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刘瑞龙 《广东化工》2022,49(2):83-85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其内含的营养物质也在发生变化.本试验通过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磷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随着好氧堆肥的进行,堆料内营养物质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在升温期内各参数变化不大;高温期内,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氮素含量及磷含量逐渐提高;堆肥后期含水率缓慢下降.总体而言,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于忠臣  钟柳波  魏震  王松  孙艳 《当代化工》2016,(8):1681-1684
以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和脱水后的新鲜粪便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探讨含水率、初始温度和翻堆作用对堆体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并分析水溶性有机碳、氨态氮、硝态氮以及耗氧速率等组分在好氧堆肥化过程中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堆体升温影响较大,其值以53.5%~60.0%为宜。堆料初始温度和堆肥初期翻堆对堆肥过程影响较小,经高温堆腐后翻堆对堆体温度影响较大。堆肥过程中堆体含水率和水溶性有机碳变化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规律,而氨氮和硝态氮转化趋势相反;此外,堆体耗氧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最大值为1.58 mg O_2·gvss~(-1)·h~(-1),堆肥过程中嗜温和嗜热微生物种群是顺序演替的。  相似文献   

3.
污泥堆肥工艺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处理厂会产生大量污泥,其有机质含量高,具有成为农用堆肥产品的潜力。利用污泥生产有机肥料,是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之一,国内外主要的污泥堆肥工艺以好氧堆肥技术为主。该技术通过合理的控制供氧、通风、翻堆等条件控制,可以提高使堆肥产品的氮、磷、钾总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使污泥成为一种高效、优质、安全的有机肥料,非常适合于农业利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甘蔗叶与牛粪混合物不同堆肥方式对氮素转化规律的影响。将甘蔗叶与新鲜的牛粪以1∶3的质量比充分混合,在同样的外界条件下,采用密闭容器强制通风法和翻堆法两种好氧发酵法进行堆肥。结果表明,翻堆堆肥相比于通风堆肥:温度高2.1~5.2℃,有机质降解率高28.25%,最终含水率高8.08%,最终pH值高0.12。这些因素的不同导致通风堆肥的硝态氮高出翻堆堆肥23~165mg·kg-1;氨氮含量前13d通风堆肥高出翻堆堆肥48~1 017mg·kg-1,后期翻堆堆肥高出1~42mg·kg-1;亚硝态氮含量前9d翻堆堆肥高出通风堆肥285~425mg·kg-1,后期通风堆肥高出41~118mg·kg-1。表明,两种不同堆肥方式中氮素的转化规律不同,翻堆堆肥更有利于促进氮素转化。  相似文献   

5.
添加一种固态堆肥接种剂,采用超高温好氧发酵的工艺对污泥进行堆肥处理,探讨了在接种后污泥的温度、pH、含水率、有机质、DOC以及氮素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污泥堆肥温度高达90℃,发酵周期缩短至20d以内,含水率降至32.5%,污泥减量化显著,腐熟度进一步提高。固态接种剂的使用与研究为超高温好氧发酵工艺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花生壳作为调理剂在城市污泥堆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类型调理剂与污泥在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氨氮、总磷、含水率、有机质等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花生壳具有良好的污泥堆肥调理效果,好氧堆肥使污泥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当花生壳添加量为20%左右时,堆肥升温较快,全磷含量高,氨氮损失小。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污泥好氧堆肥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污泥的堆肥机理及其过程的分析,论述好氧堆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堆肥填充料、初始含水率、通气供养条件、有机质含量、碳氮比(C/N)、pH以及温度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污泥好氧堆肥的腐熟度指标,分别给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以及毒性指标,评价各指标特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化工设计通讯》2020,(1):229-230
依托运城市较高森林覆盖率,运城污泥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中心采用传统的槽式高温好氧堆肥工艺,经过30d左右的高温好氧发酵,最大程度保留污泥中有机质,产物为含水率25%的园林绿化基质与有机肥,销售可观,达到污泥处理最优的经济性,实现了资源利用与污泥处理相结合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药渣和木花作为蓬松剂按体积比1∶3混合,在强制通风不足的情况下,结合每周的人工翻堆,污泥高温堆肥也可实现,高温阶段(>55℃)可维持4d。堆肥的高温使大肠杆菌数量降低4个数量级,达到国家高温堆肥卫生标准。在污泥堆制过程中,pH、VSS、有机质含量下降;但全N、P、K含量的变化与堆肥的系统条件有关。药渣堆肥在堆制35d后,种子发芽指数(GI)达50%以上,木花堆肥在堆制50d后GI达到51%。堆肥结束时,Cu、Zn、Cd在药渣堆肥中含量增加,在木花堆肥中含量减少;但其中Cu的化学有效性降低,而Zn、Cd的化学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辅料配比对市政污泥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冀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原料,选用菌菇渣和玉米秸秆为辅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好氧堆肥。通过对温度、氧气百分含量、含水率、pH值、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考察不同辅料配比对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48 d之后4个堆体的温度在55℃以上的天数分别为6、9、8、5d,均达到了国家无害化卫生标准,且均对植物的生长完全没有毒性(GI80%),其中以堆体C效果最优。通过对辅料含量和多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辅料含量和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辅料含量的增加导致含水率和有机质呈明显下降趋势,硝态氮因铵态氮快速被硝化呈上升趋势,适当增加辅料有助于堆体的腐熟。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化工》2021,48(6)
研究了不同通风设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好氧堆肥过程温度、氧气(O2)、氨气(NH3)和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通风设备对污泥好氧发酵过程有显著的影响。采用罗茨风机(处理1)的堆体升温速率、达到的最高温度、高温持续时间和O2含量均高于采用离心风机的处理(处理2);同时,堆肥前期处理1排放的NH3含量要高于处理2,后期两个处理相差不大;堆肥前期处理2的TVOCs释放量明显高于处理1。考虑到TVOCs对臭气污染的贡献要显著高于NH3,建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罗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供氧。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一级强化污泥量大、致密粘稠、有机质含量少,采用传统的填埋技术占地面积巨大、物料腐熟周期长、填埋难度大.为此开展了中试研究,以好氧堆肥技术的一次发酵作为填埋预处理方法,以填埋场作为二次发酵场地,较原污泥直接填埋节省占地,缩短填埋时间.课题开展了一级强化污泥好氧堆肥的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堆肥7 d的物料回用至堆肥初始混合物料中,研究物料回用技术的作用.研究表明,对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一级强化污泥采用好氧堆肥的技术是可行的.经堆肥化过程产生的腐熟物料回用于污泥堆肥,不仅可以起到接种剂的作用,同时调节污泥的空隙率和含水率,解决堆肥过程调理剂问题.从熟料回用的堆肥效果来看,回用次数不宜超过3次.  相似文献   

13.
污泥堆肥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方法,通过堆肥可以使污泥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肥料。本实验以秸秆作为蓬松剂,通过好氧堆肥实验,分析了实验随p H值、温度、含水率、发芽指数和水溶性有机碳等变化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经过好氧堆肥处理能够实现城市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郑州市某污泥处置厂好氧堆肥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管控优化污泥堆肥工艺参数、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措施,来解决堆肥发酵生产过程中由气候温度、混料生产、原材料、发酵过程管控等因素引发的问题。此外,稳定发酵周期,提高堆肥和高效土壤改良剂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市政污泥堆肥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接种生物菌剂对菌糠堆肥过程中腐植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用菌菌糠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堆肥持续时间为36天。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 H以及腐植酸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生物菌剂可以加快堆体的升温速度并延长高温期;堆体中黄腐酸含量、p 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腐植酸含量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总腐植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水溶性腐植酸的含量一直上升直到堆肥结束。堆肥结束后,处理组的各种形态的腐植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接种生物菌剂有利于加快堆肥进程,提高堆肥品质。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厂废水处理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堆肥后的污泥可作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在农业上再利用。然而,由于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高,需要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进行去除处理,才能实现污泥堆肥在农业上的再利用。探讨了不同有机酸去除处理污泥重金属镉、铅。研究了pH、浸提时间、铁锰氧化物/柠檬酸物质的量比(MnFe_2O_4/C_6H_8O_7)对污泥重金属镉、铅去除率的影响。处理的最优化条件是p H为4,浸提时间为8 h,铁锰氧化物/柠檬酸物质的量比(MnFe_2O_4/C_6H_8O_7)为2。  相似文献   

17.
介绍山东省某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状况,结合泥质特点选用了好氧堆肥的处置措施,详细阐述了污泥好氧堆肥各单元的工艺及设备设计情况。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污泥经处理后达到农用标准,年平均净利润达到359.01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强制通风好氧静态方式对污泥进行堆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污泥水分和C/N比,经过好氧反应器堆肥处理,污泥有机质发生降解,含水率不断下降,最终达到30%左右;工况A和B都达到最高温度,分别为58.90℃和59.9℃,并维持了 6天,有效杀灭病原菌,实现城市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和减量化的要求;工况A、B的种子发芽指数鄙达到100%以上,腐熟的污泥成为肥料产品,实现资源化.  相似文献   

19.
雷旭阳  高承煜  王怀宇  张志华  田明  阚旭 《广东化工》2023,(14):168-171+176
为了探究提高蚯蚓堆肥处理城镇脱水污泥效率的方法。将含水率为75%~80%的城镇脱水污泥制作成粒径为5 mm和15 mm的污泥颗粒,考察了蚯蚓对颗粒污泥系统的生存适应性,以及污泥粒径、环境温度、和蚯蚓密度对堆肥系统稳定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个实验周期内,蚯蚓在5 mm颗粒污泥系统中的单条成蚓重量平均提高了约0.60 g,收获大量幼蚓和蚓卵,表现出很好的生存适应性;且蚯蚓的存在显著降低了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平抑系统p H的变化幅度,促进了氨化和硝化的反应进程,提高了矿化效率。改变堆肥条件发现,5 mm粒径堆肥系统的稳定化效率显著高于15 mm粒径的堆肥系统;在15~25℃环境温度条件下,温度越高,系统稳定化程度越高;堆肥系统中蚯蚓接种密度越大,系统稳定化效率越快。研究表明:将城镇污泥造粒可为蚯蚓提供适宜生存环境,系统内富氧条件好,大大提高蚯蚓堆肥效率。同时,系统的稳定化效率与污泥粒径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环境温度、接种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污泥粒径越小、环境温度越高、蚯蚓密度越大,均可加速堆肥系统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以污泥和树叶为原料进行了好氧堆肥,分析了三种温控方式对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如不设置保温措施,堆肥难以成功。利用堆体温度反馈调节水浴加热和将水浴温度恒定至60℃两种控温方式均可使堆体达到无害化的高温持续时间。其中利用堆体温度反馈调节水浴加热更能反映堆肥温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