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统计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治疗后,共19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00%(19/100)。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年龄≥65岁、体质量≥25 kg/m2、有长期吸烟史、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手术路径2~3个、有喉返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单肺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P<0.05)。多元回归性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喉返神经损伤、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通气方式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务人员需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于围手术期开展合理的预防措施,以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
李晓欢 《天津护理》2016,24(6):507-50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0例为感染组,以及同期未合并肺部感染的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长期大量吸烟、手术时间较长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如术前戒烟、改善肺功能,术后保持呼吸通畅、并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等,可以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0例,术后肺部感染50例为感染组,无肺部感染100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情况(术前肺功能、吸烟史、手术情况、术前合并症等),对肺部感染单因素中有方差差异的变量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年龄≥65岁、吸烟≥400支/年、中重度肺功能障碍、喉返神经损伤等发生率分别为78.0%、70.0%、46.0%、16.0%,非感染组为58.0%、52.0%、28.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吸烟史、肺功能严重障碍、围术期出血量多、喉返神经损伤为围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史、肺功能严重障碍为食管癌围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需针对性的给予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减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5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共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46例(8%),术后因为肺部感染加重导致呼吸功能衰竭9例,其中5例最终死亡,病死率5/46。其中年龄〉60岁33例,年龄〈60岁13例(P〈0.01)。长期吸烟39例,不吸烟7例(P〈0.01)。术中呼吸道管理不善所致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9例,喉返神经损伤致肺部感染4例,术后存在反流致肺部感染10例。轻度或无通气功能障碍6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0例。结论:导致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有否长期吸烟史、术前通气功能障碍、术中呼吸道管理不善、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以厦术后胃食管反流等,应针对上述原因于食管癌围手术期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3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结合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21.51%;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排名中苯唑西林(83.33%)、青霉素(66.67%)较高;肺炎链球菌耐药率排名中青霉素(100.00%)、苯唑西林、庆大霉素(75.00%)较高;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排名中哌拉西林(100.00%)、氨苄西林、头孢唑林(87.50%)、氨曲南(75.00%)较高;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排名中氨苄西林(83.33%)、哌拉西林、头孢唑林(66.67%)较高。患者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及COPD、手术时间≥4 h、有喉返神经损伤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合理手段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概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致肺炎的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纳入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35例,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后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35例喉返神经的患者中,1例患者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因反复出现吸入性肺炎导致严重呼吸衰竭死亡。其余34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病原菌分布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患者45例,非感染患者55例。比较两组血清炎症指标、病原菌分布状况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的血清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数量、中性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肺部感染患者检验标本共培养出病源菌8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绝大部分,共38株;其次是真菌24株和革兰阳性菌20株;分别占46.34%、29.27%和24.39%;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血红蛋白、置管时间、糖尿病史、吸烟史及营养风险。结论:胃癌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有肺部感染的风险,感染患者血清炎症指标高,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置管时间、糖尿病史、吸烟史及营养风险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行手术切除的增加以及随着食管癌三野清扫理论(颈、胸、腹淋巴结清扫)的提出,对食管癌的患者进行颈部操作的机会增加,使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增多[1];喉返神经的生理作用是支配声带运动,损伤后会导致患侧声带外展以及内收功能消失而出现声音嘶哑,表现为进食流质呛咳,影响术后咳嗽排痰功能,严重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痰液潴留,使肺部感染难以控制[2]。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致肺炎是胸部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3]。护理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及饮食护理指导,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我院2004年1月~200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PCT、NO、ET-1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2例与无肺部感染组46例。分析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比较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患者血清PCT、NO、ET-1水平,并分析其对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COPD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有呕吐、GCS评分高、气管插管时间长、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长、留置鼻饲管、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更高(P<0.05)。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管插管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低蛋白血症、鼻饲管留置时间长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⑶肺部感染组PCT、NO、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PCT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以0.7 ng/ml作为界点,敏感度72.7%,特异度91.3%。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⑸NO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以1.6 nmol/L为界点,敏感度59.1%,特异度95.7%。曲线下面积AUC为0.766。⑹以65.0ng/l为界点,敏感度72.7%,特异度85.7%。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鼻饲管留置时间长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积极预防。患者血清PCT、NO、ET-1水平对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瘢痕性喉狭窄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原发性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治疗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发现术后并发瘢痕性喉狭窄25例。查阅病历资料,获取患者性别、年龄、术后放疗、吸烟史、并发肺部感染、胃食管反流、切除杓状软骨、合并糖尿病、肿瘤位置等资料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确定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瘢痕性喉狭窄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放疗、胃食管反流、并发肺部感染是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瘢痕性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术后放疗、胃食管反流、并发肺部感染会增加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瘢痕性喉狭窄的发生风险,需要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降低瘢痕性喉狭窄发生率,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Whonet数据处理软件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骨关节术老年患者638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2%;共分离出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4.9%、61.9%和3.2%。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患者长期吸烟、住院时间≥15 d、并发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尿管和机械通气均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长期吸烟、住院时间≥15 d、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和使用糖皮质激素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老年骨关节手术患者病原菌及肺部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全科护理》2021,19(14):1979-1981
目的:了解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统计术后肺部感染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中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共30例,发生率为23.08%;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气管切开或插管、低蛋白血症、使用H2受体拮抗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6 d(P<0.05).结论:部分中重型颅脑外伤手术病人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且危险因素复杂,应加强临床防控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并发感染组患者有吸烟史占46.81%,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占56.38%,术前低蛋白血症占23.40%,均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7.57±1.21)d,手术时间(174.40±32.25)min,术中气管插管时间(162.19±17.89)min,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10.76±3.47)d,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4.78±2.04)d,均大于未并发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使用呼吸机,均是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利于术前对高风险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82例经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鉴别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共有12例发生了肺部并发症,术后死亡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有高龄[优势比(OR)=1.28,95%可信区间(95%CI)为1.05~1.62,P=0.03]、肺功能受损[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OR=1.20,95%CI为1.08~1.39,P=0.02]和较长的手术时间(OR=1.68,95 %CI 为1.37~2.11,P=0.003).结论 高龄和肺功能受损是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相似文献   

15.
沐舒坦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预防肺不张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老年肺癌患者因术前肺功能不全、营养不良、长期吸烟史、手术创伤、疼痛、麻醉作用等原因,在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本院胸外科对127例老年肺癌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以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38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238例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5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00%。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占58.00%);共培养出病原菌50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2.0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合并糖尿病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较高,定期进行病原菌分布的监测分析,可为最初经验性治疗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合并糖尿病、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均为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骨折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研究少有报道,对于老年特殊部位,如髋部骨折后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也无少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老年髋部患者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同一区域住院的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6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临床指标的差异性,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14个可能的围术期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糖尿病、心脏疾病、机械通气、术中出血量、输注红细胞、手术时间、术前低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18.5 kg/m2)、血清白蛋白〈35 g/L、电解质紊乱、入住ICU及住院时间;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OR=23.317;95%CI:2.702-60.312;P=0.000)、入住 ICU(OR=7.890;95%CI:2.624-76.012;P=0.008)、机械通气(OR=35.210;95%CI:8.464-131.203;P=0.017)、手术时间(OR=12.122;95%CI:5.154-99.098;P=0.012)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入住ICU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时应警惕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护理对策。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胆囊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胆囊癌根治术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5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术后镇痛情况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3 h、吸烟史、糖尿病、术后侵入性操作>2项和术后镇痛情况不达标均是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和麻醉时长以及术后插管和镇痛不达标等因素相关,临床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护理,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28例行腹部手术且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变量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术后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手术持续时间、全身麻醉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中革兰阴性菌占77.7%,耐药性较高。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也有助于抗生素的经验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调查,按照气切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组,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3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有无营养不良、是否机械通气、昏迷病程、气管切开病程、套管类型、有无留置胃管、有无误吸、是否激素治疗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史、营养不良、昏迷病程>10 d、气管切开病程>10 d、套管不可冲洗、激素治疗均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吸烟、营养不良、糖尿病、昏迷和气切时间长、套管不可冲洗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相关,临床应该从相关危险因素入手,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