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阐述了一神教和多神教的文化内涵,分析了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对宗教文化和人类世俗文化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英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 系。澳大利亚英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语言与文化关 系理论,通过对澳大利亚五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来阐释文化因素对澳大利亚英语的形成与发展 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圣鹏 《学术论坛》2007,30(7):164-169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实的功能环节.以差异性理论来看待中国文化信仰问题,在差异性对文化区别特征的启发上,在差异性内部文化因素对外部文化因素的历史留存的揭示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个人和社会信仰的分层结构,以及该分层结构的内在动因中国宗亲祖先崇拜及其造成的终极信仰世俗化现状.以儒释道互补立论古代中国信仰的知识学特征,既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探秘那些被封建主流话语刻意遮蔽甚至于淹没的对中华民族有真价值的非主流话语,更不利于现代中国人建立牢固的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个人信仰.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那么农村文化建设到底建什么?农村文化的内涵又是什么?这是我们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农村文化不仅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人才等实体性文化,还应包括以道德伦理、公共规则、公共舆论为主体的规范性文化和以价值信仰、宗教信仰为主体的信仰性文化。实体性、规范性、信仰性文化三者是相互联系、交织作用、不可分割的文化集合体,农村文化重建必须从实体性、规范性、信仰性三个文化层面同时着手,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与先进文化各有特定内涵、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在文化光谱中它们各司其职,其要素水平和耦合方式决定文化先进程度.构建先进文化,必须整合信仰文化、俗世文化之精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将先进要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耦合成全球伦理、科学伦理基础上的高能文化.  相似文献   

6.
江西遗存的傩神信仰及其仪式是汉族族群记忆的一种具体化形态:无论是江西傩仪的功能、结构,还是傩神信仰的观念体系,都表征了古傩祭仪式传承至今的汉族族群文化基因。江西傩戏蕴含的汉族族群文化是汉族文化大传统于江西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投射,体现了汉族族群文化在江西民间文化上的传承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湟源境内各大宗教及民间信仰和谐通融,宗教文化生态丰富多样。文章通过历史文献的研究和田野调查概述了湟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妈祖文化与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仰是中国东部沿江沿海人民的民间信仰之一 ,是汉传佛教的衍生文化 ,后又与道教文化有所融合 ,主要在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传播。妈祖文化现象随着妈祖信仰的形成而产生 ,随着妈祖信仰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妈祖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和平女神” ,妈祖文化也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本文着重研究妈祖信仰的发展历史、地理分布与文化影响 ,意在进一步探讨新世纪如何把握这一千年文化的人文精神实质 ,发挥其益世利人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统一祖国大业而言 ,妈祖文化更是一种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 ,更须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对土著文化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经历了一个过程.现行澳大利亚法律框架下的土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知识产权法、文化遗产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及国际法来实施.针对现行法律对土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澳大利亚的学者们提出了法律回应,行政回应,政策、规范和教育回应三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
《蜃楼志》一书对广东民俗进行了大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广东地区的社会风貌。民俗信仰是一种精神民俗,反映了民众对于神灵的崇拜。在《蜃楼志》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民俗信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于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占卦看相的描写上。从叙事功能来看,《蜃楼志》中关于民俗信仰的描写,更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反映出了广东文化的特色。通过《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广东地区重祭祀、崇鬼神的信仰文化被生动地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文学文本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译者不仅要有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功底,还要有各种文化知识的储备。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翻译小说中的中医药文化现象,既要体现中医药术语的特殊性,又要保持小说应有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12.
梅启波 《晋阳学刊》2008,(6):101-104
欧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留学英国的老舍在认知结构等方面形成了某种制约。更明确的说,就是欧洲关于东方的知识使老舍认识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形成了某种定式,让老舍形成某种“自我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而不自觉。20世纪30年代老舍回国后,试图摆脱这种影响,在这方面开始了痛苦的文化探寻:突破自我东方主义的影响,探寻中国文化身份。他~jtl,说《猫城记》和《断魂枪》记录了这一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透视出来沉重的历史演变的沧桑和异文化进入、本土文化沉沦的文化变迁给人带来人生无望和痛苦挣扎,使小说具有一种透视历史、透视民族性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本文着重从人类学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尘埃落定>如何反映这一段特殊的历史的演变带来的文化变迁及文化变迁给人心、人格带来的波动,以期对小说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在这基础上对阿来及<尘埃落定>的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檀香刑》侧重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所写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的素质。莫言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对此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王辉 《齐鲁学刊》2005,(5):107-110
张炜的小说创作思想源于其对多种文化理路的博览众采,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俄罗斯文化、民间文化,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启蒙思想构成了其创作的主要思想背景,形成了他创作中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性批判意向。  相似文献   

16.
四川作家群反叛、张扬、追求自由、注重个性的共有特点,正是地处西僻、远离正统文化、道德理性负轻的巴蜀自由、反叛的文化传统使然。巴蜀文化精神不仅从方方面面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塑造,也对四川现代乡土小说文本施加着最根本、最直接的影响,它不仅是小说文本内容的母性渊源,也对小说文本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至巨,如“龙门阵”风习与小说的故事性叙事,方志意识与小说的地域指认等,皆有着浓郁的巴蜀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小说构筑了一个独特的现代市民社会。透过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和世事变迁,可以看出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清醒认识,也可以看到老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独特的文化心态。他一方面深感民族的愚弱而神往古老民族在现代意识的拯救下获得新生,一方面又对古老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衰败表现出难以按捺的焦灼;他既站在现代意识层面上重新审视传统文明,又从传统文明的角度批评现代文明带来的人性沦丧;他既抨击古老民族血液中的沉淀物,又力图让传统美德溶进时代潮流中去,从而显示出他在新旧交替时代的觉醒和困惑。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之间以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传达不同的信息。因此,中国与西方进行交流时应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避免走进交际的误区。我们不但要承认差异、理解差异,还要学会逐渐地适应差异,将对方的文化融入自己的母语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九一八后的抗日救亡运动与民族复兴思潮中,张君劢是率先倡导和自觉传播民族复兴观念、具有比较系统的民族复兴思想并身体力行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民族自信心”是民族复兴的“根本问题”;民族主义是民族复兴的基本原则;民族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根本目标:“对于今后世界新文化之贡献”是民族复兴的“最大责任”。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的饮酒描写溶入了整个社会的饮食文化之中,并带动整个故事的方方面面,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又加剧了小说的冲突与矛盾,使故事情节既扣人心弦又妙趣横生。《水浒传》以酒始,以酒终。英雄好汉、平民百姓的饮酒行为,众口流传,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