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1989年有人口454.8万,其中回族人口149.7万,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2.9%,占全国回族人口约18%。宁夏回族教育的发展,对全国回族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的回族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治区教育厅把回族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首位,“民族教育是宁夏教育的重点”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接受,可以说,在宁夏的教育事业中,回族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最佳时期。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分析一下回族教育的现状,把回族教育从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中引出来,走出一条适应宁夏经济发展特点的,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路子。这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发展以回族文化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宁夏文化遗存众多、资源丰富、积淀深厚,回族文化、当代大众文化、西夏文化、秦陇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六种文化构成了特色鲜明的宁夏文化。当前,宁夏精品文化唱响全国,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宗教文化与社会更加适应,民族文化交流持续活跃。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要充分发掘整合宁夏特色文化,促进四个结合,即回族文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相结合,与黄河文化相结合,与秦陇文化相结合,与红色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198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在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节日前夕,我们回顾一下宁夏广大回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上所走过的光辉而又曲折的历程,是不无益处的。宁夏回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中国革命最难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共产党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彝族、回族地区建立了少数民族的苏维埃自治政权。1936年红军  相似文献   

4.
宁夏吊庄移民的民族关系和宗教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吊庄移民的社会效益最终可归结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宁夏的吊庄移民以南部山区回族群众为主 ,在吊庄移民的社区重建过程中 ,民族关系和宗教生活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与回族的民族文化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吊庄移民社区正是要通过异地经济开发 ,达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本文应用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宁夏吊庄移民中民族关系和宗教生活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回族,或称回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全国大多数的县、市,都有回族居住,而在宁夏、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人数较多。据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回族人口是七百二十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二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百分之零点七二,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的人口。正象回族居住得分散一样,回族的历史资料也非常分散。过去我们写过一点东西,但写不出充实的内容,资料上的困难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我想,回族史研究的开展,需要加紧理论上、政策上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在资料上多下功夫。在理论和政策方面,我们应当加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关论著的学习和党中央有关民族政策的重要文件的学习。一九四一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1日至4日,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期刊中心、出版社的30多万种各类出版物参与展出。由宁夏社会科学院编著的《回族历史报刊文选》《西夏古国的探秘者》《宁夏社会科学》《回族研究》《西夏研究》等多种书刊暨我院作者参与编著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回族研究》创刊20周年精品书系等丛书,在图博会宁夏展厅展出。  相似文献   

7.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第一大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数的32.26%。解放前,回族人民政治地位低下,经济生活贫困,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宁夏总人口近120万,仅有十几所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千余人,小学518所,在校学生44000余人,回族学生寥寥无几。在回族人口最集中的泾源县,解放前,文盲人数占全县人口的99%。不少回族聚居的山村,往往全村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为写一封信不得不翻山越岭,求助于人。宁夏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宁夏的民族教育(在我区主要是回族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回族学生人数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该民族成员的物质生活状况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谨从回族消费生活的特征、回族人口的职业分布特征以及回族经济社区的形成及类型等方面对回族经济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回族的消费生活是很有特征的。正是这些消费生活上的特征,才使回族的成员能在分散于全国并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心理,并由这种共同的心理过渡到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 回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之一。几乎在全国所有的省、市、城、镇里,都有回民居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河北、河南、青海、山东、云南、新疆、辽宁、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回族以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创造出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0.
宁夏固原地区的回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固原地区的回族佘贵孝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而固原又是宁夏回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宁夏全区共有回族1524448人,其中固原地区有回族742011人,占全区回族人口的48.67%,将近一半。在固原地区,回族人...  相似文献   

11.
回族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她既非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又非纯粹属外来移植的少数民族,更不属于跨界民族的范畴.回回民族是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穆斯林结为一体,在中华大地上生根、繁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全国约有860多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三,散居在全国大多数县市,而以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多。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她萌芽于唐代。当时来自阿拉伯、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12.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热情关怀下,在全国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宁夏回族研究会”和“宁夏伊斯兰教研究会”经过两年时间筹备,于八二年七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银川联合举行成立大会。“宁夏回族研究会”和“宁夏伊斯兰教研究会”是专门研究探讨回族和伊斯兰教问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目前各有会员五十余名,成员包括宁夏地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3.
宁夏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回族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3.6%。伊斯兰教基本上是全回族信仰的宗教。因此,在回族地区,伊斯兰教问题不仅是个人信仰问题,而且是整个回回民族问题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伊斯兰教工作,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稳定宁  相似文献   

14.
回回是一个人口数居我国56个民族第4位、分布范围极广、并具有优秀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自40年代初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民族研究会编写出版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起,回族问题研究就被视作推动回回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后,人们对研究回族问题的迫切感与使命惑,由于十年动乱的磨砺进而得到激励与升华。新中国成立后,曾涌现出以白寿彝为代表的一批回族研究学者,发表或出版过《回民起义》(白寿彝,神州国光出版社1953年)、《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白寿彝、丁毅民、韩道仁,民族出版社1957年)等一批重要论著,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形成专门发表回族研究论著的固定学术苑圃。因此,当1982年秋以研究回族问题为重点之一的《宁夏社会科学》问世后,  相似文献   

15.
回族的丧葬习俗深受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回族人在“归真”前,要念“讨白”,要“口唤”;“归真”后,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丧葬习俗。回族虽然散居全国各地,但葬礼大同小异,可以说,回族人每一次丧葬,就是一次民族高度内聚力的演练,这也许就是这个民族的特色部分。另外,回族的丧葬习俗,乃至于整个穆斯林的丧葬观,都是与当前中国社会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吻合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值得进一步肯定和提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宁夏为例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和收入差异问题 ,特别是回族与汉族农民集团内部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研究 ,并进一步探讨非正式约束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认为山区形成的贫困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民族文化。回族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挑战 ,而重经轻文的习俗严重影响了收入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对回族文化和经济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注重开发人力资源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人力资本投资 ;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积极调整民族地区产业结构 ;加强制度创新 ,为促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促进回族与其他民族的经济交往 ;发挥非正式约束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抓基础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只有抓好基础,才能有发展。二、抓特色学科。宁夏的西夏学、回族学、伊斯兰教学和地方史志研究已成为宁夏地区社会科学的特色学科,应继续支持。三、抓优势学科。特色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但除此之外,宁夏与外省区相比还有一些优势学科或比较优势学科,如民族史、消费经济学等,也应注意保持发展。四、抓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为宁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计是宁夏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应尽职责。但对策研究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对区情透彻了解的基础之上。五、抓普及。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  相似文献   

18.
青海回族教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回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全省共有回族53万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7%,约占全国回族人口总数的7.4%。主要分布在本省东部和东北部,以化隆、门源、民和、大通、湟中和西宁东关较为集中,其余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所以青海回族教育是青海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民族教育的一个部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宁夏生态移民规划,使得那些居住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生活文化必然要在迁入地有所变迁,一定存在着文化适应的情况,由此,才能更好地融入迁入地的社会生活之中.宗教文化是广大回族移民群众需要调适的生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宁夏泾源县搬迁到银川市"芦草洼"地区的回族移民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了自愿性移民在日常宗教信仰以及伊斯兰教教派等方面的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20.
当黄河冲出激流飞湍的黑山峡谷,穿越过平沙莽莽的腾格里沙海时,就进入了沟渠纵横的宁夏平原。这里田园锦绣、物产丰饶,被世人誉为“塞上江南”。千年以来世代繁衍在黄河之滨的宁夏回族人民,会同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就是这“塞上江南”辛勤的耕耘者。宁夏回族把本民族的开拓精神、智慧和血汗无保留地贡献给这块土地,在黄河上游建起了全国最大的一处回族聚居区。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并有满、蒙古等共三十一个民族组成的民族自治地方。全自治区一九八四年末总人口为四百零六万人,其中回族有一百三十二万人,约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八,占自治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五。宁夏的回族,集中居住在南部山区以及引黄灌区的吴忠、灵武、青铜峡、平罗、贺兰等市县;在石嘴山市以及其它各县,也有数量不等的散居回族。首府银川,居住着七万余名回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