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无明显症状酗酒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酗酒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E/A。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后间隔、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二尖瓣环、基底段、中间段水平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并比较二组间各参数。结果酗酒者二尖瓣水平及大部分节段Ve,Ve/Va减低,Va增高(P<0.05);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较脉冲多普勒对酗酒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无症状酗酒者早期即存在左心功能的异常,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酗酒者左心舒张功能异常较传统超声更敏感,更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30例正常人和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比值;并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计算E/A值。结果 正常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E/A〉1;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Ve/Va〉1,高血压病人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组织速度成像测值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组中二尖瓣环运动速度Ve/Va与二尖瓣血流频谱V/A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检出病例中QTVI明显优于血流频谱。结论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二尖瓣口运动速度能较准确估计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定量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268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9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和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DT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和舒张峰值速度显著下降;DTI收缩和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以及舒张功能参数VE/VA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应用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够较准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1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观测Ⅱ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功能异常。 2方法 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观测3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2例健康人心尖左心长轴、二腔和四腔切面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三组:①心力衰竭模型组(CHF,n=25),阿霉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10周;②心力衰竭模型+罗格列酮治疗组(ROS,n=25),ROS 3 mg/kg,每天1次,灌胃治疗;③正常对照组(CON,n=10)。12周时进行M型超声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结果ROS组较CHF组死亡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0%和40%,P〈0.01)。与CON组相比,CHF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心功能明显下降,表现为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期长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Vs)、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P〈0.01);ROS组左室内径增加程度降低,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CHF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较CON组升高(P〈0.01),而ROS治疗组降低(P〈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价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方法围产期心肌病恢复期患者15例,正常围产期妇女20例,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前间隔、后壁、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通过解剖M型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获得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E/A,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者组LVEF、E、A、E/A、Va均在正常范围,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Vs、Ve和Ve/V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围产期心肌病恢复期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受损,组织速度成像能定量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纵向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TDI)技术在评估冠心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40例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进行检测,依左室舒张功能分为松弛性减退组(19例),假性正常化组(11例),限制性充盈组(10例),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峰值,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并与正常人组30例作对照性研究.结果:40例脉冲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速度Ve均减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可定量反映心肌整体运动状况,对评估左室整体心肌功能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节段运动速度,评估皮肌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DI技术,对27例皮肌炎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中,皮肌炎患者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升高、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降低、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之比(E/A)增大(P<0.05).TDI二尖辫环6个节段测量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Ea/Aa),不论E/A呈何种改变均明显降低.结论 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以无创性的评估皮肌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高血压患者左窒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观察该院30例高血压患者和正常组30例,对这两组分别获取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左室两腔断面图像,测定左室各壁运动速度Ve、Va值,并计算Ve/Va比值,将两组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左室各壁Ve值及Ve/Va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较准确地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临床确诊的2 9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快速充盈期(E) ,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组几乎各节段VE、VA、VE/VA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舒张期功能参数平均VE/VA与二尖瓣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0 .6 2 ,P <0 .0 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客观定位定量的反映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的舒张功能,又能体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整体舒张功能,为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运动同步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健康者3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室间隔厚度(IVS)、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等容收缩时间(IVCT)、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运动速度达峰时间(Ts)和12节段的Ts的标准差(Ts-sd)及最大时间差(Ts-dif)。结果糖尿病组LA、IVS、EDV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FS小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短轴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糖尿病组各室壁的Ts和Ts-sd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s-di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就可出现左室局部心肌收缩运动不同步。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定量评价其收缩运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儿童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新技术研究川崎病儿童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脱机分析61例川崎病患儿与20例正常儿童六个室壁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mVs)。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脉扩张组和无扩张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期和恢复期川崎病儿童左室收缩功能受损,而且与冠脉扩张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室长轴纵向与短轴径向收缩的不同步性。方法 CHF患者38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2例,获取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以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QTVI测量左心室长轴基底部及中间部12个室壁节段的心肌收缩速度的达峰时间(Ts),2DS测量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6个室壁节段径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从以上两种方法中,分别可以得到长轴12节段及短轴6节段Ts的最大时间差值(Ts-dif)及其标准差(Ts-SD)。结果①对照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T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正常人左室心肌的收缩运动是同步的。②CHF组Ts与对照组Ts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P<0.05)。两种方法检测不同步指数Ts-12SD,Ts-6dif明显延长(P值均<0.05)。③CHF组QTVI显示左室长轴纵向收缩最延迟的部位以后壁、侧壁为主,2DS显示短轴径向收缩最延迟的部位以侧壁、下壁为主。结论①CHF患者左室长轴纵向与短轴径向均存在收缩不同步;②QTVI与2DS均能检测CHF患者左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情况;③CHF患者左心室收缩最延迟部位QTVI检测长轴纵向与2DS检测短轴径向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对早产幼鼠血流动力学、左心室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作用机制。方法: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早产幼鼠模型,早产幼鼠分为模型对照组(n=18)和给药组(n=19),另选10只足胎龄幼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幼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幼鼠不给药,给药组幼鼠连续3 d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幼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测定各组幼鼠血浆BNP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幼鼠体质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给予对乙酰氨基酚3 d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体质量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LVEF、FS和EDV升高(P<0.05),而LVEDd、LVESd和ESV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LVEF和FS降低(P<0.05),LVEDd、LVESd、EDV和ESV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幼鼠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0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09)。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浆BNP水平,从而对幼鼠左心室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室心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两组:正常对照组(CON组,n=10)和阿霉素心肌病组(ADR-DCM组,n=25)。ADR-DCM模型建立方法:阿霉素2.5 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10周。CON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12周时进行超声检测评价其心功能,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s活性。结果ADR-DCM组大鼠死亡率为40%(10/25),CON组无死亡。ADR-DCM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结果证实符合心肌病样改变。ADR-DCM组大鼠左室心肌中EMMPRIN蛋白表达较CON组明显升高(P〈0.01),MMPs明胶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ADR-DCM左室心肌MMPs明胶酶活性增加可能与EMMPRIN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脏超声对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功能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确诊为慢性肺动脉高压的4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心脏MRI及实时三维超声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测得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等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左心室EDV、ESV、SV、EF及右心室SV、EF等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所测右心室EDV、ESV显著高于心脏超声(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心脏MRI及心脏超声所测左、右心室EDV、ESV、SV、EF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及心脏MRI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右室心脏功能有较好的评估效果,但心脏超声在右心室容积方面的测定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法舒地尔对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溶栓后左心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以66例糖尿病AMI静脉溶栓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控制血糖,静脉溶栓治疗AMI,法舒地尔治疗组在标准用药基础上滴注法舒地尔60 mg/d,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滴注,测定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左心室功能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均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率(FS)均有提高(P〈0.05或P〈0.01),心舒张功能改善(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糖尿病伴AMI患者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同时能改善糖代谢和血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特征,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左室心底水平(MV)及心尖水平(AP)标准短轴图像。应用2D-STI测量各水平峰值旋转角度(Pr)、收缩末峰值旋转角度(AVC-r),计算左室扭转角度(LVtw)、收缩末左室扭转角度(AVC-LVtw)。应用QTVI测量各水平侧壁及后间隔切线方向运动速度,并得出该水平收缩期侧壁间隔位移差(SDl-s),计算左室扭转运动指数(TMI)。由同一观察者于不同时间反复测量上述参数,计算两种方法的观察者内变异系数。结果①正常对照组的收缩期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从心尖向心底方向观察,MV顺时针旋转,AP逆时针旋转,左室逆时针扭转,LVtw为(14.57±3.06)°,TMI为11.80±1.16;②心功能不全组MV旋转方向与正常对照组一致,部分病例AP旋转方向及左室扭转方向发生变化。心功能不全组Pr、LVtw、SDl-s及TMI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D-STI技术在评价心功能不全方面较为稳定可靠,QTVI较为简捷直观。结论 2D-STI与QTVI技术均可用于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2D-STI较为稳定可靠,QTVI较为简捷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