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以效率高、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是当前治理石油污染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进行治理的三种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国外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发展及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国内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2016年我国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待全面落实后将为国内土壤污染与治理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与市场。本文介绍了国内土壤污染与治理的发展形势,全国的污染状况及目前的市场需求,并对土壤相关的国家政策进行解读。进一步详细列举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主要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南方某工业场地经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后确认为污染场地,目标污染物为土壤重金属砷。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依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和《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进行验收监测。检测结果符合修复目标值,表明该场地土壤修复效果良好、修复达标。  相似文献   

4.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一直以来,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伏性、滞后性和复杂性,使之成为环境治理的重大挑战。在诸多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技术中,化学钝化修复技术无疑是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修复治理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各类无机、有机、无机-有机复合以及新型化学钝化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发展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化学钝化修复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毒性大、持久性强和生物富集等特点,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亟需对受有机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有效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为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拓展与应用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环境检测和风险评估,确认南方A工业场地为污染场地,污染物主要构成为土壤重金属砷,选择异位稳定/固化技术进行土壤修复治理,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依据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和《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对修复工程进行持续跟踪、监测、验收,检测结果符合修复标准,说明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7.
围绕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有毒物质多环芳烃,介绍了该类污染物质来源、危害、分布及污染现状,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中PAHs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生物修复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简述腐植酸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腐植酸作为土壤中重要的有机物质,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腐植酸的组成及结构入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有的修复技术、腐植酸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及修复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腐植酸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化工设计通讯》2019,(10):37-38
石油烃类的含油污泥处置是目前土壤修复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修复方式有生物修复、热解法等。生物修复方式修复时间长,处理不彻底;热解虽然处理时间短,但能耗高、处理不彻底。主要介绍了阴燃技术,并讨论土壤的有机污染治理。符合阴燃条件的污染土壤,通过阴燃技术成功处理了污染的石油烃类污染土壤,同时阴燃过程中能耗很低,从理论到中试都证明了阴燃在土壤修复中修复效果显著,非常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0.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铬渣治理的深入进行,渣场底部及附近铬污染土壤的修复亦提上日程,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其特殊性。各种地质条件形成的土壤含铬量相差很大,而土地的用途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治理效果差异很大。文章介绍了铬污染的来源及危害,详述了土壤修复的5种技术,并对5种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王芮 《广州化工》2023,(20):23-25+51
土壤六价铬Cr(VI)污染逐渐严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危害。介绍了土壤中六价铬的来源、特性、危害及现行的土壤中六价铬环境质量标准,并逐一阐述了淋洗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修复技术、微波辐射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化学吸附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等六价铬污染土壤施工常用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成果。同时,比较几种修复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展望当前治理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壤修复技术是解决污染土壤问题的主要手段,已经在我国的污染土壤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与污染种类,分析了污染土壤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总结了现阶段我国主要用于修复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未来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柱 《无机盐工业》2008,40(2):47-50
目前,许多铬盐厂正在进行铬渣无害化处理,速度快的已基本完成.随着铬渣治理的深入进行,渣场底部及附近铬污染土壤的修复亦提上日程.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其特殊性.各种地质条件形成的土壤含铬量相差很大,而土地的用途有很多种,对总铬和 6价铬的容忍性各不相同,故尚未见到铬污染土壤治理标准.介绍了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指标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介绍了5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于侬 《广东化工》2011,38(9):134-134,123
文章系统论述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及未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视,为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某化工企业旧址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城市环境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发展规划等需要,大多污染企业经搬迁后须进行污染场地的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针对超过土壤污染管控值的建设用地还需做治理修复。本文以江苏省某化工企业旧址污染地块的土壤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对有机污染土壤实施修复的应用现状,工程竣工验收结果表明:氯苯、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a)蒽、茚并(1,2,3-c,d)芘和二苯并(a,h)蒽等6种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效果达到了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由输油管道破损泄露导致的土壤石油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管输油品泄露的土壤污染治理,首先介绍了常用的传统物化治理技术并进行其优缺点分析,着重对修复效果迅速,二次污染较小的化学修复技术中的表面活性剂淋洗技术和芬顿氧化降解技术的修复机理、研究进展、不足及发展展望进行探讨。建议对重度石油污染土壤以表面活性剂淋洗技术或芬顿氧化技术进行初步清理以去除大部污染物,而后综合应用生物治理技术进行修复以缩减治理时间,提高治理效率,并开发新型低成本、高效环保的处理剂促进土壤石油污染治理的工业大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江西省某化工厂铬渣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环境监理的人员职责、工作程序、依据、内容、制度和方式等因素,实现土壤修复工程质量、进度的全方位控制;重点阐述了在整个工程过程中环境监理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工作的特色,以保证污染土壤修复工程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治理目标;对我国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理论研究和其它土壤修复项目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河南省土壤受重金属、石油、有机农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以期为河南省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化工》2019,(12):76-77
作为土壤常见污染,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土壤固有性质和质量安全,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效果也有极大影响。首先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了解各类修复技术特点。之后阐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前景,强化土壤修复力度,满足我国各地区土壤污染治理要求,确保各地区生态环境维护水平和土壤污染治理效果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0.
石油泄漏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有效的修复技术是油污土壤治理的关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被证明可在原位和易地进行低成本、较小环境代价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综述了生物强化、生物刺激、生物通风等技术原理及应用效果,评价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生物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