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维用亚麻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用亚麻(以下简称亚麻)的纤维产量是一个数量性状,受许多性状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些性状彼此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从亚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简单相关着手进行各性状的通经分析,同时剖析产生这些相关的原因和估测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亚麻育种工作中的亲本选配和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亚麻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是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均属数量性状。在当前亚麻育种工作中,对于数量性状的选择,一般是根据表现型的优劣进行单株选择或系统选择。由于表型效应中包含着不能遗传,而又直接影响选择效果的环境效应部分,因此,研究亚麻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3.
纤维用亚麻(以下简称亚麻)的纤维产量是一个数量性状,受许多性状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些性状彼此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从亚麻主要农艺性状的简单相关着手进行各性状的通经分析,同时剖析产生这些相关的原因和估测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亚麻育种工作中的亲本选配和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卫德林 《中国麻作》1984,(1):43-47,42
Schilling,Tammes和Plonka等学者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期间,为了鉴别亚麻的不同类型(野生亚麻、油用亚麻、两用亚麻,纤维用亚麻等)和品种,曾就亚麻的形态性状进行过各有侧重的和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未形成系统的鉴别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路颖 《中国麻业》2005,27(2):66-69
对亚麻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探讨了核心品种的抽取方法。以134份亚麻品种为材料,通过14个性状的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树状图,将该亚麻群体分为7个类群,对各类群品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取样比例,将该群体分为23个组,在各组内,采用随机抽样、按样品间最小遗传距离和最大遗传距离抽样三种方法,构建了3个亚麻核心种质库,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最大遗传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证亚麻正常生长和亚麻地土壤肥力稳定及养分平衡,是亚麻新产区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氮、磷、钾和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结果显示.不同肥料处理组合对亚麻农艺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对有效株数影响最大.单茎重、株高与工艺长度居其次,而茎粗所受影响最小,且大量元素对亚麻生长的影响要比微量元素更大。依据亚麻综合性状表现,配合施肥以A381、A2BO、A382、A282处理组合比较理想,亚麻原茎产量达到13.3t/hm^2以上。在配合适量施肥前提下.亚麻地土壤肥力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魏国江 《中国麻业科学》2009,31(6):350-351,368
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纤维用亚麻育种概况、"双亚"系列主要品种经济性状、品种育种规律、亚麻育种方向等进行阐述."双亚"系列亚麻品种是黑龙江省亚麻主栽品种,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和不同类型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应用多元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构成纤维亚麻产质量性状诸因素的关系,以便找出各农艺性状对亚麻产质量作用的大小,给亚麻育种和制定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4个不同产地的38份亚麻资源为供试材料,开展9项产量性状指标和6项品质性状指标检测,通过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等研究不同亚麻资源单株产量性状及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亚麻资源15项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为7.94%~47.57%,棕榈酸的多样性指数达到最大;相关性分析得出,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为0.887;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1%,其中可以把单株粒重、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数、株高、工艺长度、硬脂酸、分枝数、棕榈酸和油酸作为38份亚麻资源经济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出每个亚麻资源的D值,通过D值分析得出经济性状最佳的亚麻资源为陇亚5号。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播亚麻成苗及原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成苗数、苗期根系生长、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的考查结果分析,认为免耕、免镇压等耕作方式对亚麻成苗数和苗期根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亚麻自.身群体结构调控能力较强,各处理在收获时其有效收获株数、收获时主要经济性状及原茎产量差异不大。建议南方冬播亚麻生产区在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用免耕、免镇压措施,降低种植亚麻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促进农民种植亚麻的积极性.提高种植亚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14个亚麻品种的性状资料,提出了纤维用亚麻定向育种的方法。从考察的品种数量性状因子分析结果来看,第一主因子、第五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长麻率有关的生长日数、营养生长前期、营养生长后期、株高、工艺长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长麻率、株高、工艺长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第四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产量有关的生长日数、长麻率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产量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第二、第三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决定性状是与抗倒伏有关的茎粗、抗倒伏等性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用以探讨以抗倒伏为目的的育种优势分析;然后在大于各类间可能组合的平均遗传距离的聚类中选择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叶面喷施富利硼对亚麻产质量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均衡供应和提高施肥技术对亚麻的产量和效益影响较大。试验表明:亚麻叶面施用富利硼后,长势旺盛,每株蒴果数增加0.7个,千粒重增加0.4克。亚麻原茎产量有所增加,亚麻种子产量增幅较大,平均在11%以上。亚麻株高、茎粗、工艺长度和长麻率等性状变化不大。经济效益明显,每公顷净增效益平均为105.38元。  相似文献   

13.
2004-2006年通过对宾川县亚麻白粉病发病的6个级别进行多点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白粉病发病程度对亚麻经济性状和产量、质量的影响较大。随着发病程度的上升,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单株重、千粒重相应下降,原茎色泽逐渐变差,1级、2级和3级优质原茎比例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亚麻原茎产量、质量、原茎均价及种子产量的提高,降低了亚麻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是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亚麻主要经济性状均属数量性状。在当前亚麻育种工作中,对于数量性状的选择,一般是根据表现型的优劣进行单株选择或系统选择。由于表型效应中包含着不能遗传,而又直接影响选择效果的环境效应部分,因此,研究亚麻数量性状的遗传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资料报道,油用亚麻出苗至开花日数与株高有显著的正相关。为了明确纤维用亚麻是否也有这种关系,我们进行了亚麻出苗至开花日数(简称前期)与一些.产:量性状相关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纤维用亚麻育种工作是建国以后开始进行的,三十年来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为进一步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选育出优质、高产、高纤(高出麻率)亚麻新品种,有必要对亚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规律及  相似文献   

17.
研究出云南省宾川县亚麻种植的适宜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25日,最适播期为10月5日至15日,在最适播期播种的亚麻经济性状好,原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8.
亚麻喷施烯效唑的抗倒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麻生长后期因发生倒伏而影响原茎产量的提高,已成为南方亚麻生产发展的瓶颈。本试验研究了在亚麻的枞形期和现蕾期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后,从抗倒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对亚麻的产量和防止倒伏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亚麻的现蕾初期以25--50ppm的烯效唑喷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盐碱土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结合纤维亚麻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盐碱地纤维亚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田间试验。探讨各栽培模式对盐碱土地区纤维亚麻产、质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建立盐碱地亚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亚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食品业、纺织业、医疗保健、畜牧业等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多数亚麻性状都是由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控制,因此QTL定位无疑有助于加快亚麻育种进程、提升亚麻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目前作物QTL定位方法分为两大类,即基于遗传连锁图谱的传统QTL定位方法以及基于连锁不平衡原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文章总结了当前亚麻遗传图谱的构建情况,以及基于传统QTL定位、GWAS分析定位的QTL研究进展,以期为亚麻其他重要性状QTL定位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