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塞九项凝血纤溶指标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7例脑梗塞病人的血标本,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ELISA定量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结果除PT、GMP-140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P>0.05),其余七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梗塞病人应常规进行APTT、Fib、TT、vWF、FDP、D-dimer、TAT检测,可作为脑梗塞的辅助诊断和溶栓疗效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出血各30例患者的血浆蛋白C活性(PC:A)及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测定。发现脑梗塞组PC及AT-Ⅲ活性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此二项测定值稍减低(P<0.05)。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比较,此二项测定值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防治已是当务之急。如今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的研究已逐步展开,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为此我们对153例脑梗塞病人在治疗前进行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血管性假血友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85例凝血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测定其伤后24h内的各项凝血指标:PT(凝血酶原时间)、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纤维蛋白酶原)、TT(凝血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损伤程度越重,PT、INR、APTT水平越高,FBG水平越低,且与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凝血指标测定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和凝血活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Lp(a)和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Lp(a)和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患者较正常组Lp(a)、Fbg显著升高(P<0.05),PT、APTT明显缩短(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Lp(a)升高可加重其病理生理过程,共同参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易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波立维与脉血康药物联合疗法对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8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药物治疗,观察组( 5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凝血指标的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 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波立维与脉血康药物联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剂量巴曲酶治疗小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小脑梗塞患者治疗组采用巴曲酶2 0Bu静点。第二、三天剂量分别为 10Bu、10Bu并与 32例对照组进行凝血酶指标分析。结果 :用药后治疗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凝血酶指标分析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剂量巴曲酶治疗小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溶栓合剂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1例,行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超选择性脑动脉内灌注"溶栓合剂"治疗急性脑梗塞,观察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经介入溶栓合剂治疗4周的疗效观察,临床治愈19例(61.29%),显效3例(9.68%),好转2例(6.45%),无效1例(3.23%),死亡6例(19.35%).1.超选择性介入溶栓合剂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其特点是见效快、疗效好、患者的生活质量高.2.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溶栓时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时间窗延长至12~24小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因素有: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变化及血流的异常等。本文观察了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期探讨凝血异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前列腺素E1治疗85例老年人糖尿病脑梗塞的观察,分析老年人糖尿病脑梗塞的疾病特点,探讨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凝血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脑梗塞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固时间(FIC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由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l)、花生四烯酸(AA) 诱导的MAR显著降低;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和由凝血酶诱导的MAR无明显变化.结论 前列腺素El是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的诊治体会,提出其临床诊治的新见解.方法选择16例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患者,均进行溶血栓和抗凝血治疗,并深入研究其诊治过程.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抢救成功的患者均与开始溶栓治疗较早有关.结论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临床并不少见,若能及时溶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陈洁  张学群  蔡丽珊  沈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132-1133,113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8例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内血栓直接征象,41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16例未见明显右心系统形态改变但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症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直接诊断肺栓塞,对可疑急性肺栓塞症进行临床预警,对确诊的急性肺栓塞症可评价右心系统形态及肺动脉压力,进行危险分层,判断其预后,动态观察其病情变化,并随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8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被误诊为急腹症2例;被误诊为肾结石1例、结石性胆囊炎2例,脑栓塞2例,被误诊为肺栓塞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结合影像学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1月至2008年9月间22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23条肢体均采用外科手术加抗凝治疗。结果死亡1例,肢体存活20例,取栓加截肢1例,残端愈合良好出院。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随访17例成功保肢者2—18个月,1例术后3个月心肌梗死死亡,2例因再栓塞再手术治愈。4例有慢性缺血表现。余10例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取栓术中注重Fogarty取栓导管的操作技巧,必要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对保存肢体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急性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6例均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全部手术治疗,治愈5例,死亡1例。3例随访健在,1例随访3个月后死于其他疾病,1例失访。结论:增强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急慢性肺栓塞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海平  CHEN Hai-ran  郭胜男 《医学综述》2008,14(16):2532-2533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的46例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肺栓塞30例,慢性16例,并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者以30~50岁多见,慢性者以50岁以上多见。二者的基础疾病均以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在慢性者更多见。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水肿等体征在慢性病患者更加明显。动脉血氧分压低慢性者更加显著。60%的慢性病患者有明显的右心扩大。急性者83%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慢性者56%有效。慢性者3例(19%,3/16)在近期内死亡,高于急性者2例(7%,2/30)。结论慢性肺栓塞临床过程较急性肺栓塞更缺乏特异性,往往以慢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过重的形式出现,更易误诊,且病死率高,对此临床医生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血管源性疾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7例血管源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腹部64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常规进行冠状位、矢状位MPR重建,38例患者进行了血管三维重建,重建方法为CPR、MIP、VR。结果 57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10例,腹主动脉瘤破裂5例,髂总动脉瘤破裂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5例,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肾动脉血栓栓塞10例,脾梗塞5例,MSCT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MSCT增强及三维血管成像是血管源性急腹症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邓其峻  梁泉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11-912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选自 2 0 0 1- 0 1~2 0 0 4 - 0 1间 ,应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30例患者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急性期 14例。术前Hunt分级 :Ⅳ级 2例 ,Ⅲ级 10例 ,Ⅰ~Ⅱ级 18例。结果  18例完全栓塞 ,12例部分栓塞。无手术死亡 ,2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左侧下肢轻偏瘫 ,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急性肺栓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者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肺动脉、肺野及胸膜改变.所有病例均经血管造影或临床证实.结果肺栓塞3例,肺梗死6例.其中4例双侧发病,6例栓塞位于段以上肺动脉.下叶多见.结论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可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及肺内实变阴影等,且属无创性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正确诊断和综合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和死亡率。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以来诊治的11例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肺栓塞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易漏诊和误诊。D-二聚体大于500 ng/dl者占91%,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者占100%,UCG有典型改变者占88%,螺旋CT肺段动脉以上动脉血栓者占100%。3例接受溶栓治疗,所有病例均接受抗凝治疗。结论:血气分析、D-二聚体、UCG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初筛检查,发生大块肺栓塞且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