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营过程中,会因设备故障、仪表测量误差、用户个人行为等干扰因素导致运营系统采集异常数据,因此需要对异常数据进行排查,有助于保障光伏发电用户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识别存在运营问题的分布式光伏用户。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光伏发电运营系统异常数据排查技术,结合温度、辐射量、纬度、时令等环境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方法,通过有限的数据量建立较为精确的发电量数学模型,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发电量进行修正,从而排查和消除异常数据。该方法能够实现发电数据的预测,能够快速、可靠地排查异常数据,文中给出了排查原理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的特殊性及有效监控手段的缺乏,设计开发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负荷自动监控与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采用采集终端设备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上网表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每个采集终端设备都是一个监测点,所有采集数据传送至系统主站进行分析。系统主站应用服务通过逻辑判断及算法推演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发现异常用户自动触发声光电报警并对该异常用户进行地理位置定位。  相似文献   

3.
唐昕  庄峥宇  闫博 《浙江电力》2015,(2):12-15,32
介绍了分布式光伏电源调控平台的安全分区定位、网络拓扑结构和硬件配置,设计了调控平台的功能规范。从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对调控平台的技术特点进行论述。对于开展分布式光伏电源调控平台建设,实现分布式光伏电源远程监控和统一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聪 《电工技术》2017,(10):138-140
针对用户侧小型分布式光伏具有容量小、技术维护能力弱、建设风险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建设风险评估方法,探讨了其适应的商业模式。从技术风险、政策风险、资金风险和管理风险方面提出了小型分布式光伏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求解指标权重值;依托北方居民楼3kW光伏工程案例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基于实际工程的风险评估结论,探究了自建自销、合同能源管理、用户和企业共建的商业模式在北方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以期为分布式光伏建设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分布式光伏逐渐参与调峰任务,弃限电量正确统计成为了事关双碳战略推进与用户电价补贴的重要课题。针对调峰后分布式光伏弃限电量难以正确统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回归算法修正的分布式光伏弃限电量统计方法,在分析总结分布式光伏样板机法的基础上,加入分布式光伏历史曲线信息,建立基于回归算法修正的分布式光伏弃限电量统计模型。该方法相比于样板机法能够更地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相比于测光法能更好地利用当下的样板机光伏数据,可以实现分布式光伏调峰后弃限电量的更精准统计,为分布式光伏的规划管理和投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琳  高雪  甄钊 《电气自动化》2022,44(1):63-66
分布式光伏输出功率与用户实际负荷功率的耦合增加了净负荷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对用户实际负荷和光伏出力进行数据解耦方法来估计基线负荷.首先根据用户特点分为对照组和需求响应组,估算用户的实际负荷;然后利用估算得到的用户实际负荷,得到用户每日的光伏出力估算值;接着将估算得到的用户实际负荷与光伏输出功率在需求响应时...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光伏产业的大力推进与扶持,以及国家补贴政策具有长期性,出现了很多不法用户以虚假记录发电量骗取国家补贴的行为.针对现有的分布式光伏防窃电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影响值(MIV)-启发式前向搜索的异常光伏用户识别方法.通过获取同一地区的标杆光伏用户及其他光伏用户在同一时段的发电数据,利用原始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户侧小型分布式光伏具有容量小、技术维护能力弱、建设风险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建设风险评估方法,及探讨了其适应的商业模式。首先,从技术风险、政策风险、资金风险和管理风险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型分布式光伏建设风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求解指标权重值;然后,依托北方居民楼某个3 k W光伏工程案例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最后,基于实际工程的风险评估结论,探究自建自销、合同能源管理、用户和企业共建等三种商业模式在北方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以期为我国分布式光伏建设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光伏发电现状和发电预测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浙江省绍兴地区 2017年以来光伏用户的发电量数据,从季节、天气、温度、光照等不同因素对光伏发电效率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短期光伏发电出力和发电量测算的方法,从而为本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量预测、光伏工程选址、光伏运维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力扶持,但补贴正在逐年下降。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居民用户的发用电成本和效益模型。选取北京市2017年居民用户发用电数据,对分布式光伏投资回收年限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现行补贴政策和投资成本下,平均回收成本时间为7.5年左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户实际用电量、上网占比、投资成本及补贴力度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计算得到相同回报率下不同度电补贴对应的单位容量光伏组件造价,为居民用户投资分布式光伏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尹国龙 《电测与仪表》2021,58(10):118-124
针对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不易预测,与其他发电系统之间运行优化策略不完善等问题.文章参考国内外光伏行业大数据应用的典型经验,基于光伏发电数据和用户的负荷需求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光伏发电量预测和负荷预测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和对天气因素的量化和相似度处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光伏用电量和负荷进行预测;采用青岛市某光伏电站的实际数据进行学习和预测,取得较好效果,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此外通过对负荷的预测和对发电量的预测数据,以经济性能最优为目标制定了运行优化策略,实现了光伏发电的有效利用,使发电侧和负荷侧功率平衡,大大降低了网损和线损,提升了分布式光伏用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分布式光伏电源在配电网渗透率上升,分布式光伏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加。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用户供电的同时,其电能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为了增加配电网的光伏消纳能力,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从装置角度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现有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和分布式光伏系统运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研究了增加配电网中光伏渗透率的措施,为分布式光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配电网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动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大规模接入配电网提供了可能。将主动管理与分布式光伏优化配置相结合,以分布式光伏的安装位置、容量和主动管理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以分布式光伏能量渗透率最大和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配置模型;利用基于二分K-均值聚类的多场景分析法处理光伏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及时序特性,克服K-均值聚类场景缩减对初始质心选取敏感的缺陷;提出基于并行计算的多场景分析和多目标分子微分进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最优配置方案及主动管理策略。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配置方法可有效提高分布式光伏消纳量并保证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推动分布式光伏系统发展为切入点,结合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和供需互动平台分析了节能服务公司运营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模式;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成本收益数学模型;考虑负荷与电源时序性的匹配度,结合大数据分析,选取餐饮业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市场,进行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充分考虑分布式光伏出力的时序性,并与可控负荷搭配,有利于激发其潜在市场;基于信息共享与大数据分析的能源互联网有利于分布式光伏系统商业化,促进能源投资与能源利用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组件的衰减率是技术方面较为可行的保证分布式光伏系统收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一种考虑分布式光伏接入的大用户供电方案设计方法,即报装容量较大的大用户往往具备较好的光伏建设条件,在其供电方案设计时就应考虑未来可能建设的光伏项目,预留光伏接入位置、线行通道;分析因光伏并网可能造成的影响,必要时修改接线方式,使供电方案的设计更趋科学合理。以广东某用户供电方案设计为算例,通过仿真分析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吕利军  李伟  郑鑫  杨韬 《电气应用》2023,(12):39-44
近年来,随着低压分布式电源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力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征给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突出。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在区域内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分布式电源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可靠经济运行,规范并规划分布式电源接入,加强分布式电源主动支撑能力,完成7 000余户分布式光伏模型与数据接入,利用拓扑分析、可视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分布式光伏的全景监视与高准确度预测,达到了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网公司投资运营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依据现行能源与电力政策,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的商业运营模式及其收益来源,提出了"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全额上网"、"市场化交易"等模式下预期成本和收益计算方法。以贵州省典型参数为例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各种典型模式下的初始成本、年收益、静态投资回收期等,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单位典型造价、项目所在地的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光伏发电补贴、用户电价等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林伟  林心昊 《电工技术》2019,(17):97-99
从部分大工业用户配置有一定容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现状入手,结合福建省大工业用户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着重对此类用户配置电化学储能系统后的光伏消纳率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得出配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大工业用户电化学储能容量配置的方案原则,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有时仅仅依靠集中式光伏电站与风电场不足以应对电网调峰需求,分布式光伏将逐步参与调峰。针对低压分布式光伏分布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涉及利益复杂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HPLC智能电能表改造的低压分布式光伏调峰控制模型,制定了低压分布式光伏调控优先级策略,在基于样板光伏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调峰后弃限电量统计与分布式光伏控增方法,可以在尽量避免分布式光伏用户经济损失情况下,充分调用低压分布式调峰资源,为低压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提出了经济性分析方法,对居民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项目的经济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选取全国6个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上网比例、电价、配套政策和太阳能资源等因素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大部分地区的内部收益率能达到8%以上,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11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投资价值。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量上网比例和年利用小时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上网比例越小,则内部收益率越高,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年利用小时数则相反。最后,深入探讨了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配套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