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肾气虚衰,气血不足,机体功能低下,抗邪无力,多因虚而致病,且因正不胜邪,病多缠绵成为慢性,或此病未愈又患他病,几种疾病共存。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老年患者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天虚和人虚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寥寥数言,凡读过《素问》的人无不能背诵如流。有人认为它比较浅显,有人认为它近于深奥,因此致力于此而求其甚解的人不多。何谓“虚邪贼风”?又如何“避之有时”?如深入探讨的话,确非想像的那么简单。王冰注说:“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又说:“虚邪,谓乘人之虚而为病者  相似文献   

3.
“虚邪”是《内经》常用名词,常和“贼风”并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名言警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自王冰注为“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后,千百年来,因袭不变,或略改文字曰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病机及证治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上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存在多元化趋势,本文从“正虚邪实”立论探讨高血压病病机,认为机体脏腑亏虚,尤其脾肾亏虚是高血压病发病的根本,心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肝肺调节功能失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痰饮瘀血的形成构成了高血压的邪实,是导致高血压病恶性循环的病理物质基础,“正虚邪实”所致机体血液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故高血压尖立足于改善脏腑功能,消除病理邪气,重建机体气血动态平衡,从而极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正>补益药具有补充人体气血阴阳营卫津液等不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所以含感染病邪。  相似文献   

6.
郭朝印 《中医杂志》1990,31(3):24-26
按经络体征的表现而施用针刺补泻手法,在《内经》等古籍中论述较多。《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意思是说,用针刺治病,在经脉或经穴局部,如表现虚陷软缓等虚象时,当采用补的手法;如表现盛满、充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冯兴中教授基于“气虚生毒”辨治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冯教授认为本病具有“虚气留滞,气虚化毒”的特点,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具备“气虚—病理产物—癌毒”的病机演化特征,疾病初期以气虚状态为主要表现,中期主要体现为痰、湿、瘀等多种病理产物的郁积,后期则表现为病理产物郁结化为诸毒,成瘤致病而伤人。临证之时可基于“气虚生毒”学说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初期治未病,强调补气扶虚,恢复机体的生生之气,提升机体抗邪能力;中期治以祛实通滞,着重理气调肝,采用行气、活血、化痰、利湿等法祛除内生实邪,调节肿瘤发展或恶变的微环境;晚期则灵活运用益气解毒之法,攻补兼施,并适时选用抗肿瘤对药,改善疾病预后。而对于肿瘤应择期采用中西医协同治疗,避免耽误合适疗法的最佳窗口,同时针对放化疗的副反应,还应注重肿瘤营养治疗,时时顾护胃气。此外,根据患者心身机能紊乱的特点,应采用基于心、肝、肾的心身综合调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败血症是在机体防御功能减弱的情况下,侵入血循环的病原体继续繁殖,临床上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的病名,介于菌血症和脓毒血症之间。可见于温热病营血阶段、外疡火毒内盛而致“走黄”重症,亦可间发于多种病正虚感邪,病邪深入之时。现就其病因出杂病机及证治等方面,着重在内科范围,提一些个人体会,以供参考。导致本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正虚和感邪。促成正虚的病因多端,如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劳倦,或素体不足,或因病致虚。气虚、阳虚者,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脾胃运化不力则湿易内生,或聚湿生痰;或因肺  相似文献   

9.
林吉品 《四川中医》2000,18(10):1-2
郁文骏教授是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名中医 ,原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著名中医肿瘤专家。笔者有幸侍诊于侧 ,常得到谆谆教导 ,深受其益。现将郁老治癌六法经验总结介绍于下。1 扶正固本法郁老认为《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这一疾病发生的基本理论 ,更是癌症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他认为癌症的发生是在机体长期“内虚”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 ,或者是在癌毒侵袭机体后 ,致使机体正气消耗 ,而出现“内虚” ,非常赞同张洁古“壮人无积 ,虚人则有之”和《外证医案汇编》“正气虚则成癌”的说法 ,治疗上…  相似文献   

10.
扶正法即补法,具有补益阴阳气血,调整脏腑机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认为,扶正类药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肝炎病人免疫功能,扶正以祛邪,达到治疗肝炎的目的。揭示了扶正法在肝炎治疗小的重要意义。一、机理的探讨《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了正气是人体内的抗病能力,人体内正气的强弱与疾病的产生和病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肝炎病,一些医家则认为,其产生的原因除与外感毒邪有关外,也与人体正气的虚弱,抗邪无力有一定的关系。如关氏认为: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由于湿热疫毒隐伏血分,再加上正虚不能抗邪而致”。陈氏等认为,慢性肝炎则是“由于湿热病邪蕴结不懈,日久伤及脏腑和气血所致”,  相似文献   

11.
《灵枢·贼风篇》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令人病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指出“贼风虚邪”极易伤人致病。王冰注云:“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历代医家对此也分别指出贼风是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虚邪是乘人体之虚而伤人的邪气。其实“贼风虚邪”是外恶邪气的统称。《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或由病毒的毒素引起心肌损害,或以病毒等为抗原,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导致心肌损伤的疾病.据报道,病毒感染后仅有5~33%的患者发生心肌炎.中医认为,至虚之处,方为容病之所.各种因素如过劳、细菌感染、发热、受寒、营养不良、缺氧、应用激素、手术、分娩等均可导致机体正气亏虚,心脏气血不足,五脏元真失调,非时之邪、客气邪风(病毒等)乘虚而入,内舍心包.诚如《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识这一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与免疫学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庆  陈书保  沙涛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57-1258
许多名医名著中的论点、治则等与现代的免疫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免疫,免除疫疠,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护机体平衡”两种理论缕缕相扣,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将中医理论有机地和免疫学结合、统一起来,不断深入研究、挖掘、发展中医理论,中西医结合,发挥效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旭  刘大贵 《河北中医》2004,26(9):680-681
《内经》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形成也不例外.正气虚损是其内在根据.外邪乘虚侵入机体,盘踞于内,使脏腑功能发生紊乱,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蕴结等病理改变,日积月累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可以肯定肿瘤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正虚邪实。中医针对肿瘤的这一基本病理,采取“扶正祛邪”的  相似文献   

15.
1 感冒虽为触冒六淫邪气 ,但卫表不和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程士德教授宗《内经》“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之理 ,强调人体正气 (特别是卫表之气 )的强弱盛衰对外感六淫邪气是否能造成疾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将感冒分为单纯性感冒和机体状态失常之外感。后类病人多处于机体某些特定的生理、病理活动时期 ,如妇女更年期 ,由于“女子七七 ,肾气衰 ,天癸竭 ,地道不通”的生理特点 ,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均受其影响 ,外邪最易乘机体的失调而侵犯人体。经常感冒 ,久久不愈是此类感冒的特…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医理论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免疫学思想和内容。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表现为防御、自稳、监视3个方面。而中医学中与此功能相类似的无疑是“正气”。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在,正气必趋。正气又以卫气、元气、脏腑之气等为主。卫气的主要功能就是护卫机体,抗御外邪;元气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人体各脏腑必赖元气激发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和抗御外邪。历代医家特别注重脏腑免疫思想,《诸病源候论》曰:“脏气实者,邪不能伤”。  相似文献   

17.
补肾固表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肾两虚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中医学中属“体虚感冒”、“咳喘”、“久咳”、“虚证”、“自汗”等范畴,病机为“正虚为本”和“本虚标实”,先、后天不足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临床观察,肾虚往往贯穿于复感儿的发病过程。复感儿往往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肺虚卫表不固,易为外邪侵袭.一旦邪入机体,又无力抵御,久之病邪由表及里.转伤肾气.导致肾虚,邪盛正衰.故疾病经久不愈。在临床中.有相当部分复感儿有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遇寒频发或症状加重等肾阳虚表现,亦为佐证。  相似文献   

18.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是化脓性细菌在血液循环中迅速生长繁殖或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包括毒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祖国医学对本病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及邪正斗争的情况,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走黄和内陷(包括火陷、干陷、虚陷)两种类型。俗称毒气攻心。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疗疮皆由火毒生”、“邪毒内陷由正虚”,当毒邪-主要是火毒之邪。-炽盛,正邪相搏,正不胜邪,毒邪侵入血分而致,此由疔疮而致者称为疔疮走黄;若患其他疮疡,当正气衰弱,毒邪乘虚而入,此则称为内陷。根据机体的强弱、病邪的轻重,内陷又分为火陷、干陷、虚陷等。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中州而灌溉四旁 ,脾的功能健旺 ,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中医“脾”的概念除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系统的功能外 ,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1 邪气、正气与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 ,而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旺盛则身体强壮 ,正气虚衰则邪气易侵犯机体而致病。这里所指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  相似文献   

20.
通补兼施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的发生多与七情内伤,精力过劳或嗜食膏梁厚味,缺乏体力活动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常年累月作用于机体,超过机体的正常调节限度,就可使心脏的阴阳平衡失调,而致气血阴阳虚弱。其结果是:气虚运化无力;血虚滋养濡润无力;阴虚濡养失调;阳虚推动温煦不足,则每致痰凝、饮蓄、气滞、血瘀、火生、邪犯等标实之证。 《圣济总录》云:“复因风寒暑湿,客忤邪恶之气,乘虚入于机体,流注经络,伏留脏腑,毒击心包,时发疼痛”。所以冠心病一般是邪实与正虚共同存在,相互影响,其发生是因虚致实,因实而发,本虚标实。而“气者,人之根本也”。临床观察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