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合介绍了中药胡荽子的来源、产地、栽培采收、化学成份、药理、临床应用以及胡荽子主要成分α─芳樟醇的含量测定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便为胡荽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一些有关中草药书籍将球子草Centipeda minima(菊科)定为本草石胡荽,而本草石胡荽又和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伞形科)名称混淆。对此进行了本草考证,予以澄清。本草石胡荽原植物考证: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首先将球子草定为石胡荽,该书所绘石胡荽图,叶互生,有齿,头状花序小,这些特征和球子草Centipeda minima一致。以后合肥张绍棠味古斋《本草纲目》重刻本(1885年)石胡荽图中增入《植物名实图考》石胡荽图,则球子草作为石胡荽遂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3.
侯卫  韩素丽  王鸿梅 《中草药》2000,31(5):332-332
胡荽子[1]异名芫荽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nsativumL.的果实。它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甘肃、四川等地。胡荽子所含有的挥发油具有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还具有抗某些真菌作用,可治疗透疹、痘疹、饮食乏味、痢疾、痔疮、病毒引起的感冒、健脾胃等功效[5,6]。我们对胡荽子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的分析测定,从116个峰中鉴定出52个化合物。1 实验材料及样品的制备1993年8月采自甘肃省宕昌县双城乡,经天津中医学院黄石渠教授鉴定为胡荽子。取胡荽子稍坚硬、粒子饱满的果实,用粉碎机打…  相似文献   

4.
胡荽子挥发油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鼠离体下肢灌流、离体兔耳灌流及离体主动脉条实验,观察了胡荽子挥发油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结果表明,胡荽子挥发油能明显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而增加离体下肢及离体兔耳的灌流量(P〈0.01),但对肾上腺素所致收缩性主动脉条作用不明显(P〉0.05),并推测其作用机理与阻断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石胡荽又名鹅不食草,为菊科石胡荽属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mlnima (L) A. Braur. et Aschers.的全草。其性味功能:辛,寒;通窍明目,祛风利湿,祛风解毒,祛痰止咳,活血散淤,解毒消肿。该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今摘要介绍如下: 1、风热感冒:石胡荽、金银花、连翘各9克,薄荷(后下)、牛蒡子各6克 水煎服。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鼠离体下肢灌流,离体兔耳灌流及离体主动脉条实验,观察了胡荽子挥发油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结果表明,胡荽子挥发油能明显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而增加离体下肢及离休兔耳的灌流量(P<0.01),但对肾上腺素所致收缩性主动脉条作用不明显(P>0.05),并推测其作用机理与阻断α-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芳樟醇对正常人体心、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胡荽子挥发油中提取纯化的芳樟醇单体,采用人中穴、太阳穴外涂给药,表现出对正常人心肺功能的适度抑制,其中PQ波延长,QRS波升高,并明显减慢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  相似文献   

8.
福建民间有用石胡荽治疗鼻塞流涕的传统,笔者对民间验方加以改良制成石胡荽滴剂,用以治疗鼻窦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广使用石胡荽药用资源,更好地服务临床用药需求。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石胡荽的药理成分、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临床功效。结果:开发应用石胡荽可缓慢部分常用中药资源的紧缺、发挥其应有的临床疗效,给地方财政带来收入。结论:石胡荽药用资源具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鹅不食草又名食胡荽、地芫荽、石胡荽,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始载于《食性本草》。每年花开时采收,去净泥土及杂质,晒干即可入药。  相似文献   

11.
石胡荽中的甾醇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红芬  孔德云  恽英 《中草药》1994,(11):612-612
石胡荽系菊科植物Centipedaminma(L.)A.Br.etAscher.的全草,一般用作抗菌消炎及治疗鼻炎等鼻咽疾病。化学成分含有三萜、甾体及愈创木内酯类化合物[1]。我们在进行抗肿瘤药理的筛选中,发现石胡荽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对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得4个甾醇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为β-谷甾醇、豆甾醇、γ-波菜甾醉和豆甾醇-3-O-β-D-葡萄糖甙。后2种成分系首次从石胡荽中分得。1提取和分离3.65kg石胡荽粗粉,用乙醇回流提取8次,过滤,滤液浓缩至稠膏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得石油醚部…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民间有用石胡荽治疗鼻塞流涕的传统 ,笔者对民间验方加以改良制成石胡荽滴剂 ,用以治疗鼻窦炎 ,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取鲜石胡荽 4 0 0 g,米酒 60 0 ml,浸泡 1 0天后过滤备用。治疗时以石胡荽酒滴鼻 ,每日 5~ 8次。滴后临床症状可很快减轻。除偶见喷嚏流泪反应外 ,未发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鼻窦炎即鼻渊 ,本病多由外感风寒、内因胆经之热影响及脑而起 ,其主要症状为鼻塞 ,经常流带恶臭的脓浊鼻涕 ,部分患者鼻额部有辛酸感 ,并可出现头晕、目眩等症。应用石胡荽滴剂治鼻窦炎 ,取石胡荽辛温性味和挥发油成分 ,配酒剂可祛风湿、通鼻窍、…  相似文献   

13.
石胡荽又名鸡胀草,野芫荽、鹅儿不食草。生于原野阴湿处及石缝中,各地中药店均有出售。本品治疗感冒,国内医学文献上尚少报导,惟“浙江中医杂志”曾介绍过治疗急慢性鼻窦炎和鸡眼,效果很好。我采用鲜石胡荽四钱晒干,研为细面,如痧药一样嗅鼻治疗感冒,效果良好。1957年冬我患过感冒鼻塞头疼、流清涕,嗅石胡荽面立即通气神清、得嚏而愈。此后无论男女老少如遇感冒,但用石胡荽面嗅鼻,均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鹅不食草(石胡荽、疟疾草、地胡椒),为菊科石胡荽属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 (L.)A.Br.et Aschers.的全草。多生于旱田、园地及草地上。系一年生伏地小草本,茎披散多分枝;单叶互生,倒披针形,无柄,长0.5~1厘米,远端有疏粗齿或全缘;春夏腋生头状花序,球形,黄色。性味辛、平。功效通窍散寒,活血解毒。  相似文献   

15.
实验验方     
透发麻疹的外治法一、鸡蛋温搓法:取鸡蛋一枚,生葱三株,胡荽子八分。先将葱和胡荽子加水适量煎数沸,再将鸡蛋(连壳)放入药汤煮熟,然后取蛋乘热搓患儿身上,从头面至躯干,次及上下肢,蛋冷再煮,再搓,连搓三至四遍后,盖衣被取微汗,疹即透发,屡试屡验。本法亦可治疗伤风感冒,如在麻疹流行期间,有个别感冒患者,初起症状不能与麻疹作鉴别时,可用此法治疗。如系感冒则汗出热退而愈;若是麻疹即可助其透发。二、葱巾温敷法:取生葱数株,加水煎数沸,用清洁毛巾放入葱汤浸热后,绞去汤液,乘热罨敷额面、胸前、脐腹等处,特别是脐腹要多罨几次,即可透发  相似文献   

16.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14,(10):894-895
胡荽菜,又名胡荽、香荽、芫荽、香菜,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带花全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冬春采收,其植物的果实、种子亦供药用。香菜是一种蔬菜,同时又是一种天然植物香料,它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种子,因而称胡荽。其香气四溢,清脆鲜嫩,营养丰富,在中国及东南亚各地具有民族风味的菜肴中,是不可缺少的佐料。如香菜羊肉汤、香菜牛肉汤等,鲜美可口,是进补强身、散寒祛风的佳品。  相似文献   

17.
石胡荽,又称鹅不食草,始见于《食性本草》,其作用“散寒通窍,止咳化痰,解毒消肿,止痛”。治疗坐骨神经痛对干性和神经炎性效果颇佳,对根性疗效欠显。  相似文献   

18.
【歌诀】辟邪之气王胡荽,味辛性温走肺胃。内通心脾外四肢,一切邪气见之退。【释义】胡荽即日常所称"香菜",为菜、汤之佳佐。古人云其能"辟一切不正之气"。传统中医认为,香菜性温味甘,  相似文献   

19.
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A.Br.et Aschers.)系菊科石胡荽属植物,又名石胡荽、鸡肠草。始载于南唐《食性本草》,《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生长于海拔300~1900米的阴湿处,主产于我国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平原和锡兰岛。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保健     
石胡荽可治鼻孔生疔鼻孔生疗,系肺經火毒蘊結所致。因肺开窍于鼻,肺經火毒上迫,故鼻孔生疔肿痛。石胡荽又名鹅不食草,属菊科植物,生于路旁、园隅湿地。辛寒无毒,能散結消肿,清热解毒。《本草綱目》謂治“鼻塞不通,又散疮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