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络法对颈椎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剌络法对颈椎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60例、刺络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各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ICAM-1。结果电针组治疗后ICAM-1值与刺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络组治愈率(61.7%)高于电针组(1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的疼痛积分以剌络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刺络组能更好地降低ICAM-1值,为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葛根素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否与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相关。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以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细胞 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以比色法观察其对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结果:葛根素能有效地抑制再灌注各时间点的 ICAM-1蛋白的过量表达,并抑制 MPO的活性(P<0.05或 P<0.01)。结论:葛根素可下调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 ICAM-1蛋白的表达,并可抑制MPO 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摘除眼球采血,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电针对大鼠外周血中sICAM-1、ET-1含量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外周血中sICAM-1、ET-1的含量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可降低大鼠外周血中sICAM-1、ET-1的含量(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对脑缺血损害有效防治作用是通过改善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tch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otch1和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Notch1和ICAM-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或细胞质,Notch1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肝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没有相关性(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关(P均<0.05);二者之间阳性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Notch1和ICAM-1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实验组相同灌注点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相同时间点模型组ICAM-1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血栓通粉针可能通过降低ICAM-1在缺血区的表达,抑制其局部的炎症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针与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血清中SOD和MDA含量以及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眼针治疗CIRI机制与体针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 h假手术组、24 h模型组、24 h穴区组、24 h体针组以及24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SOD、MDA的含量,RQ-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ICAM-1 mRNA以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眼针组与体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与体针均能改善大鼠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血清中SOD活性升高、MDA明显下降以及脑组织ICAM-1表达下调有关,眼针与体针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化汤低剂量组、三化汤高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表达均显著降低,其中三化汤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降低较明显,三化汤高剂量组与尼莫地平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化汤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IL-1β、ICAM-1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肾调督针法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调督针法组及普通针法组,各组随机分成12、24、48h三个时间段,每个时段10例,采用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缺血侧皮层ICAM-1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普通针法组和益肾调督针法组相应时间点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的趋势和模型组相似,但在各时间点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益肾调督针法组与普通针法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益肾调督针法组下降程度高于普通针法组.结论:益肾调督针法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ICAM-1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李星  马燕  吕书勤 《四川中医》2010,(12):18-20
目的:探讨中医痰证性疾病与ICAM-1蛋白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辨证明确的中医"痰核"性疾病——甲状腺瘤、淋巴结结核、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各30例的病理组织、15例的正常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甲状腺正常组织、腺瘤组织中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结正常组织、结核病组织中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25%、8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乳腺正常组织、纤维腺瘤组织中ICAM-1蛋白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33.3%、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腺瘤、淋巴结结核、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在病理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甲状腺腺瘤、淋巴结核、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组织中ICAM-1蛋白的阳性率两两比较其P值分别为0.11、0.15、0.08,以上P值均大于0.05,故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益肾调督针法抗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调督针法组及普通针法组,各组随机分成12、24、48h三个时间段,每个时段10例,采用栓线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缺血侧皮层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普通针法组和益肾调督针法组相应时间点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的趋势和模型组相似,但在各时间点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益肾调督针法组与普通针法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益肾调督针法组下降程度高于普通针法组。结论:益。肾调督针法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区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防治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灌胃及外用冰片对眼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眼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激光显微镜及生物系统分析软件观察大鼠灌胃及外用冰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视网膜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 冰片灌胃和冰片外用均可降低ICAM-1的表达,造模后24 h,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冰片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时ICAM-1的表达,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GD大鼠血清中T3、T4、TSH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及"清肝泻火方"对其的影响,探讨清肝泻火方对GD的作用机理。方法: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混悬液灌胃建立GD大鼠模型,应用"清肝泻火方"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治疗后,观察大鼠血清的T3、T4、TSH、ICAM-1的含量变化,并设正常组、造模组、中药清肝泻火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30天后,各中药组大鼠的T3、T4、TSH、ICAM-1的含量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之间比较T3、T4、TSH无差异。中药大剂量组ICAM-1含量比中药小剂量组、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清肝泻火方"有明显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作用,对GD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中以大剂量中药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钱丽 《江苏中医药》2007,39(7):61-62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川芎嗪微囊在不同时间对HUVEC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来解释川芎嗪微囊与炎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分川芎嗪微囊Ⅰ组(90 μg/ml川芎嗪)、川芎嗪微囊Ⅱ组(180 μg/ml川芎嗪)、川芎嗪药物组(90 μg/ml川芎嗪)和正常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加入不同药物后不同时间HUVEC细胞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川芎嗪可时间依赖性地诱导HUVEC细胞中ICAM-1的表达,而川芎嗪微囊在一定时间内可促进ICAM-1的表达,这种上调作用在24 h达到最强.结论:川芎嗪微囊对HUVEC细胞中ICAM-1表达的诱导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并具有缓释和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观察丹酚酸A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A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丹酚酸A预处理3天后采用线拴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不同时间点(0,1,4,12,24h)取脑组织,冰冻切片,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脑微血管内皮ICAM-1的表达。以尼莫地平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丹酚酸A各组ICAM-1表达均低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P<0.05)。结论:丹酚酸A预处理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提示阻抑粒细胞粘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参照Zea—Longa评分标准;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及电针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CA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均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治疗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M-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sICAM-1含量下调(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ICAM-1,对脑组织产生炎性损伤;电针治疗可减少I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蒙药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额尔敦-乌日勒预处理对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MIRI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额尔敦-乌日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药物预处理。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作MIRI模型。采用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额尔敦-乌日勒能降低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其中额尔敦-乌日勒中、低剂量组优于高剂量组(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1),Bax、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P0.01),Bcl-2/Bax比值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额尔敦-乌日勒能增加MIRI大鼠心肌Bcl-2表达,减少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P0.01),其中以额尔敦-乌日勒中剂量组作用较明显(P0.01)。结论额尔敦-乌日勒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大鼠MIRI起到保护作用,其抗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药物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通过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松开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h)。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药物组大鼠在模型建立前5天开始每天给予丹红注射液2mL/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h采血离心取上清采用ELA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CAM-1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IL-1β、IL-6、TNF-α、ICAM-1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大鼠的IL-1β、IL-6、TNF-α、ICAM-1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黏附分子1(ICAM-1)及炎症因子水平,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肿瘤坏死因子吨和白介素-1干预的研究概况,对近10年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结果发现,TNF-α与IL-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许多中药能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中TNF-α与IL-1的活性,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此研究对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在体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冠脉左前降支上1/3处结扎45分钟时经静脉给予穿心莲提取液,缺血90分钟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60分钟,其缺血区心肌组织较单纯缺血90分钟,再灌注60分钟,SOD活性高(P<0.01),MDA含量低(P<0.05),组织超微结构损害轻。说明穿心莲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与抗氧自由基的有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