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车辆数量急剧增加,停车问题已成为困扰现代城市的世界性问题,尤其是西方众多私人车辆的城市,为解决市内停车难题,不断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停车的办法。一些老城市,因地面可供停车的地方非常有限,主要是从地下和空中寻找解决停车的办法,如建造多层停车场(图1、2)。这是最为普遍的做法,个别地方还建成高层停车场(题图)。国外城市停车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数停车楼十分重视外观的设计,建筑造型上,既从使用功能出发,又照顾了城市的景观。对于停车用地窄小的街市,因无法建造多层停车场,有的采用升降式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效果,论文以国内外多个城市和区域的交通调查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分别对路内外停车设施的车辆停放时长、停车周转率、停车时间分布、车辆停放目的、停车者行为决策以及停车费用敏感度等6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内停车泊位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路外停车设施,路内外停车设施服务的主要停车目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步行距离、车辆停放安全性和收费价格是影响停车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当提高路内停车收费价格后,将会显著增加停车者选择路外停车场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大型公建停车场的车辆盲流程度越来越严重,笔者以南宁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设计功能最全的广西体育中心为例详细阐述采用停车引导系统的方案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筹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尽管近年来城市道路及车辆拥有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交通问题依然日益突出表现为交通阻塞、车速降低、车祸频繁、停车困难、废气和噪音危害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具有占地省、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并可与停车收费管理系统相结合等特点,为解决城市停车难提供了有效途径,因而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小康社会,汽车拥有不再是个梦。但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停车的问题,目前国内各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挤、停车越来越困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各种车辆的增多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车辆的增多一方面给城市生活带来很大的舒适和方便,另一方面,如果多到“成灾”的程度,又没有相应的措施去克服和治理由车辆造成的“公害”,那就会使城市生活紧张和混乱,甚至阻碍城市向进一步现代化发展。我国城市人均汽车拥有量虽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车辆增长速度又很快,因此许多大城市的停车问题已十分突出,寻求适当的停车方式并付诸实施,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城市中发展地下停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行的途径。本文分三个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交通发展迅速,与国家良好的经济形势密不可分,但城市车辆的急剧增加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交通问题,车辆停车问题造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国外先进停车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借鉴,探索我国停车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聚集。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和明显,尤其是城市膨胀引发的"道路交通拥堵"以及"停车难题",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市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城市停车场的建设速度永远跟不上城市机动车辆上牌量,城市"停车难题"成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门槛"。有的城市为了机动车的发展,先后采取了汽车牌照拍卖、限制上牌、摇号,车辆单双号限行,限制外地车辆入城等各种层出不穷的限制发展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因此,城市机动车发展,仅仅靠"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有些城市采取"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收效甚好。"疏"主要采取的途径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但,社会投资建设停车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投资回收期的问题,因此,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传统商业收益与停车场建设及收益的比较,从投资回收期的角度,研究城市停车场的建设收益回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也迅速增长,使得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停车难,乱停车"现象严重,对道路交通提出了严峻挑战。实践证明合理解决好城市动态交通管理和车辆停放问题,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与越发集约的城市用地的矛盾所引发的停车难问题日益尖锐。立体停车楼作为当前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有效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如何使停车楼既满足车辆停放的便捷有序,又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是立体停车楼建设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立体停车楼的功能复合化设计策略,为探索和优化国内立体停车楼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丘国林 《广东建材》2005,(9):128-130
现代化城市的交通离不开停车设施的建设,随着城市机动化程度迅速提高,对停车泊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占地少、容量大、建设周期短的停车设施在城市中,尤其是开发区不断涌现.以下通过工程实例的介绍,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地区寸土尺金的情况下,如何经济合理地建设停车设施.  相似文献   

12.
私家车进入老百姓家庭越来越普遍,部分家庭甚至拥有两部以上。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停车问题,近几年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厦门市停车现状分析,研究查找城市停车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对住宅区内与住宅区外停车数据的调查,提出城市停车未来解决的方向为居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的停车问题的改善,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汽车保有量的剧增,引发了系列车位供需失衡。小区车辆停到绿化带或草地上,城市马路自行车道被成排的汽车占用,街头巷尾、小街道里横陈的都是汽车;停车场管理员上班懒散,收停车费直接揣自个儿兜里不开票......城市停车乱象让人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政府、社会和企业群策群力,从政策上制定相关城市停车规定,到研发智慧停车系统,优化现有停车方案,为  相似文献   

14.
正该课题以缓解城市区域交通压力,提高城市道路及停车位有效利用率,对车辆进行快速分流,避免道路拥堵等为目的,开展了"城市停车诱导和泊位管理系统"的研究。一、成果简介城市停车诱导和泊位管理便民服务系统将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车位引导系统等和停车诱导系统、停车诱导网站等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电子地图、移动终端及物联网的数据集中技术,实现数据采集、集中、处理、发布等功能,加强停车场和泊位动态数据与驾车者之间的交互,实现城市停车的全程引  相似文献   

15.
在机械式停车设备产品中,平面移动、巷道堆垛、垂直升降停车设备产品因其自动化程度,且通常设置在建筑的地下或高层建筑内,因而近年来引起国内许多城市的热切关注,这些类别的停车设备市场优势日益明显。该类设备通常通过载车板承载车辆,由升降机、堆垛机或搬运小车将载车板搬运到立体车库的相应停车位。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庞崇 《市政技术》2019,(3):37-40
为了有针对性地缓解停车供需矛盾,构建可持续性停车发展模式,采取连续时间观测车辆,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唐山市中心城区停车供给与需求特征。研究发现,中心城区停车供应结构不合理、供需失衡、泊位利用率低等问题突出。以上述目标与问题为双重导向,提出了适度开发建设不同类型停车场、预留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提升停车设施管理与服务水平以及制定合理停车收费标准的停车对策,以期为城市中心城区停车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松 《地下空间》2004,24(B12):596-599
本文论述了矿山城市废弃坑道的二次利用问题、大学校园的地下空间利用问题以及轿车进入家庭之后的停车问题。分析认为,位于城市的废弃矿山坑道工程,应当进行有效的二次利用;大学校园有很多适于建在地下的工程与设施,应当充分地进行开发;轿车进入家庭之后,车辆的存放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在现有住宅建筑之下增建地下车库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好方法,但存在一些影响建筑物安全方面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机动车的拥有量快速增加,居住区停车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直接表现是停车位供应不足。根据对停车设施抽样调查,市中心的居住区约有30%左右的车辆处于“有车无位”、无序停放的状态,某些老居住区甚至达到80%。由于停车位供应不足,引发了侵占公开空间停车的问题,目前居住区占路停车、占公共空间停车行为已经造成了“无车人”与“有车人”的利益冲突,涉及到社会公平和居住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钱惠君 《中国电梯》2005,16(11):59-61
机械式停车库是用于在较小的空间存取较多车辆的机械设备,其停车密度较建筑车库大幅度提高,且相对造价较低,因而这种车库在停车位紧缺的大、中城市大量及快速地增长。由于车辆及人员与车库运动设备的近距离接触,因而对车库使用安全有较高的要求。为确保入库车辆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该类设备列入特种设备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8)
针对城市内主支路相互交叉的错位交叉口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网运输效率与车辆运行安全的问题,以双T型错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设计速度下的节点间距值。首先,明确了错位交叉节点间距定义,考虑等待可插入间隙、换道条件判断、变换车道、减速停车及排队等候这5个相关因素,据此建立错位交叉口节点间距计算模型,计算不同设计速度下的节点间距值。其次,以翠华路错位交叉口路段为例,建立Vissim仿真模型,选取平均车辆延误、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停车时间及冲突次数为指标,通过Vissim仿真试验对比间距改进前后错位交叉口内交通流的运行特性。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对比不同交通量负荷度水平下车辆延误、停车次数及停车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由所建立的节点间距计算模型计算所得的间距值能够满足错位交叉口路段车辆安全顺畅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