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丽琴  郭斌 《新食品》2005,(21):31-32
新品往往是观察企业经营思路、市场运作策略的窗口。甚至能够折射出一个行业的某种趋势。2005年可谓是黄酒复苏元年,黄酒行业层出不穷的新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显著特征呢?这股新生力量背后隐含着黄酒企业怎样的战略考量和市场谋划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何廷卫  郭斌 《新食品》2006,(21):34-34
在刚刚结束的西安糖酒交易会上,来自苏州的黄酒品牌同里红高调亮相,大胆喊出了“打造黄酒顶级品牌”的口号,以此宣示其进军高端黄酒市场的决心。而综观黄酒行业近两年的发展,同里红并不是第一个属意高端黄酒市场的品牌。事实上,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女儿红等在高端黄酒领域已经开始了各自的尝试和探索.并已经初步取得不错的市场业绩。如今,随着新品牌的高调登场,有业内人士认为,黄酒行业的高端化运动已然兴起。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2,(9):43-43
相对于白酒的高调扩张、集体涨价,黄酒行业战略步伐显得相对较小,尤其上海这一传统黄酒消费市场。作为中高端黄酒消费主战区之一,上海黄酒市场近期进入调整期。  相似文献   

4.
正就方便面巨头康师傅业绩亏损40%左右的困境下,同为方便面龙头企业统一却打算推出价格近30元的高端方便面。对于这款"泡面奢侈品",业内人士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市场小众、不足以支撑市场;有人则分析称,高端化是中国快消品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统一通过高端化实现差异化发展具有可行性。但无论新品市场反响最终如何,统一企业通过高端产品换取高利润的战略已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5.
傅勤峰 《中国酒》2009,(8):21-21
在高速增长阶段的黄酒行业,很多企业甚至认为可以完全忽视竞争对手的存在,因为仍有广阔市场需要开拓,机会遍地都是。但是我们却看到,诸多黄酒企业更多的是以“竞争者为导向”来设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向“标杆企业”学习,尤其是在重点区域市场拓展上。和标杆企业抱团打天下,是目前二三线黄酒企业的普遍竞争策略,并依靠低价和好包装策略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市场增长份额。  相似文献   

6.
傅祖康 《新食品》2006,(13):18-19
率先关注消费市场变化,并且大胆探索,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终端管理上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获得了渠道和消费者的认同,创造出10倍于传统黄酒的效益。会稽出绍兴酒有限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水香国色新型黄酒,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获得2005中国食品行业十大创新评选活动“十大创新产品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胡明辉  李华 《新食品》2014,(8):158-159
在2013年,酒类行业在产量增长、销售收入增长上出现了大幅下滑,在利润增长率上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锐减,多数企业、多数价格带的产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高端及中高端市场消费量的下降,让多数名酒企业的利税和利润,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相似文献   

8.
“陈酒储备将成为一个短期内无法复制的战略资源!”由此,古越龙山24万吨陈年黄酒,成为其驰骋中国高端黄酒市场的坚实后盾,也成为这个行业艳羡垂涎的宝贝。然而,竟然有人为古越龙山的24万吨陈酒担心。为什么呢?我们且来看此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应小兵 《中国酒》2006,(7):22-23
沉寂多年的黄酒业在几个龙头黄酒企业的引领下,逐渐走上了“复兴之旅”。“黄酒业春天来了”的呼声也不绝于耳。的确,黄酒行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秘书长沈振昌先生认为:“黄酒的春天只有3到5年时间,黄酒企业应把握好这一时间,完成资本积累期向扩张期的过程”。在这个短暂的春天里,不管是积极谋求全国市场地位的绍兴系黄酒和海派黄酒,还是意欲在区域市场占山为王的地产黄酒,都是必须紧紧抓住的关键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竞争和合作,大概到2010年左右,黄酒业的竞争格局将会基本形成,届时黄酒业将会是酒行业中真正的一支强大力量。笔者认为,2010,将是“天下看黄酒”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刘彬 《新食品》2009,(17):92-97
区域名酒之所以多高端产品少高端品牌,一方面是因为区域名酒进军高端有很多挑战,另一方面是企业缺乏对高端市场准确认知和正确的操作思路。因此,区域名酒问鼎高端的制胜之道就在于战略系统营销。  相似文献   

11.
问题一:关于黄酒企业经营 企业提问:黄酒行业以绍兴派为龙头,作为浙江某家黄酒企业,目前我公司已经率先在全国市场开发上进行了探索。在经过高举高打的扩张之后,对全国市场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黄酒的发展也逐渐进入到一个理性和稳定扩张,以及消费者培育阶段。目前该如何看黄酒产品在全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同时,  相似文献   

12.
沈振昌 《中国酒》2006,(2):52-52
2005年黄酒浓郁飘香,在上升通道中继续快速发展,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第三年呈二位数增长。“古越龙山”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6000万广告,吹响黄酒进军全国市场的号角,“会稽山”等企业也大手笔跟上,共同在央视合奏“黄酒交响乐”。黄酒覆盖面明显扩大市场不断延伸,黄酒消费的地域性开始突破,黄酒三大投资优势显现,黄酒投资大幅增加,跨地区联合合作和资本运作已经展开,骨干企业的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黄酒已从地域走向全国。整个行业充满希望,充满活力,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13.
江源 《酿酒科技》2007,(3):70-70
为促进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保证黄酒类产品的质量,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用以证明高品质黄酒产品标志——纯粮精酿黄酒标志(受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并于去年年底开始在国内黄酒行业骨干企业中开展了纯粮精酿黄酒产品认定工作,受到黄酒企业的广泛好评。目前,首批通过认定的共有7家企业18个产品。  相似文献   

14.
吴冕 《新食品》2005,(3):32-33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除了市场的力量,行业宏观政策的推动,无疑是改变企业“游戏”规则的“无形之手”。2005年,白酒行业的规则,又将怎样被改写呢?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黄酒行业走进大众视野的一年,先是中央电视台率先提出为黄酒企业广告宣传提供优惠政筑然后是黄酒企业在资本市场狂飙突进。这不禁让大众审视,为何这一传统的区域性酒类拥有如此火的市场爆发力。  相似文献   

16.
方华明 《新食品》2008,(9):78-80
经过4年左右热烈的全国化市场开拓,黄酒进入了相对的冷静期。一些企业开始反思自己的战略化和策略执行,一方面收缩战略布局,一方面寻找市场突破点,酝酿发力。根据多年的实战研究,我们认为凉茶、葡萄酒、枸杞酒、苹果醋饮料与黄酒有着相似之处。因此,跳出黄酒的桎梏,甚至跳出酒类这个圈子来看黄酒,会得到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观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17.
吴英 《新食品》2005,(23):47-47
“全国化”无疑是今年黄酒业的关键词语,在这场“跑马圈地”运动中,黄酒企业纷纷加快了对外围市场的占领速度。作为黄酒业“老大”的古越龙山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艾庭 《新食品》2010,(13):56-57
作为—个2005年才进入市场的全新品牌,老台门在黄酒行业整体进入发展低谷的时候却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其经验为黄酒行业寻求新的出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邓波 《新食品》2007,(10):45-45
海派黄酒的成功,让更多的黄酒企业发现了上海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近年来,浙江、江西等地黄酒企业,都将上海作为重要的战略市场,耐心地进攻。今年,更多的黄酒针对上海市场的特点,推出淡爽型口感的新产品,上海市场竞争将继续升温。在古越龙山、嘉善、乌毡帽等黄酒企业,记者看到,新产品分得很细,不但商超、餐饮、流通有明显区别,甚至对于市区、郊区也有不同产品对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今年,由于油价和粮食等原材料等的涨价,而黄酒的转移成本能力不强,使得黄酒行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但相信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有所改善。黄酒企业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步习惯将目光盯在行业范围内,树立行业观念,任何一个动作都要遵循行业规律,按行业规则办事,从而使自己的战略更有现实意义,战术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