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心肌素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表型改变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以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VSMCs,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加入AngⅡ处理)、CGRP组(加入AngⅡ和CGRP处理)和CGRP8-37组(在AngⅡ和CGRP基础上加入CGRP8-37)。Western blot法检测VSMCs中心肌素及细胞表型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骨桥蛋白(OPN)表达情况。结果:在VSMCs培养中,细胞心肌素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细胞培养48 h和72h时心肌素表达水平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加入CGRP处理后,心肌素表达水平逐渐增加,与基线水平比较,加入CGRP培养后48 h和72 h时细胞心肌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在VSMCs培养48 h时,AngⅡ组细胞心肌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α-SMA表达亦相应下降(P0.05),而OPN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CGRP组VSMCs心肌素水平较AngⅡ组增加,伴随着α-SMA表达水平增加(P0.05),相反地OPN表达水平下降(P0.05);CGRP8-37组心肌素和α-SMA表达水平较CGRP+AngⅡ组降低(P0.05),而OPN表达较CGRP组增加(P0.05)。结论:CGRP通过促进VSMCs心肌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表型转换,使细胞维持收缩表型,且这一作用是CGR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后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响应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力学刺激后对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 Flexcell-5000T体外细胞张应变加载系统,对大鼠原代培养的 VSMCs 施加10%幅度、1.25 Hz 频率的周期性张应变,模拟VSMCs在体内的生理性力学环境;以未加载周期性张应变的静态细胞为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 检测 VSMCs的 p-AMPK蛋白表达;划痕实验检测 VSMCs 迁移功能。结果 与静态组的细胞相比,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加载24 h后显著减少划痕愈合面积,提示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抑制VSMCs迁移;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加载3 h后,VSMCs的p-AM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加载24 h后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在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加载条件下,孵育AMPK抑制剂可以在张应变加载3 h后显著降低 p-AMPK蛋白表达,而在张应变加载24 h后显著促进VSMCs迁移;在静态条件下孵育AMPK激活剂 AICAR 3 h后显著诱导p-AMPK蛋白表达,孵育24 h后显著抑制VSMCs迁移;提示p-AMPK蛋白表达参与调控VSMCs迁移。结论 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能通过激活p-AMPK蛋白表达,进而抑制VSMCs迁移,提示生理性周期性张应变调控VSMCs迁移对维持血管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表型转换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 (25~100 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24 h或48 h,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MA蛋白合成;100 μg/L rMIF刺激MRC-5细胞48 h,刺激前0.5 h加入Rho拮抗剂Y27632,RT-PCR法检测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表达;100 μg/L rMIF分别刺激MRC-5 6 h、12 h、24 h或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p-MYP1)蛋白合成。结果:刺激MRC-5 24 h,不同浓度的rMIF对α-SMA mRNA转录未见显著影响(P>0.05)。刺激MRC-5细胞48 h,rMIF可呈剂量依赖地促进α-SMA mRNA (r=0.697,P<0.01)和蛋白(r=0.957,P<0.01)表达。Y27632预刺激后,显著抑制rMIF100 μg/L促进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均P<0.01)。rMIF刺激6 h后,p-MYPT1表达显著增加(P<0.01),12 h达到高峰(P<0.01),24 h开始下降,但24 h和48 h其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rMIF通过Rho信号通路刺激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串珠素对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反应的影响以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3H-TdR掺人法测定VSMCs增殖。Westem blot方法检测FAK表达。结果 Perlecan加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引起的VSMCs增殖反应,并诱导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表达上调。Perlecan抗体消除Perlecan促进bFGF致VSMCs增殖反应,并抑制FAK表达。结论 串珠素增强bFGF致大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反应,其机制涉及FAK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仁素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以AngⅡ诱导大鼠VSMCs表型转化为模型,观察AngⅡ对VSMCs表型转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调理蛋白(calponin)、平滑肌蛋白22α(SM22α)和骨桥蛋白(OPN)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VSMCs表型转化时核仁素mRNA和蛋白的时空表达模式;进一步采用核仁素基因转染及RNA干扰技术观察核仁素对上述VSMCs表型转化标志物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AngⅡ刺激VSMCs不同时间后,VSMCs收缩表型标志物α-SMA、calponin和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减少,而合成表型标志物OPN的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0.05);不同浓度AngⅡ刺激VSMCs不同时间后,随着时间和剂量增加,核仁素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升高;AngⅡ可诱导核仁素从细胞核向细胞浆移位;核仁素过表达可促进Ang II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核仁素表达下调后,其促进表型转化作用被解除。结论:核仁素具有促进Ang II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的作用,核仁素的表达上调和移位参与Ang II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激活心脏成纤维细胞(CF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新生SD大鼠CFs。蛋白免疫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LGF和磷酸化ERK1/2(p-ERK1/2),免疫荧光观察α-SMA的表达,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检测PLGF、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Ang II组PLGF mRNA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用替米沙坦后,PLGF mRNA表达水平下降;Ang  II组PLG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PLGF诱导CFs增殖及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PLGF干预CFs 60 min后,p-ERK1/2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Ang II+anti-PLGF组与Ang II组比较,细胞增殖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亦下调(P<0.05)。结论:PLGF可能参与Ang II诱导的CFs增殖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因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内皮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MSCs,携带CGRP的慢病毒载体转染MSCs,未转染MSCs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CGRP蛋白表达;实验分为转染Lenti-CGRP的MSCs(CGRP)组、转染Lenti-CGRP的MSCs+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组(CGRP +CGRP8-37)及未经转染的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以鉴定其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观察转染CGRP后MSCs增殖的影响;Matrigel实验观察转染CGRP对MSCs形成管腔样结构能力的影响。结果:MSCs转染CGRP基因经诱导分化后的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转染CGRP组细胞数量增长较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实验显示转染CGRP组细胞微血管新生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RP+CGRP8-37组上述作用明显被抑制。结论: 转染CGRP基因能促进MSCs向内皮分化,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促进微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寡核苷酸对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变的影响及对内膜增殖的作用。方法:在跨过TGF-β1 cDNA序列的起始密码区ATG范围内,设计含15个碱基、无修饰或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TGF-β1寡核苷酸(AS TGF-β1)及对照的正义(与反义寡核苷酸互补)寡核苷酸(S TGF-β1)。球囊导管损伤SD大鼠颈总动脉,术后7 d取出正常或损伤的血管进行VSMCs的培养,RT-PCR及蛋白印迹分别检测VSMCs生物学标志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基质Gla蛋白和骨桥蛋白,以及TGF-β1和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ALZET 泵皮下注射硫代磷酸化修饰AS TGF-β1及S TGF-β1(90 μg·kg-1·d-1),连续给药28 d后测定血管内膜与中膜的面积比(I/M)。结果:(1)AS TGF-β1对血管损伤后VSMCs TGF-β1 mRNA表达并无明显作用,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GF-β1蛋白质的表达,而S TGF-β1不影响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2)AS TGF-β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s DNA的合成,而不管是AS TGF-β1还是S TGF-β1对正常VSMCs DNA的合成均无明显的量效作用;同时AS TGF-β1显著抑制了血管损伤后VSMCs FN的合成。(3)AS TGF-β1显著促进了VSMCs SM22α mRNA的表达,但抑制了基质Gla蛋白和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这种相反的作用在001及01 μmol/L的水平最为明显。(4)硫代磷酸化修饰的AS TGF-β1治疗28 d后,显著抑制了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殖,I/M比对照组下降了68%。结论:AS TGF-β1特异性抑制了VSMCs 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损伤后VSMCs增殖及合成、分泌FN,减轻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殖。上述作用可能与逆转血管损伤后VSMCs的表型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26a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换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原代小鼠主动脉VSMCs,将细胞分空白对照组、anti-miR-26a、PDGF-BB+anti-miR-control组和PDGF-BB+anti-miR-26a组共4组。分别加入荧光蛋白(Ad-GFP)、anti-miR-26a、PDGF-BB+anti-miR-control和PDGFBB+anti-miR-26a,观察VSMCs的表型改变;用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SM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钙调节蛋白(calpon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VSMCs中miR-26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GF-BB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VSMCs分化标志基因α-SMC、calponin、SM-MHC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P0. 05),诱导VSMC表型转换为合成表型; PDGF-BB处理的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P0. 05);抑制miR-26a后,PDGF-BB对VSMCs的α-SMC、calponin、SM-MHC的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被部分抵消(P0. 05)。结论 PDGF-BB使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miR-26a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miR-26a在PDGF-BB诱导VSMCs表型转换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过表达对乙醇诱导下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激活与增殖及I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对HSC-T6进行pEGFP-Nrf2重组质粒及pEGFP-N1空载质粒瞬时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刺激组、乙醇刺激+pEGFP-Nrf2质粒组和乙醇刺激+ pEGFP-N1空载质粒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HSC-T6中Nrf2、I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MTT法对HSC-T6细胞增殖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HSC-T6细胞周期分布进行检测。结果:(1)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pEGFP-Nrf2质粒成功转染HSC-T6,转染后48h N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5)。(2) 乙醇刺激组与乙醇刺激+ pEGFP-N1空载质粒组之间细胞增殖水平、I型胶原、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升高(P<0.05),而乙醇刺激+ pEGFP-Nrf2质粒组细胞增殖水平及I型胶原、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乙醇刺激组及乙醇刺激+ pEGFP-N1空载质粒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显著上升,S期比例显著下降(P<0.05),呈G1/S期阻滞。结论:Nrf2过表达可显著抑制乙醇对HSC-T6 I型胶原及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使HSC-T6细胞周期发生G1/S期阻滞,抑制乙醇诱导的HSC-T6增殖水平的升高,提示其对乙醇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特异性蛋白27(Fsp27)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和活化的影响及其对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SD大鼠肝脏提取HSCs并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代HSCs和活化HSCs中Fsp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构建携带Fsp27基因的慢病毒,转染活化的HSCs并继续培养72 h,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Fsp27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了解HSCs的活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sp27对HSCs中纤维化相关蛋白[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大鼠原代HSCs。Fsp27在原代HSCs和活化HSCs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活化HSCs成功转染携带Fsp27基因的慢病毒后继续培养72 h,与对照组比较,HSCs的活化与增殖被明显抑制(P<0.05);Fsp27促进MMP-2 mRNA的表达(P<0.05),降低TIMP-1和TGF-β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Fsp27可抑制HSCs的增殖和活化,并调节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Fsp27的作用可能与其维持HSCs静息状态细胞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7nt-微小RNA(27nt-mi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表达的调节及其对细胞活力、迁移和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构建27nt-miRNA高表达、反义序列(anti-27nt-miRNA)以及阴性对照的表达质粒,经慢病毒包装后分别转染大鼠原代VSMCs,加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VSMCs表型转换。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中SM2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DGF-BB组的细胞活力上升(P 0.05)、迁移能力上升(P 0.05),SM22α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降(P 0.05);与阴性对照慢病毒组相比,27nt-miRNA高表达组的细胞活力下降(P 0.05),迁移能力下降(P 0.05),SM22α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 0.05);而anti-27nt-miRNA组细胞的细胞活力上升(P 0.05),迁移能力上升(P 0.05),SM22α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降(P 0.05)。结论:27nt-miRNA促进SM22α表达,同时抑制VSMCs的活力及迁移,并有可能抑制VSMCs从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  相似文献   

14.
PDGF-B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体外培养的SD大鼠胸腹主动脉VSMCs,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PDGF-BB处理组。分别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伤口愈合实验检测PDGF-BB对VSMCs增殖、细胞周期和迁移活性的影响;用W estern b lotting分析检测VSMCs表型标志物的表达;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共沉淀分析检测Krüppel样因子4(KLF4)磷酸化及与其它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结果:PDGF-BB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上调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下调增殖抑制蛋白p27、分化相关蛋白SM22α的表达。PDGF-BB诱导KLF4的表达和磷酸化,促进KLF4与NF-κB的相互作用,抑制KLF4与Sm ad3、HDAC2的结合。结论:PDGF-BB可能通过影响KLF4磷酸化及其与不同转录调节因子的相互作用而诱导VSMCs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FL-I,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RA(0.1 μmol/L、1 μmol/L、10 μmol/L)作用3 d对HFL-I增殖能力的影响。5 μg/L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0 h、6 h、12 h、24 h、48 h、72 h后,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表达,刺激0 d、1 d、3 d、5 d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不同浓度ATRA干预,24 h后RT-PCR方法检测α-SMA mRNA表达,3 d后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 (1) 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P<0.05)。(2)5 μg/L TGF-β1诱导后,HFL-I细胞中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3) 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下调TGF-β1诱导的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ATRA能够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和TGF-β1诱导的分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真武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DN)模型组和真武汤治疗组(真武组),另设正常组。采用生化、HE染色观察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脂质过氧化相关参数的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探讨真武汤对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系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血糖和丙二醛(MDA)均显著升高(P<0.05),体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显著降低(P<0.05);真武组大鼠的肾系数、24 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血糖和MDA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iNOS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可见蛋白管型;真武组病变轻于模型组。模型大鼠肾组织α-SMA及NF-κB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真武组大鼠肾组织α-SMA及NF-κ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真武汤能减轻糖尿病肾病肾脏局部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减轻病理损伤,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α-SMA及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FD)是否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s)表型转化。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d 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SMA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吡非尼酮(0.1、0.2、0.3、0.5和0.8 mg/L)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后续实验应用0.2 mg/L为干预浓度。吡非尼酮(0.2 mg/L)预处理HLFs能明显地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调Ⅰ、Ⅲ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P0.05),并且干扰TGF-β1诱导的细胞骨架重组和表型转化,使α-SMA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吡非尼酮能有效地抑制TGF-β1所诱导的HLFs细胞功能和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