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幸福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对它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只有把"幸福问题"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给予幸福正确的解释。而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和人的劳动在马克思那里是同一的。人真正的幸福在于人能够自觉自愿的劳动,唯有劳动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才能把幸福的感受和幸福的创造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感到幸福的丰富性、深刻性、充分性和持久性。但是马克思认为劳动被异化了,因此只有消灭异化的劳动,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幸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幸福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人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表现人所特有的社会本质。在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劳动成了一种外在的、被迫的和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使人丧失了人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道德来源于人的本质、人的自由,而不是神的意旨或者抽象的私人利益.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异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的时代或者社会中,道德或者沦为神学的奴仆,或者成为某种经济或政治制度的附庸,由某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宗教价值、经济价值或政治价值披上道德“善”的外衣,使“道德”成为束缚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工具和手段.只有对自我异化和劳动异化积极地扬弃之后,才能复归道德的本质,在人类社会中实现道德观念和标准与其价值目标的真正合一.  相似文献   

4.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由人与自身的异化推出人与人的异化只是"异化劳动"的显性逻辑;而由人与人的异化推出人与自身的异化才是"异化劳动"的隐性逻辑。认为只有强调隐性逻辑,才能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异化理沦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学说,异化劳动是贯穿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运用生产劳动的概念去解释人的本质,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2条线索分析探究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的本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这些社会和谐思想是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和私有制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并认为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通向未来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劳动现象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而关于异化劳动中关的创造问题仍悬而未决。在异化劳动下,劳动者失去自由、热情、兴趣和创造,这不符合人类的劳动本质.也不符合美的规律。事实上,在这场人类自身反观的矛盾中,新的秩序和规则正在悄然建立,美并没有消亡,社会的进步也不可阻挡,人类仍旧在压力与痛苦之中建造新的精神家园,寻求新的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劳动现象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而关于异化劳动中关的创造问题仍悬而未决。在异化劳动下,劳动者失去自由、热情、兴趣和创造,这不符合人类的劳动本质.也不符合美的规律。事实上,在这场人类自身反观的矛盾中,新的秩序和规则正在悄然建立,美并没有消亡,社会的进步也不可阻挡,人类仍旧在压力与痛苦之中建造新的精神家园,寻求新的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与"劳动创造美"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诸多命题中的两个著名理论。"异化劳动"是否可以创造美更是争议颇多。由于"异化劳动"使劳动和劳动者同时异化,劳动者在劳动中没有自由,也不是自觉性的劳动,那么异化劳动是否可以创造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创造的美呢?在承认劳动创造美的观点下,从人类心灵自由和创造自由的角度出发,论述异化劳动属于变异的人类劳动,从而论证虽然异化劳动是不美的,但人在不自觉中进行了自由创造,说明创造美是人类不可压抑的本性,异化劳动下也可以产生美。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准确地把握了人的本质,科学地认识了人的关系,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关系理论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但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深入的剖析与批判;后马克思主义以抽象的主体际性、多元性、非整体性等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区别。只有正确理解"人"以及"人的关系",才能科学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荀子那里,天人之分与性伪之分二者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共同奠定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主旨在于论证吉凶由人,将人世治乱的重心放在人自身和对礼义的推崇上面。由此更进一步,荀子从"察乎性伪之分"引发出性恶论和化性起伪的思想,解答了礼义的起源问题和政治上贵重圣王礼义的缘由。进一步讲,天人之分和性伪之分的内在关联,还表现在对天生人成的主体精神的张扬和对圣王礼义之于国家社会的合理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对人性真理的思考是贯穿波特所有作品的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揭示波特作品中的人性阴暗面是本文的核心。选取波特几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无知的人对邪恶的推动,模糊的父母之爱等人性的阴暗面,从而挖掘出波特对人类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也为现代人正确理解人性弱点从而改善人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世界历史”理论恰似一条红线,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思考轨迹和理论创作的始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逻辑基础。挖掘和整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正确理解与把握全球化问题,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问题关涉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但它又与技术紧密相关,或者说,人们因对技术所持态度不同而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文章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技术的维度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科技带来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隐患,科技的“双刃剑”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演绎尤为突出,助推着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并日益挑战民生底限。基于此,刑法在立法、司法乃至理论研究方面均呈现出严刑峻法的实证关注和理论热情。但法治毕竟不同于政治,更有别于民意,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理应遵循“秉承谦抑、坚守原则、兼顾例外、行政延伸”的理性进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成分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劳动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们要学会预见自己活动行为的长远的影响,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生态自然观结束了以往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状况,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的图景,对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人性理论成为科学。人性复归是人对自己人性的把握和占有,是人类解放与自由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关系是制约人性复归的客观现实环境,劳动异化的消除是人性复归的必要条件,利益对抗的消失是人性复归的根本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人性复归的根本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少社会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提出了质疑,而从文化资本这一视角来讨论阶级理论则比较新颖独特。尽管古德纳和布尔迪厄利用文化资本对阶级理论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但是他们理论的缺陷性也是非常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范式在当代仍具有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笔者针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讨论中的两种主要不同观点,回顾和分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阐述了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在商品价值量决定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