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组与LISA组,各40例。传统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灌注-拔管(INSURE)治疗,LISA组采用LISA技术治疗。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PS用药剂量,比较两组给药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血管阻力(PVR)、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每搏做功指数(RVSWI)及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水平。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结果:LISA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S用药剂量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后24 h PaCO2均低于给药前,PaO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RDS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MIST)技术的观察组(MIST组,30例)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INSURE)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技术的对照组(INSURE组,30例),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氧代谢指标、二次PS应用、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死亡发生率及72 h内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 在6、12、24、48 h时,FiO2、PaO2、P/F、PaO2/PAO2指标MIST组明显低于INSURE组,而PEEP/EPAP、PaCO2指标相比,MIST组明显高于INSURE组,MIST组与INSURE组二次PS应用率(3.33%vs. 20.00%)、气胸(0.00%vs.16.67%)、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IST组与INSURE组72 h内机械通气(0.00%vs. 3.33%)、BPD率(0.00%vs. 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早产儿死亡。 结论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MIST)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可明显改善患儿氧代谢指标、减少二次PS应用、气胸比例,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为NRDS优化治疗方案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22例,随机分为PS联合NCPAP组和PS联合NIPPV组,每组各61例,对比2组患儿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及气漏、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24 h分别与治疗前血pH值、PaO2、PEEP、PaCO2及Fi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2组治疗后24 h血p H值、PaO2、PEEP、PaCO2及Fi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S联合NIPPV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S联合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S联合使用NIPPV及NCPAP均有助于改善NRDS患儿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并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而言,PS联合使用NIPPV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相较于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4月期间安徽省8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作为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组(LIS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另选取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6例患儿作为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收集并比较2组患儿及母亲的基本信息、给药前后的动脉血气值、给药时的副反应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和用氧情况。   结果   LISA组给药后的pH值较给药前升高(P<0.001),给药后的PaCO2值较给药前降低(P=0.005),但给药前后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SURE组患儿在给药前后的pH值、PaCO2值及PaO2值均无明显改变。LISA组在给药24内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较INSURE组多[38.89%(7/18)vs. 23.33%(7/30),P=0.009];在给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vs. 3(15.00%),P=0.041];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无创失败率及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LISA技术可以在有自主呼吸的患儿中进行,可明显改善肺泡通气,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对21例HMD患儿使用PS,观察其在使用PS前和使用后各时段肺功能指标、呼吸机参数的变化以及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用药后PaO2、PaCO2、氧合指数(OI)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P<0.05)。病死率14.3%,并发症发生率:肺炎61.9%,肺出血9.5%,动脉导管未闭9.5%,颅内出血4.8%,气漏4.8%。结论:PS治疗新生儿HMD疗效显著,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冯敏  罗兵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689-169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NICU 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INSURE技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PS 70 mg/kg,观察组给予PS 100 mg/kg,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100.0%)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0%,P < 0.05);观察组用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及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PaO2上升,PaCO2下降,pH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PaO2[(77.55±5.79)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72.45±4.37)mm Hg],PaCO2[(39.45±2.45)mm Hg]低于对照组[(40.88±2.32)mm Hg],观察组pH(7.36±0.02)改善优于对照组(7.3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5.0%,P < 0.05)。  结论  100 mg/kg PS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氧合指数,减少用氧时间及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 出生后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150~240mg/kg)的MAS患儿常频组15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高频组14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监测24小时内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 两组患儿通气治疗后肺的氧合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在时限和程度上高频组好于常频组,差异有显著性.高频组持续肺动脉高压和肺气漏发生率低于常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FOV和外源性PS具有协同作用,早期应用HFOV联合PS治疗重症MAS,氧合改善快,短时间内吸氧浓度下降较快,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MAS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佳使用时间选择及对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转归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96例,分为出生2 h内给药者的早期组(n=50)和出生2~12 h给药者的晚期组(n=46)。2组均采用HFOV模式下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分别于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h(T1)、12 h(T2)、24 h(T3)记录2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pH值和氧合指数(OI=PaO2/FiO2),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结果 随着治疗后时间的不断增加,2组PaO2、a/A、SaO2、pH值随之升高,PaC...  相似文献   

9.
刘琦  丁晓燕  束辉玲 《中外医疗》2023,(4):104-108+113
目的 探讨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在34周内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法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LISA技术。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的血气指标变化(pH值、PaCO2、PaO2及PaO2/FiO2);检验检查次数;治疗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静脉输注总瓶数及出院体质量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H值、PaO2及PaO2/FiO2均升高,且观察组的pH值(7.43±0.2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5,P=0.026);治疗后,观察组PaCO2(38.58±...  相似文献   

10.
何贤明 《吉林医学》2012,33(33):7181-718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将50例H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保暖、管饲喂养、防治并发症、维持血糖、CPAP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气管插管,经气管滴入PS 100 mg/kg。结果:在治疗后1 h、12 h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氧合指数各点较治疗组低。在治疗后24 h、36 h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PAP时间为(46±6)h,对照组为(79±16)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8±2)d,对照组为(29±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进而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重症MAS病例的肺氧合功能、病程和预后,13例在上呼吸机及常规治疗同时应用PS治疗的患儿作治疗组;另15例只予呼吸机及常规治疗患儿作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从21.5±4.6渐降至12.8±1.6,同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从0.10±0.04升至0.31±0.05,同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48±143),(40.3±1.5),(5.5±1.5)d,对照组为(4.8±2.2),(10.3±3.6),(16.5±5.2)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应用机械通气及用氧的时间及病程。  相似文献   

12.
陶龙章 《中外医疗》2011,30(20):15-17
目的分析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疗效。方法对42例重症MAS常规机械通气下,气管内滴入PS,比较用药前后的临床表现、肺功能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比较2组患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在治疗前后比较中,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低于对照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呼吸机参数能早下调,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气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PS治疗重症MAS疗效值得肯定,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气胸及VAP的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评分(LUS)早期指导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84例RDS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超声指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即转入NICU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超声指导组在出生后3 h内进行肺部超声检查,当LUS评分>4分或吸入氧浓度(FiO2)>0.4时给予PS治疗,对照组仅当FiO2>0.4时给予PS治疗;首剂200 mg/kg,若12 h后FiO2>0.4则给予第2剂100 mg/kg。观察两组早产儿早期PS使用率、使用PS前最大FiO2值;比较两组早产儿CPAP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28 d内未使用呼吸机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并分析影响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 (1)出生后3 h内超声指导组PS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4.
观察机械通气下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9例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分为PS治疗组16例及常规治疗组13例,除了PS治疗组使用PS外,2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用药前及用药后6、12、24h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吸入氧浓度(FiO2)、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及平均气道压(MAP)的变化,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PS治疗组气管内注入PS后,患儿面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MAP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治疗组用药后FiO2显著下降,PaO2/FiO2增高(肺氧合功能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2.9±1.9)d、住院时间为(15.3±1.02)d,与常规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5.7±3.2)d、住院时间(21.5±2.03)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 PS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38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选择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选择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使用PS,比较两组肺氧合功能和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分压比值(a/AP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并发症发生率(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PS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MAS患儿肺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付勤文  闻晓霞 《当代医学》2021,27(8):150-152
目的探讨连续性气道通气(CPAP)联合压力支持(PSV)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4)与常规组(n=26)。常规组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FFP),研究组采用CPAP联合PS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呼吸机模式参数[通气量(MV)、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气末峰压(PIP)]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氧饱和度(SaO2)、PaC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入院时及治疗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与常规组(88.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MV、PaO2水平高于常规组,PaCO2、PI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FiO2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CPAP联合PSV在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促进机体气体交换,改善通气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症状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无创组各43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机械通气,无创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治疗后治愈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2)治疗前及治疗后1h、6h、24h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3)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无创组治愈率(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74.42%)(P<0.05);无创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无创组治疗后各时间PaO2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FiO2、OI值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无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常规组(23...  相似文献   

18.
肖小芳  彭好   《四川医学》2022,43(11):1072-1078
目的 比较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与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持续正压通气(INSURE)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出生后6 h内且需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84例早产儿,随机分配为LISA组(42例)和INSURE组(42例),观察患儿结局。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给药前0~5 min,给药后5~10 min,给药后15~20 min、给药后25~30 min超声多普勒测定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次要结局包括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率。结果 LISA组和INSURE组实际纳入统计分析的早产儿均是42例。患儿各时间点PSV、EDV、RI在LISA组和INSUR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氧饱和度下降率、心动过缓率、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72 h内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与INSURE技术应用PS对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 与以往同类病例的治疗结果相比,本组患儿病死率(5.71%)显著降低,并发症显著减少。在治疗后24h内的各个时点OI显著低于A组(P〈0.05~0.01)。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MAS的疗效.且并发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RDS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应用NCPAP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应用率、肺部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RDS,能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