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中药茵陈蒿汤中7种化学成分(绿原酸、栀子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Inert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0.001%磷酸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l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绿原酸、栀子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099 2),平均回收率在94.25% ~ 97.40%之间,RSD值在0.86% ~ 1.6%之间.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茵陈蒿汤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血舒通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5μm,4.6mm×250mm)柱,以甲醇(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75:25),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线性范围分别为1.705~34.104、3.220~64.400、2.180~43.600、1.771~35.422、0.459~9.182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2%、101.29%、100.77%、99.84%、100.02%,RSD分别为2.07%、2.01%、2.25%、1.75%、2.47%。结论:该方法可作为舒血通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的一种准确、灵敏、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HPLC测定不同厂家牛黄消炎片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目的:建立牛黄消炎片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6 nm;柱温40℃;进样量5μL。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在50 min内基线分离。峰面积(Y)对进样量(X)的标准曲线分别为芦荟大黄素Y=6 754.2X+2.078 9,r=0.999 9;大黄酸Y=4 191.1X-1.566 2,r=1.000 0;大黄素Y=5 029.4X-0.792 9,r=0.999 9;大黄酚Y=4 558.6X-2.863 7,r=1.000 0;大黄素甲醚Y=3 105.0X+114.41,r=0.990 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n=6):芦荟大黄素100.8%(RSD 1.8%);大黄酸100.3%(RSD 1.4%);大黄素100.6%(RSD 1.2%);大黄酚103.2%(RSD 2.4%);大黄素甲醚100.5%(RSD 0.9%)。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牛黄消炎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样品处理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六味安消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Diamonsil-C18柱( 200 mm×4.6 mm, 5 μm ),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54 nm. 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1.622 ~ 16.22 μg/mL( r1= 0.9998),0.6960 ~ 6.960 μg/mL(r2 = 0.9998),2.448 ~ 24.48 μg/mL(r3 = 0.9995),2.752 ~ 27.52 μg/mL( r4 = 0.9997)和2.702 ~ 27.02 μg/mL(r5= 0.9997)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n= 6).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六味安消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双黄祛毒片(盐酸小檗碱、大黄、五倍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在同一色谱条件ZORBAX SB-Pheny色谱柱(4.6mm×150 mm,5μm)对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线性范围分别为0.12 ~2.4 μg(r=0.999 9),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0.11 ~2.2 μg(r =0.999 9),0.015~0.3 μg(r=0.9998),0.02~0.4 μg(r=0.9998),0.008~0.16 μg(r=0.9999),0.013 ~0.26 μg(r=0.9998),0.006 ~0.12 μg(r =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7%,100.20%,99.01%,99.76%,101.10%,101.97%,101.5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双黄祛毒片中没食子酸、盐酸小檗碱、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RP-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厚朴颗粒中7种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黄厚朴颗粒(大黄、厚朴、陈皮、神曲等)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方法.方法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甲醇,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厚朴酚、厚朴酚分别在1.51 ~24.2 μg/mL(r =0.999 6)、3.26 ~52.2 μg/mL(r =0.999 8)、1.70~27.25 μg/mL(r =0.999 7)、5.94~95 μg/mL(r =0.999 9)、2.87 ~45.9 μg/mL(r =0.999 8)、7.78~124.5 μg/mL(r=0.999 9)、13.5~216 μg,/mL(r =0.999 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6.93%、96.81%、94.84%、97.34%、97.57%、98.82%和98.40%,RSD分别为1.77%、2.22%、0.67%、2.44%、1.73%、0.82%和0.91%.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黄散瘀巴布剂中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华  章建华  许丛辉  刘云飞  王玲 《中成药》2012,34(8):1600-1604
目的 优化三黄散瘀巴布剂中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溶剂用量、含乙醇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黄芩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芩苷转移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2:0.12:0.12:0.12:0.12∶0.4)优化大黄与黄芩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工艺为用10倍饮片量的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该提取工艺方法科学、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剂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生、熟大黄中的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及差异,探讨中药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使用色谱柱为Thermo BDS HYPERSⅡ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85:15)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207~0.414(R2=0.9999)、0.1721~3.442(R2=0.9996)、0.0203~0.406(R2=0.9999)、0.148~2.96(R2=0.9998)、0.164~3.28(R2=0.9993)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生大黄经炮制后,芦荟大黄素含量下降约8.26%,大黄酸下降约9.21%;而大黄素含量增加约16.44%,大黄酚增加约16.12%,大黄素甲醚增加约20.01%,说明炮制工艺对大黄各成分影响不同.结论:大黄炮制后,其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方法可作为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泻心汤不同配伍中蒽醌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荣  马越鸣  叶福媛  张宁  王天明 《中草药》2007,38(9):1327-1330
目的建立测定泻心汤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游离与结合型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AgilentHypersil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75∶25);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50μL。不同配伍中蒽醌类成分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5种蒽醌类成分的方法,这5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大黄相比,大黄-黄芩中5种蒽醌类成分增加;黄连-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总量增加,而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总量减少;泻心汤中大黄酸总量减少,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总量增加,5种蒽醌类成分总和增加。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蒽醌类成分的分析。并且不同配伍对泻心汤中蒽醌类成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黄连上清丸中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黄连上清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5种大黄蒽醌类化合物被有效分离,检测波长为226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10~0.200μg、0.010~0.200μg、0.092~0.184μg、0.010~0.200μg、0.005~0.1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1.11%、93.52%、97.16%、97.89%、93.62%。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黄连上清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黄配方颗粒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Kroma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9~0.218 0μg、0.011 2~0.224 0μg和0.011 9~0.238 0μg;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92%(n=9);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0.85%(n=9);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15%(n=9)。结论所用方法测定样品分离效果佳,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大黄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同时测定四季三黄片中5种指标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红  王树  张丹参  薛贵平 《中成药》2012,34(10):1915-1918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四季三黄片(大黄、黄芩、栀子、黄柏)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40 nm、345 nm、278 nm、254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60 μg/mL、5.4~54μg/mL、5.3~53 μg/mL、4.3~43 μg/mL、5.8~58 μg/mL (0.999 7 <r <0.999 9),平均回收率在98.0%和102%之间.结论 该法检测效率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四季三黄片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骨折挫伤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竭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403、440、254 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竭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质量浓度分别在2.111~21.11μg·mL^-1(r=0.999 1)、1.483~14.83μg·mL^-1(r=0.999 3)、1.180~11.80μg·mL^-1(r=0.999 7)、0.8182~8.182μg·mL^-1(r=0.999 7)、1.011~10.11μg·mL^-1(r=0.999 7)、1.075~10.75μg·mL^-1(r=0.999 6)和1.045~10.45μg·mL^-1(r=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30%(RSD=2.24%)、97.42%(RSD=1.63%)、96.21%(RSD=0.92%)、101.17%(RSD=2.74%)、95.84%(RSD=1.31%)、97.71%(RSD=2.49%)和95.50%(RSD=1.15%)。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骨折挫伤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解毒方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Kromasil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0.2%磷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1.0125~16.2μg、1.025~16.4μg、1.025~16.4μg、1.025~16.4μg、0.625~1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0.9998,0.9997,0.9994,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102.0%,101.7%,102.1%,100.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且重复性好,可作为清热解毒方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通腑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大黄、枳实、厚朴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38~0.610、0.048~0.780、0.068~1.076、0.056~0.904、0.022~0.33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6.01%、94.67%、100.94%、90.06%、92.37%,RSD分别为1.90%、2.77%、2.18%、1.88%、2.84%。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通腑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复方大黄腹膜透析液中5种游离蒽醌含量的HPLC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  刘文英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2):941-942
 目的建立复方大黄腹膜透析液中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LiChroCART HPLC-Kartusche RP-18e(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5nm。结果方法中5种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9%,RSD=2.21%(大黄素);99.8%,RSD=2.43%(大黄酸);97.3%,RSD=2.25%(芦荟大黄素);100.9%,RSD=1.94%(大黄酚);101.5%,RSD=1.78%(大黄素甲醚)。结论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重现性良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复方大黄腹膜透析液中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止痛膏中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分离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酸在0.208~1.0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7%(RSD=0.57%,n=5);大黄素在0.192~0.9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5%(RSD=0.99%,n=5);大黄酚在0.596~2.9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8%(RSD=1.50%,n=5)。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定藏药六味能消散中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76~0.380μg(r=0.999 6)、0.068~0.340μg(r=0.999 8)、0.076~0.380μg(r=0.999 9)、0.070~0.349μg(r=0.999 9)、0.071~0.355μg(r=0.999 7)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8%(RSD=0.72%)、97.52%(RSD=0.96%)、98.79%(RSD=0.95%)、97.77%(RSD=1.18%)、96.34%(RSD=2.0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藏药六味能消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