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病区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围绕检验科对血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的意见,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建立标本采集指南,调整采血时间,强调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制定重新采集标本的流程等,全科护士参与,检验科配合,认真实施,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4.63%下降到1.37%;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上升到98.3%;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7.3%上升到96.8%。结论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能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和护士服务意识,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地使用多途径电子信息反馈法,从而达到提高和持续改进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利用图片采集反馈法、短信息提示法、PPT 汇总分析法等与质量核查记录法相结合,对实施前后一年内的人工气道意外拔管发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Braden评分≤13分无带入压疮的患者)、三项院内感染目标监测发生率以及科室在护理部全院护理质量督查中的各项目得分(100分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电子信息反馈法能有效提高质量检查反馈效果,缩短反馈周期,使得护士快速掌握质量规范,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和确保护理质量。实施后科室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科室高危压疮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科室各项质量检查得分明显提高,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意识得到增强。结论电子信息反馈法能有效提高 ICU的护理质量,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降低儿科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在全面分析标本溶血原因的基础上,自2010年1月起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儿科血标本采集,具体方法包括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建立标本采集指南、增强血标本管理意识、强调采血时的注意点、调整采血时间、改进采血流程等。比较2009年7-12月(实施CQI前)和2010年1-6月(实施CQI后)采集的1 641份和1 788份血标本溶血的发生率,并调查400例患儿家长对护士采血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而且在各年龄段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血标本重度以上溶血的发生率从CQI实施前的25.84%下降到6.49%;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75%上升到98.50%,技术满意度由88.50%上升到96.75%。结论实施CQI提高了儿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能有效降低血标本的溶血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多重耐药菌监测效率的作用。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观察其对促进多重耐药菌监测的效率。结果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医务人员防控意识不断增强,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知晓率由44.6%升至87.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进一步的改善,标本送检率和药敏试验率均得到提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由改进前39.29%下降到3.57%。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效促进了医院耐药菌监测和感染管理效率,提高了感染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尹红芹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48-1650
目的 通过对尿标本留取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尿标本留取合格率。方法 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在我科所有住院病人的尿标本留取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影响合格留取的因素,2012年8月成立尿标本留取管理小组,制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对改进后的尿标本留取情况进行再评估。结果2012年9月-2013年8月尿标本合格率为99.08%,高于2011年8月-2012年7月的合格率(86.05%);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83.67%提高到96%;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由15.42d缩短至9.53d,人均住院费用由7 100元减少至6 071.5元。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尿标本留取合格率,从而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开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包括护士素质培训、优化人力资源、改进分工方式、夯实基础护理、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支持系统、注重细节服务等.结果 患者满意度由90%上升至96%,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6%上升至91%,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由90%上升至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质量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从人员、方法、环境等方面对我院2015年1~6月不合格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专案改善目标,并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血标本质量。比较改善前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结果: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专案改善前的0.98%降低到0.48%,护士采血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护士采血知识,有利于静脉血标本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9.
分析新生儿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探讨新生儿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业务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持续质量改进,制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并实施,使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分析新生儿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探讨新生儿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业务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持续质量改进,制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并实施,使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生儿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探讨新生儿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业务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持续质量改进,制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并实施,使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护士静脉穿刺前手卫生及备皮刀消毒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设立手卫生、备皮刀一用一消毒执行率的质量监测指标,采用现场观察模式和持续质量监测的方法,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前护士的手卫生及备皮刀一用一消毒的执行率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包括建立输液无菌操作规范执行率监测制度及落实制度的措施,开展无菌操作观念及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每月监测并进行结果的分析和改进,手卫生执行率从改进前的76.7%提高到100.0%,备皮刀一用一消毒执行率从改进前的36.7%提高到100.0%。结论:利用指标数据进行跟踪监测的持续质量管理改进策略,能有效提高护士静脉穿刺前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减少接触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探讨提高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方法 将手术室工作分为护理质量监控组、消毒质量监控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监控组、卫生员培训质量监控组四大块,并分设四个质控组长,根据每位护士特长将其分工到各个监控组,实行护 士长→质控组长→组员三级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消毒质量监控组对眼科手术的感染监控,建立了有效的眼科手术感染管理措施及持续质量改进制度的实施。 结果 实行质控组长参与管理以来,手术室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提升。结论 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监控, 尤其对眼科手术感染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肠道门诊大便采样率。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分析肠道门诊患者大便采样率低的原因,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6个月,肠道门诊患者大便采样率从90.1%上升至100%,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2.6%上升至9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能提高肠道门诊患者的大便采样率和护士的服务意识,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方法]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护理相关条款,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质量。强化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能,建立与实施骨科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实施检查监督,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数据,制定整改措施,追踪效果。以 PDCA 循环方法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现场管理,督导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落实,培养责任护士临床思维;抓住重点,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以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改进质量;实施岗位管理,开展护理组长竞聘与绩效考核。[结果]2012年7月—2013年6月,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由90%提高到97%,无非预期压疮、跌倒发生;护士职责审核评分由92分提高到95分;病人满意度由91.82%提高到98.85%;护士满意度由92.50%提高到97.65%。[结论]持续改进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能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使日常工作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妇产科护士应急预案知晓率中的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质量管理小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发放理论考核试卷评估妇产科护士目前的应急预案知晓情况,制订预期目标,采取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对实施质量改进措施前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CQI后操作考核合格率由改善前的85.93%上升为改善后的96.06%;理论知晓率由改善前的62.13%上升为改善后的9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明显提高妇产科护士应急预案知晓率,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科学、合理、公正的综合性医院护士个人绩效考核方案.方法 在我院岗位管理模式及护理质量可持续改进基础上设计绩效考核管理标准,综合比较实施1年前后护士个人奖金及护理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实施1年后护士个人奖金明显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3.5%上升到97.2%,对薪酬待遇满意度由82.6%上升至96.2%;护理质量指标较前有明显提高.护士积极性及参与管理意识性明显增强.结论 我院实施的护士个人绩效管理方案,提升了护士个人职业认同感,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强化了护士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护理质量得到可持续改进;同时,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了科研教学意识,激发了护士潜能,有利于护理体系人力资源的调配,稳定了护理队伍;综合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的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晓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6-1747
目的探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护理措施。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调查归档病历620份,分析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呼吸内科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由72%上升至95.1%,平均留取天数由5.5d减至3.5d。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标本送检率,缩短标本留取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改善儿科血培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住院的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89例,观察组686例。对照组按标本采集及送检常规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血标本的采集及检查,比较两组血培养相关知识、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率以及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血培养相关知识得分由(68.5±6.2)分上升提高至(91.2±5.1)分,护理人员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率由干预前的50.0%上升至干预后的90.0%,血培养假阳性率由36.8%降低至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儿科血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监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再造流程保障安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结果:通过完善质量监控与督导考核机制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医院感染监测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预防与控制血液净化中心感染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