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通过对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生药学研究,为车轴草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的制定及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对两种车轴草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根、茎、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理化特征等进行了鉴定研究。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在植物形态、性状特征、组织结构和所含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作为车轴草生药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蒙药材块根糙苏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蒙药材块根糙苏建立生药鉴定体系.方法:本草考证、原植物鉴定及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法.结果:本草文献所载块根糙苏(别名鲁格木日)为唇形科植物块根糙苏Phlomis tuberoda L.或串铃草Phlomis mongolica Turcz.块根.结论:本研究对蒙药材块根糙苏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民族药宾川獐牙菜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宾川獐牙菜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假朝天灌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详细描述了假朝天灌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民族药丽江獐牙菜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民族药丽江獐牙菜(SwertiadelavayiFranch)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丽江獐牙菜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丽江獐牙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狭叶獐牙菜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狭叶獐牙菜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狭叶獐牙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利用矮杨梅药用植物资源,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生药学研究。结果:对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描述及理化鉴别和纸色谱分析,为本品生药质量控制提出了形态组织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紫菀属和飞蓬属为菊科非常重要的两个属,由于亲缘关系较近以及传统分类学观点的分歧,至今仍然存在争论.青藏高原是紫菀属和飞蓬属植物的一个多样性分布中心,在藏医药中,多种紫菀和飞蓬混用,由于紫菀类藏药材基源复杂,各个地区使用各不相同,从而导致紫菀的入药品种极其混杂.本文旨在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多种紫菀和飞蓬进行初步植物资源鉴定研究.采集到的8个样品,经鉴定为云南紫菀、重冠紫菀、软叶紫菀木、东俄洛紫菀、缘毛紫菀、三基脉紫菀、飞蓬、多舌飞蓬,为进一步澄清紫菀和飞蓬属植物的分类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五皮草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五皮草为蔷薇科植物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的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定特征。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药材火炭母的2个基源(蓼科植物火炭母及其变种粗毛火炭母的全草)进行比较鉴定研究,采用性状、显微鉴定及薄层色谱法研究药材的鉴别特征,比较两者的不同,结果表明:两者茎横切面组织特征基本一致,但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有较明显区别;与火炭母比较,粗毛火炭母粉末有大量多细胞非腺毛;薄层色谱中槲皮素斑点明显较小较模糊,其他斑点也互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火炭母药材的应用提供了鉴定依据,并建议2010年版中国药典只收载资源分布较广的基源火炭母一种.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动态微波辅助萃取方法, 用于萃取半枝莲中的野黄芩苷. 应用紫外光谱对整个过程在线监控, 实现了整个萃取过程的可视化. 用正交实验优化微波萃取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方法可以防止被测物的分解, 减少萃取时间和溶剂的消耗. 野黄芩苷的质量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离线测定, 得到的检出限和定量测定下限分别为028 mg/L和093 mg/L,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7%和3.6%,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3%.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对灯盏花乙素离解常数进行测定方法研究.在薄层色谱方法中,利用待测组分比移值(Rf值)与固定相pH值的Rf-pH曲线方程;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中,利用待测组分保留因子(κ值)与流动相pH值的κ-pH曲线方程,测定了灯盏花乙素的离解常数,并比较了HPLC和TLC法对灯盏花乙素离解常数的测定.HPLC与TLC法对灯盏花乙素离解常数的测定中κ-pH曲线和Rf-pH曲线均符合S型数理模型,该文首次报道了灯盏花乙素离解常数及测定方法.用所建立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灯盏花乙素的离解常数并进行了比较,HPLC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方便简单,分析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检测灯盏乙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灯盏乙素对肿瘤的作用机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剂量组的灯盏乙素处理后的乳腺肿瘤细胞中lncRNAs MALAT1、NEAT1和p53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发现,灯盏乙素在低剂量(1、10、25μmol/L)时促进细胞增殖,而在高剂量50μmol/L以上时抑制细胞增殖.灯盏乙素在低剂量时使得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MALAT1,NEAT1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而在100μmol/L的高剂量时MALAT1,NEAT1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上升.灯盏乙素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LncRNAs MALAT1和NEAT1基因以及p53基因的表达,并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低剂量与高剂量呈现出相反的表达量变化.  相似文献   

14.
灯盏乙素对大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Fe^2 -Vc损伤体系诱导大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并研究了灯盏乙素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膜蛋白巯基含量及线粒体肿胀度,利用荧光染料Rhodamine123对线粒体进行标记,跟踪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研究发现20-50μmol/L的灯盏乙素能抑制MDA的生成并促使膜巯基含量下降,对线粒体肿胀和膜电位的降低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灯盏乙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抑制活性氧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μ  相似文献   

15.
在超声波条件固定的情况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运用α-淀粉酶提取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指标成分野黄芩苷,以HPLC方法检测野黄芩苷含量.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0 min,pH6.0,酶解温度30℃,酶用量0.5 g.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复方半边莲注射液的野黄芩苷含量为4.45 g/L,明显大于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注册标准煎煮法野黄芩苷的含量1.34 g/L、单一超声法3.84 g/L、单一α-淀粉酶法1.89 g/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野败型杂交稻(Oryza SativaL.)两个籼稻(Indica)组成三对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基因位点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中酯酶同工酶E12A的存在对缺如,芽鞘的紫色对绿色和柱头的紫色对绿色分别是显性。三对性状分别受三个基因位点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出典型的孟德尔遗传特征。三个基因位点间存在着明显的连锁关系,其排列顺序是紫色芽鞘基因位点(Pc)-紫色柱头基因点(Ps)-酯酶同工酶基因位点03(Est-3)。  相似文献   

17.
六种天然抗氧化剂活性的理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FT和AMI结合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六种天然抗氧化剂灯盏花乙素、芦丁、葛根素、黄芩甙、灯盏花甲素、焦袂康酸的O-H键解离焓和电离势,并以此为理论指标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发现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灯盏花乙素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提示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8.
薄层色谱法测定单株灯盏花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灯盏花植株单株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用以进行高通量的含量筛选.以乙酸乙酯、甲酸、水体积比5:1:1展开,扫描波长为337nm.灯盏花乙素线性范围为0.204~1.632μg,相关系数为0.9995,平均回收率为96.7%,相对标准偏差为3.90%.本法准确、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优质单株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介绍了Bathynotus的分类位置、研究动态及研究意义,并详细描述了该属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现有的白粉菌属分类特征体系出发,客观地研究和评价中国白粉菌属(Erysiphe)的种级分类,根据28个形态学编码性状对66个物种样本进行了类平均法系统聚类分析(UPGMA).结果表明:寄主是白粉菌属种级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白粉菌属下暂不宜分组;不支持将鼬瓣花白粉菌(Erysiphe galeopsidis)分出本属并以之作为模式种建立新白粉菌属(Neoerysiphe)、以及将金丝桃白粉菌(E. hyperici)和车轴草白粉菌(E. trifolii)转入叉丝壳属(Microsphaera)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