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锻炼情况、锻炼动机、锻炼兴趣、锻炼组织形式和团队构成因子重要性等方面,对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为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绍凡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386-388,39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西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的构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运动承诺理论和相关文献对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阶段性和反复性,退出锻炼存在两个高峰;2)运动承诺理论的6个要素是坚持锻炼的重要影响因素,;3)除运动承诺理论的要素外,影响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还有:社会支持、锻炼条件、锻炼动机、自我效能、锻炼效果、个性特征、运动风险、运动能力、锻炼氛围和制度约束,在运动承诺理论中整合这些要素,有利于更系统地理解大学生的锻炼坚持行为.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联系目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通过调查表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内在因素包括体育态度、体育动机、体育兴趣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67名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在锻炼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效果和身体自我感觉的不同在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依托计划行为理论,观察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对终身体育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8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76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进一步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锻炼坚持行为、课堂锻炼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5项指标上均呈显著差异,男生均值都高于女生;(2)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构成对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的影响模型(男:R2=0.279、女:R2=0.293));由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构成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模型(男:R2=0.393、女:R2=0.447)。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正向影响锻炼坚持行为,而锻炼坚持行为是反映终身体育行为的最重要指标,未来研究可对如何进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堂锻炼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SCL-90量表自评法,对合肥市3所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环境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研究、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高职体育选修课学生选修项目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选择体育运动项目与社会体育环境、学校体育环境密切相关,为此,优化学校体育环境有助于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校的体育环境,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调动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影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运用行为科学理论,通过对665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揭示了女大学生对待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实践的状况,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依据运动承诺、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建立基于运动承诺的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假设理论模型。采用运动承诺、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效 果等心理量表对582 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模型 与观测数据拟合很好;锻炼内部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对运动承诺均表现为显著正影响,外部动机对运动承诺表现为显著负影响;运动承诺 能够很好的预测锻炼行为;并且锻炼动机、锻炼效果和锻炼条件通过运动承诺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Zimmerman的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结构模型。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结构模型为二阶模型,其中,二阶因子为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一阶7因素分别为锻炼方法、时间、内容、动机、环境、结果和过程。根据7因素理论模型和专家访谈与大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编制出4个维度、19个条目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  相似文献   

13.
选取50名大学生实施体育健身方案,考察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锻炼的行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两个维度;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产生主观能动性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培养的几种重要途径,强调主观能动性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应考虑的几点关键性问题,明确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刻苦学习、积极锻炼不竭的动力源泉,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都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与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炼坚持性"用来描述人们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的特征,说明人们是否长期坚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是衡量体育锻炼能否产生良好锻炼效果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1,2].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内14所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人进行调查.从锻炼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结果显示:①调查对象中,达到锻炼坚持性标准的有350人,占总调查对象的26.8%,其余的958人没有达到锻炼坚持性标准,占总调查对象的73.2%;②男女大学生在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已坚持锻炼的时间和锻炼坚持性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情况明显好于女生;③"锻炼场所不方便"、"学业压力大"、"不良从众心理"和"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等四个因素是制约浙江省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积极情绪体验及锻炼行为坚持性与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运动归因方式与体育活动情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做了多维分析考察,提出通过再归因训练克服体育活动中的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坚持体育锻炼行为的设想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长粉  邹玉华 《体育世界》2008,(12):101-10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研究社会行为的公式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因素进行了逻辑分析。得出大学生体育行为是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自身因素有更强的使动性,实践可以强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武汉地区高职学生体育现状分析,发现多数学生未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导致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运用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采取分析和调查的方法,论证体育教学中目标设置对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及减小体育锻炼中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提出强化体育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先导,以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目标设置为核心,以引导、帮助学生制定锻炼计划为重点,改善和丰富体育设施和条件为保障的设想;提出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1001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项数与男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无显著性差异;与女生的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无显著性差异;此外,无论男、女生,除女生的主观标准外,其他维度与运动频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女生除主观标准得分高于男生外,其他维度的得分均低于男生,但男、女生对体育锻炼均有较高的目标态度。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和行动统一的基础上,才更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等受教育人才,除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还需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密不可分.意识是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要使大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须培养并加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产生相应的体育行为.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