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通过对我院78例患者(男60例,女18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 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 7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98例患者(男80例,女18例)的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并总结出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9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某院96例患者的分析,从入院48~96 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护理干预。结果 9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96例患者(男80例,女16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9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建梅 《包头医学》2011,35(3):166-167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102例患者,男80例,女22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 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结果:102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我院56例患者(男40例、女16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小时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范措施。结果:5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的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本科98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药物的合理应用及护理措施。结果 98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高血压病人应正确治疗和有效护理,自我监测血压对稳定病情有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结果 90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90例高血压患者,经积极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科学设计和应用病情流程表,使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得到连续、有效的管理.方法 首先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本社区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及患病危险因素,然后按照高血压病的自然病程和临床特点来设置高血压病管理的基本要素,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病情流程表格式及监测周期,按表格要求进行连续性记录.结果 采用格式化的高血压病情流程表,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更加方便、科学,病情变化的显现更加醒目、直观,医生处理患者的循证性更强,患者资料的保存更为系统、有序.结论 病情流程表只要设计科学、使用得当,是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对患者实现连续性管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2例,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同时人选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高血压患者急性升高时与血压恢复稳定后血浆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高血压病组LPA均值水平分别为9.09±1.09μmol/L和2.56±0.2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1±1.22μmol/L,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组患者急性血压升高时,LPA均值明显高于稳定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浆中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发生发展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改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61-2862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全程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结果:9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护理方法有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病情观察等.结果 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有效护理措施,住院治疗期问经过护士疾病相关知识和有效的健康指导,患者能掌握自我情绪调节及饮食调配等方法,血压控制稳定.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细心护理,同时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患者,减少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依据病情,Ⅰ期高血压低危患者15例给予非药物治疗,Ⅱ期高血压患者28例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3~6个月。结果:高龄老年高血压病主要具有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波动大、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等临床特点,经治疗显效46例,占85.2%,有效6例,占11.1%,总有效率96.3%。结论:了解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区22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防治与护理对策的探讨,逐步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与护理水平.方法:2008年7月~2010年6月对22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及生活习惯分析,制定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观察来判断高血压病防治与护理的成效.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目标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下降.结论: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与护理是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治疗特点.方法 对38例高血压合并肺心病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高血压病合并肺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单纯右心衰竭27例(占27/38),急性左心衰竭13例(13/38),全心衰竭35(35/38).予积极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降血压,抗感染给氧等治疗,病情全部缓解.结论 积极控制血压和炎症,减轻机体内水钠潴留,改善心肺功能并根据两种疾病的不同特点结合用药,是防止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发作和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智力 《当代医学》2012,18(23):107-108
目的 研究与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方式.方法 选取本社区近期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104例,对其进行社区制定的卫生服务管理,观察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血压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通过为期2年的科学的、有效的卫生服务管理后,104例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结论 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对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改善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管理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并发AM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采用司缶床对比方法,对5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9例非高血压AMI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并发AMI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63.79%),急性肺水肿发生率(34.48%),及病死率(29.31%),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AMI患者(40.82%,12.24%2及16.33%),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高血压病并发AMI较非高血压AMI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处理上应及早监测血压,使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乡镇自然村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方法 ,研究护理干预对稳定高血压病情的作用。方法实地调查、护理干预、健康宣传、病情随访、定期检查、档案对比、改进护理干预方法。结果通过对龙泉村高血压老人的护理支持,332例高血压老人无一例因高血压并发症死亡,6例已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恢复良好。结论乡镇自然村的高血压病人通过科学的管理,正确的护理干预,高血压发病率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减轻高血压病人发病给身体和家庭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近2亿人,其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病率正在逐年升高.老年性高血压是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及时正确地应用降压药物消除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常用的降压药及联合用药和合理膳食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58椤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并发AMI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采用司缶床对比方法,对5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9例非高血压AMI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并发AMI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63.79%),急性肺水肿发生率(34.48%),及病死率(29.31%),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AMI患者(40.82%,12.24%2及16.33%),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高血压病并发AMI较非高血压AMI患者病情重,预后差。处理上应及早监测血压,使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