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教材分析授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必修1·分子与细胞》。本实验位于第五章第一节中,是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重要前导知识,同时回应了前面蛋白质功能的内容,与细胞代谢息息相关,是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2.
邓兰娇 《生物学教学》2009,34(10):26-27
通过列表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两章与初中教材的知识衔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对重要知识点在教学中的衔接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分子与细胞”中,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新增了细胞凋亡的知识点。由于教材中关于细胞凋亡的表述相对简单,给师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课堂教学,就细胞凋亡相关知识作补充阐述,以飨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引导学生对细胞结构图的自主问题设计与解答,设法让生物学教材中无处不在的细胞引领我们对生物学相关知识的系统掌握,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摄取、即时再现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教材编排、教材内容和教材插图3个方面对2003年与2019年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中蛋白质有关内容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并从组织方式、构建概念、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核心价值观4个方面对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修订展开探讨,有助于利用新教材有效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6.
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项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学生物学教材为依据,从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变形运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生物生殖、细胞工程的应用等方面例举阐述与生物膜流动性有关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新教材与原教材在细胞全能性概念上的区别,并对概念变化引发的困扰作出释疑或商榷。  相似文献   

8.
阐述进化观的培养应贯穿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全过程,指出“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中融入进化观,能够确保初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进化内容的自然衔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而多层次的进化观。分析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中进化观在分子层次、细胞层次的锚定点,并提出相应的融入路径,对学生进化观进行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9.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进行改进,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优化实验装置和检测方法,利用医用三通阀、四通阀和注射器改进装置,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且利用碘仿反应检测酒精,从而使实验过程更高效,结果的准确性更高,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人教社2019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膜的相关概念、分泌蛋白加工合成过程、着丝粒和着丝点以及高尔基体和核被膜图示等进行了思考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中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难点在于细胞的微观结构和变化难以感知。基于此,对教材中细胞凋亡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补充,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染色方法、实验结果观察与统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建构细胞凋亡的概念,理解细胞凋亡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对凋亡率进行统计计算,可培养其生物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63-64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教材选用酚酞琼脂块模拟细胞,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通过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进行创新改进,尝试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铃薯、果冻和豆腐等代替琼脂块,使用碘液代替NaOH,结果发现实验操作更为方便、安全,实验成功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中国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与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内容,发现两国教材在总的知识框架上基本一致,但在科学概念、科学图示、科学史等方面的教学各具特色,这些差异可为我国的科学教育及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美国Holt,Rinehart and Winston公司出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扩散)关系这一实验进行比较,分析中关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及特点,从而对中美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特色做出评价,为中外教材的相互借鉴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本文选择4个高教版《细胞生物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学习第四版教材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旨在探索教材的变化趋势,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环节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为教材的再版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中"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在教材中描述的实验步骤比较复杂,不便于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结果与理论也有较大的偏差。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实验材料和操作方法进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选修生物全一册中,对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的描述:T细胞将抗原递呈给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而现行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则删去了这一描述,修改为: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这一变化给师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惑:T细胞究竟有无递呈抗原的功能呢?什么样的细胞才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浅谈溶酶体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构的细胞器。植物细胞中也有与溶酶体功能类似的细胞器,如圆球体、糊粉粒以及中央液泡等。但是中学生物教材中对溶酶体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图示中也没有标明,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如在  相似文献   

19.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为例,从体例结构、文字系统逻辑、图像系统逻辑、练习系统逻辑4方面,对中美高中生物学主流教材的编写逻辑进行比较。在总结两国教材编写逻辑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与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细胞分裂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现行的多种大、中专,特别是高级中学的生物教材中,都将细胞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相提并论。后者是无可非议的。关于无丝分裂,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同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验。一、无丝分裂的发现及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