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吞咽困难的评估、康复治疗等论述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进展。指出:应充分发挥祖国医学与现代康复技术的优势,加强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医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连娟  曲秀娟 《光明中医》2011,26(1):160-16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针灸,4周后观察改善情况。结果 50例患者痊愈14例,显效14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启咽汤配合针灸、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86例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康复治疗,综合组加用启咽汤及针灸治疗。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VFSS吞咽困难积分、NHI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启咽汤配合针灸、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优于单用康复治疗,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卒中单元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及对吞咽困难评分和鼻饲管拔除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应用卒中单元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55例应用针灸联合卒中单元综合康复疗法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鼻饲管拔除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1%(P0.05);2组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吞咽困难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鼻饲管拔除率为8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卒中单元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提高鼻饲管拔除率。  相似文献   

5.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有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吞咽困难[1.2]。早期的全面的康复干预,是促进患者吞咽障碍早日康复的关键。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6.
周玮  闫瑞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79-180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饮食训练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分级,根据程度采用相应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促进功能康复,评定效果。结果:经过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显效14例(70%),有效4例(20%),无效2例(10%)总效率为90%。结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经过系统康复饮食训练后吞咽功能明显恢复,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结果:28天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显示,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其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目前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脑卒中后发生不同程度吞咽困难的几率为47%~73%.吞咽困难可引起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呛咳,诱发吸入性肺炎,甚至可致窒息而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因此,尽早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院康复科自建科以来一直着力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及卒中后并发症的治疗。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导致肺系感染及患者能量的补充不足,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文旨在探讨脑血管意外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饮食护理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饮食护理对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55例脑卒中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除积极采用康复程序训练外,早期介入饮食干预,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康复程序训练。结果当康复训练结束出院时,2组Barthel指数较康复开始时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应早期注重饮食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路径对脑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路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路径能减少脑瘫患者院内感染及住院费用,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康复治疗方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应用FSI评价法临床观察膝关节骨关节炎 87例,应用中西医方法治疗 55例, 32例应用康复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组治疗前后FSI为24.71±1.82,10.56±0.78(P<0.001),康复组治疗前后FSI为24.56±1.55,17.09±1.01(P <0.05)。结论:康复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均有效,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是临床多发危重病,再次住院率高,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以减少或延缓再次入院。方法有四:其一,尊重科学,合理用药。其二,坚持中医中药康复方法。其三,改善生活方式。其四,重视原发病。  相似文献   

14.
医学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 分析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课题组重点针对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临床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对优势; 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和“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 西医在#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 具有优势。认为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是中西医并存者为主流, 并预示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形成新医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医学发展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医学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课题组重点针对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医学诊疗康复策略、临床应对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医学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各项调查中占绝对优势;中医在“医学诊疗康复策略”和“应对慢性疾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西医在“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具有优势。认为未来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是中西医并存者为主流,并预示未来中国的医学发展形成新医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专业通过对多年办学经验的总结,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现分别从专业知识结构构建的依据、专业知识结构构成、专业知识结构比例等方面对中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逐步建立一套能够突显中医特色优势,又符合康复治疗体系要求的康复治疗本科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为培养中西并重的康复治疗人才提...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治疗相配合治疗肿瘤的思路有:①中医药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可调补手术损伤,促进康复,利于患者接受其他治疗;辅助术后治疗,以期防止或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术前使用中药,可以改善机体状况,增强体力,调理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肾功能能障碍,以利于手术。②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相结合,可减轻放射治疗副作用;对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③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相结合,可提高化疗的效果;减轻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肌损伤、肝肾功能损伤。中医药治疗肿瘤应注意:坚持中西医结合,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适应于每个患者的治疗手段;遵循中医的传统理论的指导,四诊八纲,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西医康复组(20例)、中医综合康复组(20例)。对照组仅用指南推荐的稳定期常规治疗方案,西医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行车锻炼,中医综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松静内养功锻炼及口服止喘颗粒剂。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9个月及12个月呼吸困难指数及6 min步行距离、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呼吸指数的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指数的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2个月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同期比较,治疗后9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in步行心率、6 min步行血氧饱和度中医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医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肺康复能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基础治疗+中药汤剂+苦碟子注射液+中药泡洗+综合康复方案,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现代康复技术.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14天NIHSS评分(22.33±1.06)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21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分别为(18.73±1.23)分、(20.19±2.17)分、(38.68±2.85)分]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1.65±1.41)分、(25.37±2.34)分、(32.12±3.11)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 (55/60),对照组为70.00% (2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中医穴位按摩、盆底康复训练、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和无治疗措施空白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4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其中随访观察2个月,采用盆底肌力测试对比分析4组患者产后尿失禁治疗效果,归纳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0%、6.0%、1.0%、22.0%,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4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是用于产后患者尿失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