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氢化松香(HR)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通过溶剂法合成了氢化松香GMA酯化物(HG),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探讨了单体配比(n(HR)∶n(GMA))、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酯化物酸值和酯化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HG进行结构表征,热重分析对HG进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HG,且HG热稳定性较好,较佳工艺条件为n(HR)∶n(GMA)=1∶1. 2,催化剂三乙胺用量为氢化松香的0. 5 wt%,110℃反应4 h,HG酯化率达到95. 8%。在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存在条件下,HG可与苯乙烯反应生成聚合物微球,得到的微球球形较好,且带有羟基基团。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正丁酯(BA)等为原料制备出羧基型丙烯酸酯树脂;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丙烯酸酯树脂进行接枝反应;最后,在减压条件下脱除溶剂,加入中和剂进行中和,加水进行分散,制备得到了水性光固化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树脂。实验发现:引发剂用量为6%、催化剂用量为2.5%、阻聚剂为2%、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用量为15%、酸值为50 mg KOH/g,接枝反应温度为110℃时,得到的水性光固化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含量为35%,黏度约1 800 m Pa·s,树脂可获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负载型Ru/Al_2O_3催化剂对双酚A(BPA)加氢制备氢化双酚A(HBPA)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煅烧温度、煅烧时间、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催化剂负载量等制备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200℃、煅烧时间5 h、还原温度100℃、还原时间1 h,Ru负载量(w)3%。同时考察了溶剂类型、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条件对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确定催化加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异丙醇、催化剂用量3%、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4.5MPa、反应时间4 h。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双酚A的转化率为100%,氢化双酚A的选择性为97.08%。  相似文献   

4.
含环氧基团硅油的硅氢加成合成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宗斌  解光明  杨成 《热固性树脂》2007,22(2):16-18,22
以含氢硅油(PHMS)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侧基含有环氧基团的硅油。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加成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未反应活泼氢的质量分数,从而确定了含氢硅油中活泼氢的转化率。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投料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氢硅油中活泼氢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催化剂用量和投料物质的量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最终趋于平衡。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0 h、催化剂用量为单体(GMA)质量的0.020%、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含氢硅油的物质的量比为1.2∶1.0。此时,活泼氢的转化率为62.5%。加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结构表征证明,成功制得了含有环氧基团的硅油。  相似文献   

5.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通过固相接枝改性聚丁烯-1(PB-1),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共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GMA用量5%、BPO用量0.3%、n(GMA)/n(St)=1的条件下,100℃反应2 h后得到接枝率为4.8%的改性产物。共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GMA接枝到PB-1大分子链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B-1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光固化ADGDE齐聚物的合成及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无际  郑耀臣  鲁钢 《化学世界》2002,43(12):638-640
一缩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DGDE)与丙烯酸为原料 ,合成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ADGDE)齐聚物。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种类以及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和产物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合成工艺条件 ;用 FTIR表征了结构 ,并与通用双酚 A型环氧丙烯酸酯 (双酚 A型 AEP)比较了颜色、粘度和光固化特性。结果表明 ,ADGDE颜色浅、粘度仅为双酚 A型 AEP的 1 /1 0 0 0、光固化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黄禹 《精细化工》2011,28(1):89-92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合成了2,3-环碳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酯(PCMA),并通过FTIR、1HNM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环碳酸酯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催化剂的种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0.5%的四丁基氯化铵(TBAC)(以单体质量计,以下同)和质量分数0.5%的四丁基溴化铵(TBAB)(以单体质量计,以下同)为共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5%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以单体质量计,以下同)为阻聚剂,当温度为85℃,二氧化碳压力为1.2 MPa,反应15 h时,产物收率达到63.3%。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缩聚(SSP)法,以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测定了产物的特性黏数和色差,并对产物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热重(TG)分析。结果表明,四苯硼钠(Na TPB)为较优的催化剂,在1 mol的BPA中加入催化剂Na TPB用量为1×10–4 mol时,通过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合成并经部分结晶处理、筛分得到180~250μm预聚物颗粒,其在210℃、近真空(压力100 Pa)条件下,采用SSP法,反应3 h,可得色差较小(0.52%)、特性黏数为90.36 m L/g、热稳定性良好的BAPC。  相似文献   

9.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熔融反应制备了聚己内酯(PCL)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CL-g-GMA),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接枝物的化学结构,并以PCL-g-GMA为增容剂,考察了其添加对竹纤维/聚己内酯(BF/PCL)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TIR和1H-NMR分析结果证实了GMA已成功接枝到PCL上。PCL-g-GMA添加后,竹纤维与PCL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吸水率下降。在PCL-g-GMA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比未增容BF/PCL复合材料分别增大了80%和70%。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交联共聚微球GMA/MMA为基质,经过几步大分子反应在微球表面合成与固载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形成固载有NHPI的聚合物微球GMA/MMA-NHPI。将GMA/MMA-NHPI与Co(OAc)2组成共催化体系,用于分子氧氧化苯甲醇的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GMA/MMA-NHPI与Co(OAc)2所构成的共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65℃和常压氧气)下可有效地实现苯甲醇的分子氧氧化过程,将其深度氧化为苯甲酸,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性(苯甲酸的选择性为96%)。主催化剂GMA/MMA-NHPI固载的NHPI与助催化剂Co(OAc)2适宜的摩尔比为20:1;主催化剂所含NHPI的摩尔分数为底物的10%时催化剂的用量比较适宜。固体催化剂GMA/MMA-NHPI还具有良好的再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