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期,三江平原垦区防护林体系建成以来,比60年代平均年风速降低14.93%;年平均气温上升42.4%,平均增加0.9℃;年平均≥10℃积温上升2.1%,平均增加50.9℃;无霜期增加7.4%,延长9.5天,年平均蒸发量减少3.7%,绝对值减少45.3mm;年平均降水增加6.1%,绝对值增加32.9mm;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2.9mm;空气湿度平均增加3.2%。林网内垂直高度1-5m范围内,水  相似文献   

2.
根据7~9月田间测定,与空旷地相比,农田林网区平均降低风速20%、增加相对湿度2%.12时的温度降低2℃、蒸发量减少10%;北南林带平均增加粮食产量5%,差异显著,东西林带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人工红松母树林疏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试验地概况人工红松母树林疏伐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三道河子林场62林班1小班。位于129°38′35″E,44°44′00″N,海拔339m。年平均气温2-7℃,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40-4℃。年平均降水量595-9mm,年蒸发量1145-7mm,相对湿度78%,无霜期125天;坡度10°,棕色森林土,土层厚30cm,排水良好。该林分1958年春造林,密度4400株/hm2。1986年初第1次疏伐,疏伐强度55%,保留株数620株/hm2,胸径12cm,树高6-8m,枝下高…  相似文献   

4.
历经4a(1992-1995年)定位研究表明:试区林网内无叶期的防风效能为39%-40%,着叶期为55.8%-56.2%。气温降低0.6-0.8℃,最热月(7月)尤为明显,平均降低1.2℃,蒸发量降低24.3%-24.7%,相对湿度提高8%-15%。干热风发生天数减少58.8%,其中轻型减少33.3%,重型减少87.5%,在林网保护下,作物产量提高5.14%,玉米纯增产量468kg/hm^2,纯增  相似文献   

5.
丘陵区保墒造林浅析彭维娴(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甘肃中部黄土区一般为干燥的草原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27.9mm,年蒸发量1332.7mm蒸发强烈,年平均气温为7℃-13℃,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季降雨仅占全年的10%-20%。经分析土壤...  相似文献   

6.
在沿海砂土区,利用林木防治河、沟、渠系的堤面、坡面、青坎、保护区的水土流失,具有显著效果,河沟坡面土的年平均流失厚度可减少13.5 ̄16.6mm;在生态环境方面,可减弱风速74.2% ̄83.5%,降低蒸发30.3% ̄33.1%,坡土有机质增加0.04% ̄0.28%、盐份下降30.4% ̄40.8%;河堤林带的益本比经济效益(E)为5.5。  相似文献   

7.
在辉县市北部太行山浅山区,有许多不规则的果、农间作园,其中以山楂-小麦间作园较为普遍,于春末、夏初,干旱、高温、多风灾害严重期,对山楂-小麦间作园和山楂不同行距密度与小麦地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山楂种植密度、单位面积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也随树体加密而增大。山楂行距6m、8m、10m、对照日内最高气温分别是28.7、29.0、31.1和32.9℃,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8、11、17和21℃,160cm高处上平均风速分别是0.7、0.9、10.5和11.7m/s.空气相对湿度,山楂-小麦间作园分别增加(与对照相比)7.6%、4.7%和2.2%。  相似文献   

8.
对上虞市海涂实验农场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测定,结果表明通风结构窄林带防风效能达到31.0%左右;在八九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林网内增加相对湿度约1.8%。林带背风而树高2~3倍地区为林带增产作用的显著范围,棉花产量比对照区增产13.0%~38.1%,除林缘等胁地外,受林带有利影响测试区棉花产量平均增产8.4%。  相似文献   

9.
1试验区自然条件试验区位于海林林区,年均降水量580mm,干燥指数0.7,年平均气温2.7℃,>10℃的年积温2320℃,无霜期约120d。土壤为典型的暗棕壤,黑土层厚度15~20cm,平均坡度7°,PH值为7,有机质含量<2.2%。2试验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一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安微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3茶、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析是0.3、0.4  相似文献   

11.
1 概况1.1 园址 规划中的保定植物园,位于保定市北部,南临黄花沟(保定市北防洪沟),西接韩村北路,北距北外环 500 m左右,总面积为 102.98 hm2。1.2 气候条件 保定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2.3℃,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6-27℃;极端最低气温- 23.7 ℃,极端最高气温 43.7℃,无霜期 170- 214 d,冻土深度 70 mm。 年平均降雨量 550 mm,最大年降雨…  相似文献   

12.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沿海围涂果园防护林效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围涂果园,采用“窄带小网型”防护林营建技术,能降低风速36.8%-70.%,减少落果38.2%-60.5%,提高空气湿度1%-3%,减少蒸发量13.7%〉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树生长,从而提高产量,该技术宜于南方滨海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两个夏季,在位于中北亚热带地区的中国浙江省富阳市和临安县的桃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内布置采茶试验,并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园比纯茶园光强减弱10~60klx,气温降低0.3~2.1℃,空气湿度提高1%~5%,风速减小0.1~0.3m·s-1。间作园内采茶工的衣服温度降低0.5~1.5℃,并以着白色衣料者降低最多;劳动者的实感温度降低0.3~0.8℃,在1d中感到“极度不舒适”的时间减少2.5h;不舒适指数减少1~3,人体感到“很不舒适”的时间减少1h。由于在间作园林下劳动感到舒适,因而劳动生产率提高22.6%~29.5%。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黑荆木材1—3年生密度为0.59—0.65g/cm3,5—10年生为0.72g/cm3;1—7年生木材成分变化不大,纤维素在45%以上,半纤维素在25%以下,木素在21%以下。比较6年生黑荆木材及其KP、CTMP的纤维形态,纤维长度在0.76mm以上的,木材为72.04%、Kp为72.22%、CTMP为82.58%;平均纤维长度木材为0.856mm、KP为0.845mm、CTMP为1.165mm;纤维宽度在12一24μm,木材为92.62%、KP为92.86%、CTMP为34.63%;平均纤维宽度木材为15.6μm、KP为15.8μm、CTMP为30.7μm;长宽比木材为54.9、KP为53.3、CTMP为37.9。  相似文献   

16.
戈壁滩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文/图/郭有祯永昌电厂地处甘肃省金昌市河西堡镇。该地区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85.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000.6毫米,年平均气温4.8℃,年平均日照时数2884.2小时,年平均风速3.2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18.3...  相似文献   

17.
河北杨、毛白杨休眠期嫁接育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北杨、毛白杨进行休眠期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嫁接工作从元月10日开始至砧木和接穗的芽未萌动期间均可进行。砧、穗结合体窖内沙藏湿度控制在60%左右,沙藏湿度控制在2~7℃,春季按常规扦插育苗进行,河北杨成活率最高可达95.6%,平均成活率89.3%;毛白杨成活率最高可达96.4%,平均成活率92.3%。  相似文献   

18.
海涂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虞市海涂实验农场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测定,结果表明通风结构审林带防风效能达到31.0%左右;在八九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林网内增加相对湿度约1.8%。林带背风而树高2~3倍地区为林带增产作用的显著范围,棉花产量比对照区增产13.0%~38.1%,除林缘等胁地外,受林带有利影响测试区棉花产量平均增产8.4%。  相似文献   

19.
“三北”防护林经过一、二期的建设有近1333万hm2农田实现了林网化,约有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有10%左右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控制,约有4万多km2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林地,133万多hm3沙荒地辟成了农田,有1000万hm2草场得到保护和恢复;初步治理了30%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解决了600多万农牧户燃料奇缺的问题;活立木总蓄积由7.25亿m3增加到9.86亿m3.一、二期工程虽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还存在如下-些问题。1.政策效应呈递减趋势,制度优势惯性减弱;2.资金支持力度相对下降,与变化的形式和发展要求极不适应;3.比较利益下降,经济引力在许多地区已经或正在失去推动作用;4.管理体系的基础开始受到冲击,建设的保障功能弱化。  相似文献   

20.
徐子坤  李岭峰 《林业科技》1996,21(6):15-15,20
营造护岸林的最佳树种──钻天柳栽培技术的研究徐子坤,李岭峰,韩加勇,宋永江,魏秀芝,夏丽娜(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铁力林区位于小兴安岭西南坡.施业面积20234hm2,年平均气温0~1℃,≥10℃年平均积温在210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96.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