,美国和日本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总是热衷于介入和干涉台湾问题,使其复杂化,增加了中国解决该问题的难度。一、美国:维持现状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实际战略方针就是维持现状,即“不统、不独、不战”。最近,由于陈水扁借选举之机搞防御性公投导致台海局势紧张,美国政府更是反复重申反对任何可能“片面改变现状”的动向,“不要轻举妄动”的警示牌同时打给了两岸。在美国看来,台海维持现状最符合美国利益。其至少出于以下战略考虑:1.实现亚太战略的需要。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重要战略利益,而台湾…  相似文献   

4.
2005年3月1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会前夕,《反分裂国家法》以高票通过。近年来,台湾当局加紧推进“台独”分裂活动,尤其是图谋通过所谓的“宪政改造”,以所谓法律形式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这部法律把我们国家过去20多年来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加以法律化。绝不是所谓的“对台动武法”,更不是“战争动员令”。而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和平统一的法律。是一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起,美国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策动“台海中立化”、“划峡而治”。之后,又极力在国际活动和国际组织中,特别是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时阴谋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国际上的某些国家和某些人也紧随其后,参与策划和鼓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提出并始终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本文拟就上述历史过程和历史事实作初步考察。 (一)“台湾地位未定”论荒谬绝伦,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与法律地位永远不能改变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确保侵朝美军的侧翼安全,更…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向来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恪守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即所谓的“三不政策”;另一句话是严格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反对海峡两岸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现状。小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继续反对中国大陆对台动武,但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奉行两岸“平衡政策”。布什政府多次强调,台海两岸必须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也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按照美国政府的设想,台湾问题应该保持“不统、…  相似文献   

7.
五六十年代,国共两党隔海军事对峙,打打停停,美国也频频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此时期,两国(中国、美国)三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围绕台湾问题先后进行了三次惊心动魄的军事斗争,史学界通常称之为三次“台海危机”。今天回过头来对其反思,我们深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维护一个中国的良苦用心,惊叹他们军事斗争艺术的高超。第一次“台海危机”解放台湾,本是解放战争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也为此作了大量的准备。但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捞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相似文献   

8.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十七大报告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的同时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的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这些方针方法的提出使得十七大与解决台湾问题之间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国务院官员和白宫官员强调,布什第二个任期的台海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但由于新保守思想再次主导美国外交,而且单边主义和强势外交得势并得到美国民众的认可,预计美国的台海政策在局部范围内、在策略和技术层面上会出现一些保守性的调整。一、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新任国务卿赖斯在今年3月20日至21日访华期间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希望台湾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早在去年5月29日,布什在致胡锦涛电话中明确表示:他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强烈重申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持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  相似文献   

10.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形成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直是其在马克思主义创新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史上的地位,没有人研究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我认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堙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探索的过程。期间经历了“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两类矛盾及两种解决方法”、“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三个阶段。探索这一问题,有利于对八大以后的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对祖国统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祖国统一问题 ,既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又坚持“八项主张” ,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台方针政策 ,有力地推进了海峡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决反对分裂 ,反对“台独”90年代以来 ,李登辉主政的台湾当局逐步背离了一个中国原则 ,相继鼓吹“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阶段性两个中国”、“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国家”、两岸关系为“国家与国家 ,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等论调 ,同时还在政治体制、对外关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抛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极力策动“台海中立化”、“划峡而治”,在国际活动中,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些国家也参与策划,为其鼓噪,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提出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与中国大陆分裂问题,恢复行使港澳地区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而制定的一项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从建立统一国家的几千年来,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光荣的爱国传统。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帝国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英两国和中葡两国之间的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已正式公布施行。这部法律把我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法律化,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一部好法律。台湾,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以及龟山岛、绿岛、兰屿、彭佳屿、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战败的清朝政府于第二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台北举行接受…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基本政策,为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奠定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结盟,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即“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实行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即所谓“两个拳头”打入政策。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执行联合美国遏制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外交战略,即“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在上述不同时期实行的这些外交战略,固然与当时的…  相似文献   

17.
儒家经典及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儒家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么两个阶段。当前,儒家经典对于中国人价值系统重建能否卓有成效,取决于三个方面的问题之解决:我们能否建立相应的一种通识教育体系;我们能否避免商业化以及表面的普及化带来的危害;我们能否推动儒学价值来改善现实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53-5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围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国民党从1949年到台湾后,蒋氏父子一直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坚决反对“台独”。李登辉上台后逐步改变国民党“一个中国”的立场,最后抛出分裂祖国统一的“两国论”。捣“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是李登辉处心积虑,梦寐以求的目标,是地分裂祖国的既定方针。李登辉鼓吹“两国论”是蓄谋已久,有步骤的。1988年1月李登辉接班到1990年春被正式选举的所谓“总统”为止,是他羽翼未丰,地位未稳时期。他基本还继承蒋氏父子的衣钵,坚持“一个中国是最高原则”。从lop年5月到1993年1月完全击败“非主流”…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 ,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 ,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 ,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 ,台湾问题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来完成。20世纪50年代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中共的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解放”的变化过程。“武力解决台湾”政策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主张武力解放台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发表《告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