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选择134例证实的脊柱转移瘤,分别观察椎体、附件、椎间盘的破坏、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转移征像,椎管狭窄及其原因。结果 单个椎体破坏41例(30.6%),多个椎体破坏93例(69.4%)为相邻、跳跃及混合型椎体破坏。T1WI均为信号减低,T2WI信号改变可以多种多样,附件破坏64例(47.8%),局部肿块29例(21.6%),伴淋巴结肿大45(33.6%)及其他转移征象50例(37.3%),椎间盘均无破坏。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表现,注意观察椎体破坏的方式、信号、高度及椎体外其他原发灶及转移灶征象是诊断的关键。横断位扫描有利于原发灶及其它的转移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MRI在脊柱压缩骨折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压缩骨折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压缩骨折,分别观察分析椎体、椎间盘、附件等的病理性形态及MRI信号改变,结果:脊柱转移瘤35例,仅2.7%残余正常骨髓信号,压缩椎体后部膨大,74.2%椎弓根受累,51%伴椎旁软组织肿块,42%伴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脊柱结核20例。90%椎体相邻面破坏,椎间盘均破坏,85%向后成角,仅2例附件破坏,90%椎旁脓肿。骨质疏松25例,100%骨折椎体可见残余正常骨髓信号。外伤骨折34例,64%维间盘破裂,55%伴骨碎片,结论:脊柱转移瘤、脊柱结核、脊柱骨质疏松及脊柱外伤引起的脊柱压缩骨折均有各自的MRI特征性表现,MRI是鉴别脊柱压缩骨折病因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老年非外伤性脊柱压缩骨折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老年非外伤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病因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老年脊柱压缩骨折,分别观察分析椎体、椎间盘及附件的MRI形态、信号改变。结果脊柱转移瘤36例,仅2.8%残余正常骨髓信号,骨折椎体后部或前后部均膨大,75%椎弓根受累。脊柱骨质疏松29例,100%骨折椎体内残余正常骨髓信号,椎体前后缘平直或稍内凹。结论脊柱转移瘤、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压缩骨折各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是诊断老年非外伤脊柱压缩骨折病因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7例椎骨转移瘤CT表现进行了分析,男多于女,约3:1,平均年龄54.6岁。转移部位以胸、腰椎最多,依次是骶椎与颈椎。原发病灶以肺癌(24.6%),肝癌(14%)转移发生率高。椎体转移灶的CT表现可分为3型。(A)虫蚀状破坏,(B)圆形或不整形的溶解区,(C)斑点状碎裂。(A)与(B)常并存,以肺癌、肝癌、肾癌、鼻咽癌转移至椎骨具多,(C)型多见于原发肿瘤晚期,手术后转移,恶性程度高的病例。作者对受侵附件,软组织改变及脊髓造影所见进行了描述,另外发现椎间盘不受侵,可见椎间盘软骨对肿瘤具有抗力,并根据CT分型能判别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大致部位。其CT基本征象是溶骨破坏和瘤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1)52例共累及209节椎体,167节附件,“跳跃征”发生率占71.7%。(2)病灶T1WI均表现为低信号,T2WI因其类型不同而分为高(24.4%),低(30.1%)和混杂(45.5%)信号,“晕征”出现率占26.9%。(3)椎旁肿块、椎管受累和椎间隙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7.1%、60.7%和64.3%。结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椎体硬化成型术(VP)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脊柱转移瘤病人行62次椎体硬化成型术,男33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2岁)。结果 脊柱转移瘤分形:中心型(病变位于椎体中心)占38.6%,单侧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占29.5%,弥漫型(椎体病变广泛)占31.9%。脊柱转移瘤分期:早期(病变局限于椎体内<1/4)占18.2%,晚期(破坏椎体>2/3而且形成肿块) 占20.5%,中期(介于早、中期之间)占61.3%。转移瘤止痛效果达93.5%。结论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起到止痛和抗脊柱压缩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85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85例脊柱转移瘤,单椎体受累17例,多椎体受累68例,呈跳跃式分布52例。共191个椎体受累,均显示有椎体信号异常,其中28%仅有信号改变而椎体形态基本正常,72%合并压缩性骨折,"扁形"和"倒楔形"压缩性骨折占86%,43%有椎弓根受累,27%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较为理想的影像手段,骨髓的脂肪替代为其早期MRI征象。压缩性骨折、椎体信号异常、跳跃式分布、椎弓根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及间盘回避等征象是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骨破坏类型及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结果:4种骨破坏类型中粉碎型最常见(33.3%),溶骨型28.4%,骨膜下型18.5%,局灶硬化型19.8%。附件及肋骨破坏发生率分别为34.6%和25%,椎间盘破坏占40%,椎旁软组织肿出现率为80%,且波及范围广(平均3.5个椎体),硬膜外脓肿出现率为40%,椎管内碎骨块达27.5%。结论:粉碎型骨破坏是脊柱结核最具特征的CT表现,而局处性骨硬化伴死骨形成,椎体骨破坏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内出现骨碎块或钙化也是脊柱结核比较特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89例,男58例,女31例,年龄10~82岁,平均55.5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89例病灶均累及椎体、椎体附件,脊柱转移灶单个椎骨者有7例,多个椎骨转移者82例,出现病理性骨折10例,溶骨性转移77例,成骨性转移7例,混合性转移5例,转移瘤累及脊膜者9例,脊髓内有转移者5例,椎旁形成软组织肿块者3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柱转移瘤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金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16-1117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2例脊椎转移瘤共累及158个椎体,单发转移2例,多发转移30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8例。131个受累榷体呈稍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12个椎体呈稍不均匀的长T1、短T2信号,1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低混杂信号,STIR上152个受累椎体见明显高信号、6个椎体未见明显高信号。本组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18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6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象。【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1.
SD大鼠肝癌模型瘤内MRI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SD大鼠肝癌模型,探讨其MRI征象及其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3只SD大鼠肝癌模型共21个瘤灶,用1.5T超导MR机检查,观察MRI征象与其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肿瘤发级为Ⅱ级有17个瘤灶,T1WI等领事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肿瘤细胞分级为Ⅲ级的4个瘤灶中3个瘤灶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另1个瘤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T2WI呈稍高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12月7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癌MRI表现.使用荷兰飞利浦0.5T超导型MRI扫描仪.结果 7例为单椎体病变,67例为多椎体病变.25例附件受累,13例有椎旁软组织肿块,12例有病理骨折,8例有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所有病例椎间盘未受侵犯.结论 MRI对脊柱转移癌高度敏感,根据多椎体转移的跳跃分布伴或不伴椎体附件破坏、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不受侵犯,基本可以诊断,并能准确评价脊柱转移癌椎管及脊髓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13.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在MRI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资料,分析肿瘤的MRI征象,并与X线平片,CT,核素骨扫描作一对照。结果: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隙扩大,多累及椎弓根,椎间盘不受侵犯,MRI尤其是SPIR技术的应用较X线平片(5/18),CT(3/5)核素骨扫描(8/19)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鉴别要点。方法 分析31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和22例椎体转移瘤骨折的MRI影像表现.比较此两类病理性质不同的椎体骨折的MRI形态差异。结果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连续性多椎体骨折多见.椎体骨折以双凹状和楔状变形为主,较少累及附件,较少出现椎旁肿胀,邻近诸椎体通常伴有骨质疏松的信号异常。椎体转移瘤骨折常为单发.病椎可呈多发或跳跃式分布,骨折的椎体以压缩变形多见,常累及椎体的附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两种骨折均较少累及椎间盘.骨折的椎体信号改变均不具有特征性。结论 依据MRI形态特征可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椎体转移瘤骨折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及SPIR技术在MRI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4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资料,分析肿瘤的MRI征象,并与X线平片、CT、核素骨扫描作一对照。结果: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隙扩大,多累及椎弓根、椎间盘不受侵犯。MRI尤其是SPIR技术的应用较X线平片(5/18)、CT(3/5)、核素骨扫描(8/19)更敏感地显示病灶。  相似文献   

16.
脊椎转移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类型,与ECT比较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82例脊柱转移瘤,其中124例已知原发灶并经组织学证实,其他58例无明确原发灶但通过随访复查证实。分别观察椎骨受累部位、椎间盘变化、椎旁肿块、硬膜囊及脊髓内转移等表现。结果:182例椎骨受侵累计945个。单发转移30.8%(56/182),多发转移69.2%(126/182),全脊柱骨髓置换型转移12.1%(22/182),硬膜囊内种植转移和髓内转移分别为5.5%(10/182)和2.8%(5/182)。附件受累达62.5%(113/182),椎间盘受累为3.3%(6/182)。37.3%(68/182)伴有病理性骨折。51.6%(94/182)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骨破坏6796(122/182)表现为溶骨性,6%(11/182)表现为成骨性,27%(43/182)表现为混合性。44例ECT骨扫描检出率为72.9%,不能显示硬膜囊种植和髓内转移。结论:脊柱转移瘤以多发性溶骨破坏为其特征。根据MRI表现可分成椎骨型、全脊柱骨髓置换型、硬膜囊种植型和髓内型。分型有助于全面估价脊柱转移,并与其它病变相鉴别。MRI比ECT骨扫描更早、更全面估价脊柱转移瘤。  相似文献   

17.
魏兴长  王大有 《华西医学》1996,11(2):212-216
回顾性分析了5例脊椎化脓性骨髓炎MRI表现,可归纳为:(1)相邻两个椎体正常松质骨内骨髓信号被长T1,长T2的炎性组织或T1WI,T2WI均呈低信号的骨质增生硬化所取代,椎体骨皮质不同程度破坏,椎体高度改变轻微。(2)椎间盘形态及信号异常;(3)椎旁和椎管内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积脓。手术发现骨质破坏的范围较MRI图像上显示的信号异常范围窄,本组MRI表现特征与国外两组报道相似。单从MRI影像出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转移瘤的CT与MRI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0例椎体转移瘤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30例椎体转移瘤,单椎体转移2例,2个以上椎体转移28例;椎体破坏合并病理骨折5例,椎体合并附件破坏10例,椎体破坏及周围软组织肿胀9例,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对应段脊髓受压4例。结论联合运用CT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有很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增强减影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方法收集43例经病理证实为脊椎转移瘤患者的完整MRI资料,统计常规MRIFSE序列T1WI、STIR(短时间反转恢复)、T2WI增强和增强减影4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发现脊椎转移瘤的病灶数量、影像征象(包括毛刺征、边缘不规则与牛眼征),组间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3例共发现66个椎体转移瘤,其中有椎体形态改变35个,椎体形态正常31个,有椎体形态改变的椎体转移瘤在各成像方法中检出率为100%,无差异性,无椎体形态改变的椎体转移瘤检出率以STIR最高;对诊断椎体转移瘤有特征性意义的影像特征的检出率以增强减影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增强减影成像对发现椎体转移瘤瘤灶与瘤灶的影像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提高椎体转移瘤检出率与正确率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体结核的MRI表现并与椎体肿瘤及转移瘤相鉴别。材料和方法: 26 例经手术证实的椎体结核及11 例临床证实的椎体肿瘤及转移瘤, 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椎体结核椎间盘均破坏变窄, 椎体破坏部均与间盘相邻。椎体与间盘均有破坏的20 例伴有椎旁冷脓肿。10 例脊柱转移瘤及1 例椎体原发肿瘤间盘未受累。结论: 椎体结核有其特征性表现, 仔细观察椎体受累的形态, 间盘及附件有无破坏以及冷脓肿的形成对椎体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